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1 道试题
1 . “杭州城内外,户口浩繁,州府广阔,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上述记载最可能出自
A.汉代《神农木草经》B.东晋《抱朴子》
C.南宋《梦粱录》D.明代《天工开物》
2 .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
分布地区贡绢州数该地区州数贡绢州占该地区州数比例贡绢州占全国贡绢州数比例
华北地区496872.1%21%
四川地区216233.9%9%
江南地区249315.8%10%

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我国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
D.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说明
A.中秋节源于西周礼制
B.中秋节始于唐朝,盛行于宋
C.中秋节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D.自宋以后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广州十三行

材料三、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朝贡”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耀的意味,经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杨宁一《历史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四、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贡之后,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清代朝贡体制主要涉及朝贡国对清廷的称臣纳贡和清廷对朝贡国的册封赏赐两方面内容。朝贡使团在华期间的活动和清朝遣使册封朝鲜、琉球、安南三国国王等都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礼节。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

——摘自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并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比较宋代和清朝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指出朝贡贸易的目的和影响, 结合所知识分析朝贡贸易长期存在的原因。
(3)据材料四,概括清代朝贡制度的基本内涵并加以评价。
2016-11-27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重庆万州区第二高中高三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5 . 宋代是我国古代发行货币最多的朝代之一,但宋代也是历史上一个经常闹“钱荒”(一种铜币短缺现象)的朝代。据《宋史》记载,“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宋代的“钱荒”现象( )
①反映了商品经济繁荣②说明国家财政困难
③表明传统货币政策急需改革④说明国家经济管理制度混乱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丙集卷二记载:“耆卿(柳永)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材料反映了
A.文人生活腐朽化
B.文学作品世俗化
C.文学作品商品化
D.市民阶层扩大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元史。食货志一》记载:“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始定征江南夏税之制……夏税则输以木绵布绢丝绵等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元朝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B.政府加重了对小农经济的剥削
C.家庭手工业成为政府赋税的主要来源
D.元朝时江南的经济重心地位得以巩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图出自一本古书。文字说明有:“蒺藜火球,以三枝六首铁刃,以火药团之,中贯麻绳,长一丈二尺。……铁嘴火鹞,木身铁嘴,束秆草为尾,入火药于尾内。……”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书和相关内容是
A.《神农本草经》中对硫磺、硝石的记载B.《抱朴子·仙药》中说到的“火药”
C.《武经总要》中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D.《天工开物》中的竹子加工示意图
2016-11-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嘉兴一中等校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卷
9 . 据《宋史》记载;“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辽界灾荒严重,不断到宋境籴粮,雄州一次出官仓2万石,贱价以粜。”此种贸易属于                                                                    
A.朝贡贸易B.民间贸易C.榷场贸易D.对外贸易
10 . 近年来,关于谁是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国,中韩两国各执一词,争论不休。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韩国学者敢于宣称“韩国是活字印刷术起源国”有两手“证据”:
证据一:是((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印刷于公元1377年,发现于韩国清州,2001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于认定它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
证据二:是韩国学者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对毕昇的泥活字进行了还原,发现了“问题”,例如“易碎”、“不牢固”等等。韩国学者提出,事实上毕昇创制的胶泥活字及其印本并未见流传,可见毕昇仅仅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是一个设想,并没有付诸实施。
材料二:1965年,浙江温州市郊白象塔内出土佛经印本残页《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有关专家考证认定为是毕昇之后大约50年(1103)北宋时期的泥活字印本,应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材料三:依照《梦溪笔谈》中的记述,后人完全可以再造毕昇当年发明的活字,清朝就有苏州李瑶、安徽泾县翟金生用毕昇遗法制泥活字证明可行。
在当代,北京印刷学院课题组在2002年完成了这一工作,对韩国学者“易碎”、“常使活字掉下来”等质疑作了明确的否定。
材料四:韩国学者徐有榘(jǔ)(1764—1845)在《怡云志》卷七的《活版缘起》中说:“沈括《梦溪笔谈》记胶泥刻字法,斯乃活版之权舆(起源)也……或用铜造一一我东(朝鲜自称)尤尚之。”
一一以上均摘自《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1年第9期
问题:
(1)以印刷术为代表的四大发明一直是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象征,简要概述四大发明的外传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证伪“韩国是活字印刷术起源国”之说?
(3)你如何看待中韩关于“活字印刷术起源国”之争的?
要求: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要泛泛而谈。
2.联系材料,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