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代出现了众多书写异域的著作,如沈括的《熙宁使史契丹图钞》、朱彧的《诸蕃志》《岭外代答》等。这些著作都是据作者见闻记录,所叙述的山川地理、风俗人情、动植物产等趋于客观真实,与以前志怪笔记中的异域想象大异。这可用于印证宋代(     
A.理学格物致知的思想B.知行合一的治学态度
C.力图开疆拓土的雄心D.世俗化审美情趣初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两宋时期质朴洁净之风逐渐盛行,士人多着宽薄的衣衫,颜色也多为清白淡黄;服饰图案造型以写实为主,没有过多的渲染和夸张,其结构严谨,这一现象(     
A.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B.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表明纺织业空前发达D.社会风尚根本性变革
3 . 下图为南宋建康府某一田庄发布的一则收租公告。由此可推知,当时(    
A.赋税制度日益简化B.南方种植结构出现一定变化
C.农民负担较为沉重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依旧牢固
2023-11-1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统一中原后。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交通运输工具和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农村地区草市的勃兴,地区间贩运贸易的活跃,海外贸易的兴盛以及货币关系的空前发展,使宋代成为继秦汉后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过分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从而导致社会风气出现变化,人们不论家庭条件好坏,均追求奢侈、铺张的生活,极尽享乐之能事。

——摘编自王丽丽《宋代社会的奢靡之风》

材料二马克思说过,“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又反过来影响生产的发展”,宋代中下属居民消费意识的增强,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发展,扩大了社会需求,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当时,在消费需求的带动下,饮食业发达,新的服务随之产生和发展起来,如租赁业、即店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大众文学发展,繁荣了文化市场。城市里的瓦子、勾栏是大众艺术的场所,平民百姓在这里尽兴发挥自己的艺术细胞。又欣赏自己阶层的艺术。

——摘编自陆爱勇《宋代城镇居民的消费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消费观念变化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2023-06-15更新 | 484次组卷 | 153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朱熹吸取华严宗“一印是多,多印是一”这一思辨思想,通过“理一分殊”来论证“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从而把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封建伦常说成是普照大地的皓月,神圣不可侵犯。这体现了(     )
A.宋明理学思想的世俗化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佛教思想迎合了统治者需要D.理学对佛教理念的吸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模仿汉字自行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如下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国家统一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B.汉字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C.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的频繁D.少数民族审美呈现世俗化趋势
2022-08-24更新 | 460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宋代流行被称为“实封投状”的买扑法,内容为民间商人向政府报价,以买断一定时限、一定地域范围的某些经济领域的独占权甚至产权,政府“拆封日取价高者给之”。买扑法的实行
A.标志着古代专卖制度走向终结B.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加强
C.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灵活性D.表明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
9 . 南宋永康学派陈亮认为,人的物质欲望出于人的天性,“天理”与“人欲”是统一的,两者与功利又是相联系的,“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陈亮的这一认识( )
A.主要针对程朱理学的“理气论”B.标志着理学发展成一严密的思想体系
C.是当时区域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符合统治者强化社会道德秩序的需要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三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年商税额指数
995998年400万贯100
10041008年450万贯113
1058年700万贯175
10641068年846万贯212
1077年879万贯220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材料四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高中历史教材



(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宋时期的商业发展信息。
(2)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的商业状况,简析其原因。
(3)阅读材料四,从《苏州丝织业手工工场》图中提取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简析这一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019-12-1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