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国古代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与前代相比,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经济上,宋代对土地买卖几乎不作限制,土地“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田宅无定主”的趋势造成了“贫富无定势”的局面,有的“富贵之子孙不能保其地”,如天台县(今属浙江省)有个姓宋的地主“家本富,后贫,鬻田于邻”。对此现象,宋人做过形象的概括:“富儿更替做”、“贫富久必易位”。

——整编自张邦炜《两宋时期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下表:唐宋两代宰相的总人数及出身统计

朝代宰相总人数来源继世为相
唐代369名98个家族“一门十相者良多”,如闻喜裴氏、赵郡李氏均一门17相,崔氏一门达27相之多
宋代134名126个家族仅有吕、韩、史三大家族

——整编自张邦炜《两宋时期的社会流动》

材料三明朝的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地区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现象。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在棉织与丝织发达的乡村,出现了农家吃商品粮的新现象,苏松地区“仰食四方”、“商人载米而来”。农业经济的新变化,促使这一地区的市镇获得蓬勃发展,如南浔镇、盛泽镇盛产丝绸,号称“衣被遍天下”,各地“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松江府号称“绫布二物衣被天下,虽苏杭不及也”,各地商人“挟重赀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

——樊树志《明代江南农业经济的新变化》

(1)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宋代社会“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对思想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024-01-1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国香文化历史悠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室内焚香肇始于春秋战国,两汉时期熏香风气在上层社会流行开来,来自西域各国的香料也在此时传入中国……唐代用香更为增多,佛教与外来的印度文化为中国的寺庙带来了大量的新香料,而众多的有关焚香和香料的习俗和信仰也随之传入了中国,从而加强和丰富了中国古老的焚香传统。作为礼佛的重要活动焚香,向道教和儒家礼仪渗透,吸引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积极参与。

——摘编自田梓榆《十四世纪前中国古代香具典型器研究》等

材料二   宋代是香文化的高峰。香药在当时海外进口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仅次于盐业、茶业、酒业等的一大产业经济。进入宋代,香药的使用不再局限于上层社会的王公贵族官僚,也开始大量进入下层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饮食用香、建筑用香、节日习俗用香等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摘编自夏时华《宋代香药经济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香文化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香文化盛行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从汉到宋香文化发展的趋势。
2024-01-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2023-05-11更新 | 126次组卷 | 26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潮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为宋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记载(部分)。据此可知,宋代(     
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中……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绍兴二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
湖中安吉人……唯藉蚕办生事
三湖州村落朱家顿民朱佛大者……递年以蚕桑为业
A.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B.农村经济呈现出商品化趋势
C.江南农民生产积极性低D.江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兴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时期,白银跻身于流通领域,从而形成了铜钱、铁钱、楮币和银两并行的过渡性货币体系。汴京、临安城内出现了“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即不同货币的兑换处。这反映了
A.商业规模的扩大交易频繁B.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动
C.白银开始出现货币化趋势D.城市发展打破了空间限制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中期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门阀士族和部曲、奴客、贱民、番匠、奴婢等组成的旧的社会阶级结构,到宋朝终于转变为宣僚地主和佃客、乡村下户、差雇匠、和雇匠、人力、女使等断的社会阶级结构。商人的社会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阶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化。国家制定了严密的法规,保障私人对于土地的转移让渡的权利,使土地买卖和典当的法律更加规范化。地主阶级改变了对农民的剥削方式,普遍采用将土地租给农民而收取地租的办法.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租佃关系发展迅速。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初步发展,在纺织、缫丝、面粉、印刷等轻工业,以及以采煤为主的工矿业中,出现了不少新创办的商办企业。正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形成,商会的出现便是中国资产阶级初步形成的一个标志。工商业者逐渐成长为一股新兴的社会政治力量,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生和发展,“不但是伴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和发展而来,而且是伴随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地经营企业而来。”由于中国近代工业的殖民地性质,无论是外国资本企业、清政府经营近代工业或者民族资本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沿江各城市口岸,并且又集中在纺织、造船、铁路、矿山、加工等部门,因而中国工人阶级比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集中,即表现在地区上的集中和企业上的集中。

——摘编自郑学檬等著《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阶层出现变动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7 . 在宋以前,体育活动主要为王朝的统治者服务,带有政治或军事性。至宋代始,体育活动渐渐向休闲、娱乐、观赏化转向,兴盛于宫廷上流社会和民间社会。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阶层流动性增强B.商品经济的发展C.统治者积极推动D.主流价值观动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地图册-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星球地图出版社第36、46页

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人口最多的时代是明清时期。道理很简单,中国宋代以前(含宋代)的文学无论是传统诗文还是作为诗歌变体的词,总体上是贵族文学、士大夫文学,是雅文学,它们的创作者和受众也都局限在宫廷、士大夫和士绅中间,受传承载体的限制,它们远没有下移至普通百姓中去……而这一情况到明清时期却有了质的改观。明清时期不但文学作者群体数量庞大,且随着教育的普及,文学重心进一步下移,以小说、戏剧等为代表的俗文学强势崛起并成为整个文学人口中最广泛的消费对象。

——摘自李玉宝《明代文学人口的壮大与书业生产的聚盛》


(1)根据材料一中图1和图2,指出与唐朝诗人的分布相比,宋代词人分布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文学人口最多的原因。
2024-03-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唐代服饰豪迈奢华,宋代则推崇传统,图案有带寓意的莲花、梅、兰、竹、菊,形成典雅、恬静之风。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主流思想浸润B.社会经济衰退C.丝棉服饰普及D.西洋艺术东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重要时期。到元代尽管总的情况仍然是南多北少,但其分布则成明显的北移势态。北方的书院上升到67所,绝对数比宋代多3.倍以上。北方书院占全国总数的比例,由宋代的2.67%上升到22.63%,进步神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B.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南方的经济逐渐衰退D.国家政治局势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