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代的东京、临安,有数以千百计的酒楼。樊楼为东京酒楼之甲,每天到此饮酒者达千人之多。人们可以在此欣赏表演,还产生了很多以此为背景的话本。由此可见当时(     
A.世俗文化的繁荣兴盛B.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C.商业突破了时空限制D.市民文化成为主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司马迁认为人类有两种本能:一种是求利致富,另一种是享乐。第一种本能是一切为了财富,第二种本能是要牺牲财富换取一切。司马迁认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应当顺应自然,使人类能够发挥上述两种本能,这样社会才能富裕安定。司马迁认为政府经济政策的上策是顺其自然,对经济活动不加干涉,其次是因势利导,再次是用教育的方法说服人民,最后才是用刑罚的方法说服人民;下策是与民争利。根据儒家的思想传统,中国千百年来对“富裕”采取否定的态度,耻谈富裕,耻谈经济;但司马迁对这一问题持反对态度,他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衣食充足的社会,公众讲求礼节,热心公益;一个贫穷的社会,人民缺乏礼让,铤而走险,社会不安。

——摘编自袁贞《西汉时期桑弘羊与司马迁经济思想之浅议》

材料二:宋代诗词与商业变革

类别

宋词中商业词汇

数目

商人

商贾、商客、贾客、贾人,商贩、贾贩、贩夫、贩妇,行商、坐贾、南商、北贾,富商、富贾、巨贾、巨商、估客,牙人、牙侩,胡贾、蛮贾、蛮商、贾胡、商胡,海商、海贾等

400

集市

坊市、河市、水市、山市、村市、草市、墟市,早市、晚市、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等

400余项

酒家

酒家、酒楼、酒店、酒旗、酒帘等

600

贸易

商舶、商船、商旅,榷场、互市,铁钱、楮币(交子),关征、征榷等

300余项

高频词

商、市、卖、买、典、钱、征等

多至数千项

鬻、贩、货、店、楮、币、赊等

数百项

贸、榷、税、赁等

数十项

材料三: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使得海禁政策相比明初实行时更不符合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嘉靖倭乱”发生后,明朝严行海禁并废除了市舶司,这使得番商失去了合法的贸易渠道,大兴走私贸易。海商也逐渐转为了海盗,“虽概称倭夷,其实多编户齐民也”。福建巡抚谭纶奏称:“闽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凡也,大抓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若一切禁罢,则有无何所于通,衣食何所从出。如之,何不相率而引为盗也。”中央政府中也有很多同谭纶持相同观点的大臣,明朝上层最终开始考虑更适合实际情况的政策。1567年,明穆宗宣布在福建开放海禁,“准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海”。“隆庆开海”带来了海上贸易的繁荣,朝廷也越来越重视海澄舶税对国家的重要作用,这是除了维持稳定海疆以外的又一重要好处。因此,明朝政府制定并不断完善海澄舶税的制度,以官方政策的形式将税收分类并固定下来,这为中国开启海洋贸易国际化奠定了政策上的基础。

——摘编自薛振威《16世纪中国海外贸易思想变革——以隆庆开海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商业变革”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隆庆开海”的背景,并简述“隆庆开海”的积极作用
2023-11-2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摘编自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三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时代。一方面封建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阴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明中后期工商业的发展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在传统儒学基础上有哪些创新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社会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概括其思想特点。
2023-11-1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末及五代十国时期,多数时间处在分裂割据状态,社会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并立,刺激了中唐以后儒学的复兴。宋政府建立后,国家处于分裂状态,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统治者急需维护统治,五代时期分裂和混战,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道德式微,宋代当政者急需构建新的统治思想以维护统治。理学以孔孟之道的儒学为主干,吸收了道家、佛家的思想精华,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

——摘编自[加]卜正民《哈佛中国史》

材料二   在理学家看来,“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理学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新儒学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5 . 【币制改革与政治经济】

