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4 道试题
1 . 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定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
(2)试从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角度,指出材料二中宋文化具有的“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特点的主要表现。
2021-04-1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中外历史纲要上)-3.12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奉命分别联络大月氏和乌孙以夹击匈奴,其中第一次历时13年,历经千辛万苦,同行者一百余人,仅数人返回长安。第二次出使时,有持节副使和随行人员三百余人,携带牛羊以万数,副使们分别到达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今印度、已基斯坦)等国。虽然联合夹击匈奴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传播了汉朝的情况,获得了大量西域资料,史称“张骞凿空”,“西北国始通于汉矣"。此后,汉朝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胜利,公元前101年,汉朝在西域置使者校尉,驻兵屯田。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宋朝时,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囊、囤固,从广州、泉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宋朝发展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高峰。

——摘选自杨希义主编<中华人文自然百科·历史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海上航路日益发达”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二   西汉中叶,中国商人渡海到达印度半岛,购置当地奇珍。到了唐代,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广州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同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数十个,进口货物在4000种以上,宋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的收入不断增加。宋高宗绍兴初,年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宋代及其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而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王嘉《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析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2021-01-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唐末五代战乱,“坊市制”被破坏,宋初虽有所恢复,但无法重现旧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东京的商业活动开始出现“侵街”的现象,朝廷对这种现象虽然干预过,但屡禁不止…宋仁宗登基之初,只得认可这一事实,干脆将坊墙和市墙统统推到,宣告旧的坊市制度彻底崩溃…坊市合一使近代城市雏形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城市社会主体的市民阶层表现出旺盛的生活热情和欲望,创造出带有明显商品化色彩的都市文化生活…宋人极重传统节日,商人们利用传统节日,销售节日用品和纪念品。

--摘编自龙建国、廖美英《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文化艺术商品化》

材料二 1911年泰勒在其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专业分工、标准化、最优化等科学管理思想…1913年亨利福特和他的手下引进了流水线生产方式,采取了汽车通用零部件的理念,使生产一部车的时间由14小时减少到1.5小时。T型轿车就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产物,它是廉价家用轿车的原型。美国登记在册的汽车由1900年的8000台增加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2700万台^1914年福特宣布将工作在生产线上的工人的最低工资增加到每天5美元,这几乎是当时美国产业工人平均工资的两倍。但是为亨利福特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28年,一家报纸将福特称为“工业法西斯主义”,装配线上的工作是重复的和计件的,“你可能会摔死,但是他们不会停止生产线”。当生产线和以前一样发生周期性停产时,工人就会被解雇,而且没有任何补偿。福特在生产车间安置监工,动辄就会解雇那些稍有不满的工人。但是,福特的确生产出了廉价的汽车,而且改变了美国的社会面貌。

--摘编自约翰马克法拉格等《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特引进流水线生产方式的背景,并分析福特引进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影响。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管理。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三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注重制度建设和规则保障……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丝路架构的市场与19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的不同影响。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围绕新时期中国内政、外交及国际经济格局的背景概括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经历过中晚唐到五代的社会变动,既有秩序被冲击,社会结构调整重组,“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没有特殊家世背景的“寒俊”走上政治舞台。

——据邓小南《宋代历史“再认识”》


(1)提取材料一信息,说明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结合宋代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2024-02-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对宋代文举状元家世进行统计,发现官宦士子(祖辈或父辈担任过官职者)获得状元的比例仅为42.4%,更多的状元来源于寒门子弟或家庭背景不明者,这反映出宋朝(     
A.平民入仕欲望强烈B.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C.门第观念逐渐淡化D.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2024-03-2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社会有丰富的国家治理智慧,滋养着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化和文学的重心下移,跟教育的普及有关……农村下层民众的孩子,学习基础普及的文化知识,主要靠的是分布于乡里村落的乡先生。有些科举落第者回归乡里,参与着不少村学、家塾,这些民间私学分布的时间、空间及其教学层次和灵活度,显然不是官办的州县学校以及书院所能比拟的。现在说到启蒙教育的课本,都会说“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字文》是最早的,南朝时候就有了。《百家姓》是北宋前期在江浙一带的吴越旧地出现的。《三字经》则出现更晚,一般认为是南宋后期王应麟编的,明代以后又有改动。这样的民间教育,启蒙式教学,渗透到平民阶层,奠定了中国文化近千年来广大而深厚的基础。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宋代历史再认识》

材料二都司卫所是明代的地方军事机构。羁縻都司卫所则是明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的军事机构,由兵部直接统领。各级长官都由当地的酋长、族首领担任,明代中央政府发给敕书、印信,让他们各统其众,按照当地的习俗进行治理。这种情况与唐代所设立的羁縻府州十分相似。从地理分布上看,这些羁縻都司卫所主要设置在东北、西北和四川西部、青海、西藏地区,与西南的土司、土府州县同为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政权机构。各卫所之间一般不互相辖属。

——摘编自李晓杰《疆域与政区》

材料三下表: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的六大方面特点

(一)大一统的一元行政思想与措施自春秋战国后,以血缘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为标志的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中央集权是封建国家治理的最基本理念和制度要素
(二)“民惟邦本”的思想与措施民本思想强调国家治理要亲民、重民、顺民。君与民、政与民的关系如何,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
(三)选贤任能思想与措施选贤任能的思想和措施在春秋战国之际兴起,在秦汉以后日渐成熟,完善吏制、德先才后、人尽其才是显著特点
(四)社会治理思想与措施社会治理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基本内容,涵盖了乡村治理、知晓民情、社会救助
(五)德法相依思想与措施“礼法并用”“德主刑辅”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思想,具体表现为律令制定、“法”通过律令表现出来、慎用刑罚、权力制衡、礼乐教化
(六)“治安中国”与“华夷一家”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边疆与民族治理的许多具体措施,如边疆开拓与移民实边、因俗而治与移风易俗

——摘编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基层教育的普及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下移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方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三中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的任意三个方面的特点,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11-2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话本小说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以文言文为文学语言的统治传统,在中国小说史上首次将民间的语言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此外,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不再以非凡人物为主,而是以平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创作者以考虑市场的反应来确定其内容与形式,并不承担“文以载道”的重任,只要是市民阶层津津乐道的话题都可成为其叙述的对象。

——任莹《宋元话本小说的文体形态与繁荣经济下的市民文化》

材料二   进入“康乾盛世”后,由于社会趋于稳定,商品经济发达,在小说创作上,中国古典小说达到顶峰。这一时期是小说的全盛期,面向社会现实成为小说创作的主流。他们对社会都有透彻的认识,对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虚伪作了无情的揭露。

——王立主编《中国文化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话本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列举两项“中国古典小说达到顶峰”时期的作品,并简要说明宋元至明清文学作品的演变趋势。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们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主张、愿望和要求,这一时期,“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名家等。这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宋代一大批知识分子毅然肩负起重振儒家文化的重任,积极参与现实,参与政治,恪守道德规范,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的人格意识,范仲淹、欧阳修号召士人重视名节,振作士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的主要举措,并说明这些举措所产生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为重振儒家文化,北宋中期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指出南宋时期理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并说明实现“理”的方法。根据材料分析理学的影响。
2023-11-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赫威斯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