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编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材料二   南宋至明清时期状元籍贯分布


   

——摘自韩茂莉、胡光量《中国古代状元分布的文化背景》

材料三   中国古代都城移动示意图


   

——摘自叶炜《中国古代史十四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数据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简述其出现的原因,分析材料二对研究这一经济现象的史料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以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矛盾,并概述其解决措施。
2023-07-0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蹴鞠运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宋代开展最为广泛的则是“寒食蹴鞠”民俗活动。宋代文人张敦礼的画作《闲庭蹴鞠图》还原了这一民俗活动,该图体现了(     

A.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风貌B.宋代民众生活的多姿多彩
C.民间体育与艺术审美结合D.文人画创作承载史料价值
3 . 有同学研究中外货币演变,收集了如下资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铜钱铸造量统计表

时间铸币量依据史料时间铸币量依据史料
唐天宝年间(742-756)约32万贯《新唐书》北宋治平三年(1066)170万贯《宋史》
北宋至道二年(996)80万贯《宋史》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1)290万贯《宋史》
北宋景德三年(1006)183万贯《宋史》北宋宣和二年(1120)约300万贯《宋史》

材料二:两宋时期,私人笔记中关于纸币的记载很多。北宋薛田《成都书事百韵》组诗强调“交子颂轻便”,李纲指出交子在四川“流通无阻”,南宋叶绍翁则提及乾道四年(1168)“愚民”以“造券不多为苦”。

——摘编自《梁谿全集》、《四朝闻见录》等

材料三: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摘编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材料四:19世纪中后期,中国已经越发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际金融界已纷纷实行金本位制的情况下,中国仍然坚持铜本位制和银铜复本位制这两种货币体制并行的古怪格局,而且还在向银本位制演化。19世纪末世界各国纷纷将手中的银条银圆抛售以换取黄金,金银比值愈发扩大。但《辛丑条约》赔款的计算方式仍然用白银,还竟然同意“本息用金付给,或按应还之日期之市价易金付给”,导致“镑亏”,即金银比值扩大后的亏空。驻外使节建议朝廷改用金本位制,遭到中国官员反对。1910年5月,清廷还是决定“暂就银为本位”,发行重七钱二分的一元银质硬币为国家主要货币。

——摘编自克念《近代中国为什么错过了金本位》


(1)分别阐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对研究北宋纸币问题的史料价值。
(2)除上述两种材料之外,研究宋代纸币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举出两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镑等同于黄金的原因。(结合英国当时的历史背景,任答两点即可)
2023-05-30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两宋时期,很多被贬到岭南的官员,如黄庭坚、苏轼、胡旦等成为改变岭南地区社会面貌的有力推行者。据史料记载,广南西路梧州“衣冠礼度并同中州”,广南东路儋州亦“衣冠礼乐班班然”,海南琼州“民俗以变,可与中州比”等。这反映了该时期(       

A.岭南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增强B.全国文化中心南移至岭南
C.贬官担负移风易俗政治职责D.岭南社会面貌与中原一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统二年(1261年),立劝农司,以陈邃、崔斌等八人为使。……设大司农司,秩正二品,凡农桑、水利、学校、饥荒之事恶掌之。至元七年(1270年)站立(大司农司),置官五员。十四年罢,以扶察司兼领劝农事。……至元六年(1269年)八月,诏诸路劝课农桑。命中书省采农桑事,列为条目……二十年,又改立务农司,秩从三品,置达鲁花赤一员、务农使一员、同知二员。……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募民能耕江南旷土及公田者,免其差役三年,其榆租免三分之一;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九月,沙州、瓜州民徒甘州,诏于甘、肃两界,画地使耕,无力者则给以牛具、农器……至正二年(1342年)二月壬寅[朔],颁《农桑辑要》,于至正八年(1348年)四月诏守令选立社长,专一劝课农桑

——摘编自(明)宋廉、王讳《元史》

材料二诸县所属村幢,凡伍拾家立为查社,不以是何诸色人等,并行入社。令社众推举年高通晓农事、有兼丁者,立为社长。……专一照管教劝本社之人务勤农业,不致惰废。如有不肯听从教劝之人,轻记姓名,候提点官到拔,对社众责罚。所立社长,与免本身杂役。年终考较,有成者优贫,怠废者责罚。

——(元)完颜纳丹等《通制条格》


以上材料为我们进行“元朝重视农业生产”的研究提供支撑,提取信息完成下表。
研究提纲
研究角度史料佐证
(1)
(2)
(3)
(4)
2024-02-1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吴川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料记载:“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人十六户主之,其后富人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真宗景德二年)自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这折射出宋代(     
A.商品经济的活跃B.纸币价格低于金属货币
C.商人地位的提高D.滥发纸币激化阶级矛盾
7 . 史载,宋真宗对宰臣王旦等说:“民间乏炭,秤二百文。令三司出炭四十万,减价鬻(卖)与贫民,非惟(为)抑高价,且以济民。”该史料可作为直接证据,用于研究(     
A.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统治思想B.重农抑商思想影响朝廷经济决策
C.当时政府掌握资源进行社会救济D.南宋城市人口激增带来燃料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曾写道: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     
A.郭守敬的《授时历》B.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C.沈括的《梦溪笔谈》D.《九章算术》的编订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023-01-1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燃料获取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的难题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不少篇章提及采伐薪柴的方法、数量、时间以及薪柴的市场价格。唐宋以降,北方燃料问题愈发突出。宋代发生了木柴、木炭的危机,即传统燃料危机。

——摘编自赵九洲《宋代传统燃料危机问题新论》

材料二   下表为关于宋代燃料危机的不同观点

现象分析观点
现象1:《宋史》等记载,北宋开封有16个年份出现大雪严寒天气,因雪灾导致人畜大量死亡的就有8个年份。
现象2:唐宋以来民众砍伐桑枣,政府屡禁不止。
现象3:汉代生铁含硫量一般在万分之三左右,宋代生铁含硫量却普遍较高。宋代华北定窑与磁州窑名满天下,但宋以后都急剧没落。
大雪严寒天气导致人畜大量死亡现象频发,民众砍伐桑枣等经济林木屡禁不止等现象都说明宋代燃料危机现象突出。
因为燃料危机,宋代大量用煤炼铁,导致了钢铁品质的严重下降,黄维等人对出土的宋代铁钱进行测定,发现有的含硫量竟高达1.94%;使用煤炭烧制瓷器,釉中的诸多物质都可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影响成品瓷器的外观与质地,使得工艺水平大打折扣。
观点一:宋代发生了严重的燃料危机
16次大雪严寒天气有8次以上未见致人冻死的相关记载,说明引发开封燃料安全事件只是雨雪、战争等造成的“供给难足”而已。
桑枣等林木不仅热值高,市场上更易售卖且售价更高。砍伐桑枣主要与燃料特性及经济利益驱动有关。黄维在同一篇论文中也指出陕西、山西等北方地区“用煤炼铁和用木炭炼铁都是同时存在的”,用煤炭冶铁“一直都不是普遍的”。
观点二:宋代并不存在全局性的燃料危机

——摘编自柴国生《“燃料荒”还是“燃料危机”:再论宋代燃料安全问题》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宋代“传统燃料危机”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你认同哪种观点,试说明理由。据此谈谈你对历史研究中史料问题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