材料一 武帝的开拓事业,论范围,论时间,都比秦始皇加倍,费用自然也加倍;光是元朔五、六年间对匈奴的两次胜利,“斩捕首虏”的酬赏就用去黄金二十余万斤。武帝又厉行水利建设,这又是财政上一大例外的支出。武帝最初的货币政策,是发行成本低而定价高的新币。以白鹿皮方尺为皮币,当四十万钱,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须用此作礼物。后来武帝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严禁各地方政府铸钱。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川蜀用铁钱,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交子之创始者,实为蜀中豪商。至天圣初,交子铺信用失坠,不能如数兑现,乃遭封闭。封闭后商业骤然凋敝,后特设国营交子务,由国家发行,流通区域限于川蜀。神宗熙宁间,交子发行已扩展于河东及陕西。至徽宗时,交子改名日“钱引”。因旧日所发行之交子价值日落(因西夏用兵,借川蜀交子以助边费,交子发行逾原定额二十倍,故价值大落),欲以新名救济之也,然未几钱引之,价亦日落(因滥发)。概北宋之纸币制,至徽宗时已大坏。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币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交子的特点及影响。
2024-01-2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6 . 宋词背景:两宋________丰富多彩,________需要大量的歌词。
2023-09-1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11课学习讲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制度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度的创立绝不是偶然的。魏晋以来,门阀士族垄断主要仕途,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其统治特权的工具。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实行了一些政治改革,地主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更为加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各级官僚机构更加健全,封建官僚队伍迅速扩大。庶族地主尤其是中小地主迫切需要废除九品中正制,代之以一种新的选官制度,以便通过较为公平的竞争,进入仕途,跻身统治者行列。科举制度在隋朝萌发,宋代科举在隋唐朝制度的基础上,有了不少变化。

——摘编自梁程勇《论中国历史上的官员选拔制度》

材料二唐代中期以来,儒学的研习和传播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传统经学若不脱胎换骨,其发展便会遭遇很大困难。为此,有学者大声疾呼:复兴儒学,直接孔孟“道统”。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度创立的背景。结合所学,指出宋代科举制度“有了不少变化”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理学”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并说明其主要思想。
2023-11-2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中学暨阳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材料一: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和约来以提高道德水平,从而符合“礼”的要求。孔子将“仁”看做道德的最高准期,他希望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速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期望恢复西周的礼乐政治。

——张机《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后,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的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1)依据材料概括“仁”的思想内涵,分析孔子提出“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历史意义如何?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理学代表人物(至少两人),并分析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的深远影响。
2023-12-2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洛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门第观念变化背景:隋唐时期,____________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庭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________,门第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
2023-09-1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11课学习讲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由于统治者和社会经济(医药、染色、制瓷、调味等行业)对香料等货物的需要日益增加、国际贸易使宋王朝获巨额收入、陆上通道阻塞和造船业技术发展,宋政府一直重视发展海上贸易。宋太祖开宝四年(963年)在广州设立市舶司,后又先后设置了杭州、明州、泉州等八个市舶司,对商舶货物进行抽解和征税等。当时同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数十个,进口货物在400种以上,宋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的收入不断增加。宋英宗治平(1064-1067年)时,年收入为63万贯,宋高宗绍兴(11311161年)初,年收入增至200万贯,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宋代及其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而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海外贸易的进口货物以香料、药材为大宗,出口货物以瓷器、丝织品为主,这条海上通道可称为“陶瓷之路”。

——摘编自王嘉《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期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欲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三   北宋之初,宋太祖鉴于晚唐、五代十国时期的教训,认识到了藩镇割据的危害性,对节度使“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逐步收回了节度使的权力,由中央直接统辖州、府、军、监。这样,宋初的政府层级体制实际上又变成了州县二级制。但由于州、府、军、监数量过多,中央政府管理幅度太大,需要对管理层次进行调整,于是又在州、府之上增设转运使提刑按察使、安抚使和提举常平使,这些“使”的管辖区域也称为“路”。当然,宋朝设立的“路”并不是一级行政区,而是中央在地方的派出机构。各路官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对皇帝负责,彼此互不统属。各种“使”只是在财政、刑罚、监察、仓储等方面分别履行某种单一职能,他们所管辖的“路”在区域划分上也并非彼此一致。故宋代的路只是介乎行政区域监察区之间的一种安排,而不能作为一级完整的实体政府切实地控制一个地方。从权力的分配来讲,可以把宋代的这种“条块结合”的政府层级体制称为二级半制或虚三级制。

——摘编自《地方政府层级改革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地方管理措施所带来的影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