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在编纂《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司马光详考史书记载歧异,说明去取理由,形成《资治通鉴考异》一书。此外,沈括《梦溪笔谈》、叶适《习学纪言》、洪迈《容斋随笔》等两宋时期的学术笔记对考证史事及文字、版本真伪也都有所涉及。这说明,两宋时期(     
A.文人精神世界受到压抑B.历史研究提倡经世致用
C.文化生活蕴含理性精神D.训诂考据成为学术主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煤炭古代亦称“石炭”,同体积的煤炭与薪炭的理论热值比约为1.6591。战国时期,煤炭即开始用作燃料。宋朝时,煤炭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宋人对煤炭成分的认识有较大的提高,已发现煤中含有硫等物质。北宋在各地设有众多掌管税收的石炭务及专门“受纳出卖”煤炭的石炭场。时人指出:“石炭自本朝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方出,遂及京师。”还有人略带夸张地写道:“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然(燃)薪者”。近年来,在河南、河北、陕西、山东、四川等地先后发掘出了一批用煤作燃料的宋代瓷窑遗址。

——摘编自柴国生《宋代能源结构变迁原因探析》等

材料二   1874年,李鸿章、沈葆桢利用筹议海防的机会向清政府提出“开采煤铁,以济军需”,获得允许。到1894年,全国共建立了16个近代煤矿,但只有直隶开平、北京西山两处经营较好。开平煤矿出煤后,由于运费低廉,很快压倒日本煤,占领了天津市场,并且通过天津转运往长江沿岸众多城市。甲午战后至清末,全国新建煤矿43座,其中华北有19座。在山东淄川、博山还建立了中德合资的煤矿,英国也在河南焦作建立了福公司。1914年,五千余名煤矿工人参与反对英国福公司随意侵占矿区的斗争,使“焦作市面颇为惶恐”。

——摘编自刘龙雨《清代至民国时期华北煤炭开发》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只有200多处小型煤矿,年总产量仅有3243万吨。1949年,国家成立了统一的能源行业管理部门即燃料工业部,其下设有专门管理煤炭的煤炭管理总局。从1953年开始,我国重点推进了15个老矿区和10个新矿区的建设,逐步组建了地质勘探、煤矿设计、建井施工等专业化队伍,为后来的煤矿机械化开采奠定了基础。1955年,燃料工业部被分拆成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石油工业部,煤炭行业第一次有了专业和专门的中央一级管理部门。1957年,全国煤炭工业产能增至1亿吨。

——摘编自武强、张立宽《新中国70年煤炭工业铸就十大辉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煤炭开采利用的特点,并简析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华北地区煤炭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煤炭业发展的优势。
2023-11-1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宋代官民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庶民百姓只许穿白色衣服。后来,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穿黑色衣服。在实际生活中,民间服色五彩斑斓,甚至“巧制新妆,竞夸华丽”。上述材料可佐证宋代(     
A.社会控制相对松弛B.理学思想渗透基层社会
C.社会成员身份平等D.经济发展瓦解封建等级
2023-09-12更新 | 632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由此可知当时(     
A.科举是宋入仕唯一途径B.儒家学说是考试主要内容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贡举开始成为最重要方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表中的变化反映了(     
朝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唐朝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形成草市
北宋草市或集、墟在交换发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
A.政府扶持市镇经济发展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D.市镇成为城市和乡村的桥梁
6 . 北宋初的989年,全国户数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但史料记载这一年的“口数”仅为4673万,每户平均口数仅2.24。学者认为宋朝统计的口数只有男丁,实际上北宋末的人口数应超1亿。北宋人口数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A.海内外市场的不断开拓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传统农业得到长足发展D.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023-01-21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艺术班)历史试题(B卷)
7 . 唐代政府曾下令“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到了宋代,起楼限制放宽,邸店楼屋逐步向立体空间扩展。这一变化说明(     
A.城市主要功能发生根本变化B.城市商业不再受政府的监管
C.城市建设受经济因素的影响D.城市治安管理模式不断创新
2023-01-2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艺术班)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B.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D.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2022-11-28更新 | 492次组卷 | 68卷引用:重庆市万州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期中考历史试题
10 . 南宋孝宗以后的每一次北方人口南迁都会引起大争论,问题集中在是否接纳这些人、如何防范附载于他们身上的东北民族文化的扩散等方面。由于都城临安是北方新移民和东北移民的重要迁入地,所以每一次争论几乎都以临安为焦点。这些争论反映出(     
A.移民带来了文化之间的冲撞B.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
C.北民南迁导致社会秩序混乱D.南北方的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