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至宋代已达到一个高峰。江南地区的城市尤具代表性,其人口之稠密、工商业之繁荣,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富丽繁盛的城市”。江南城市引领中国古代城市按照更符合城市自然规律的方式发展演化,稳固了江南城市在古代中国经济地理中“独占鳌头”的地位,引领江南地区成为“国家经济支柱”与“核心功能区”;江南地区城市成为古代中国各类人才的聚集地,为城市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展示了经济与文化“两全其美”的盛况。

——摘编自刘士林《城市史视野下的宋代江南城市与文化》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开埠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步步推进,上海转变为世界的“东方巴黎”,成为中国最为现代化的都市,英文 modern在上海有了它的第一个译音——摩登。城市化伴随着上海的国际化、商业化、现代化,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化城市的象征。城市化和工业化都离不开人口的增加。上海的城市化也同样表现为人口集中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早期的城市化更多是在外力推动下,以商业化为主要动力。在经济因素推动的人口聚集过程中,商业贸易成为其中更重要、更突出的一大环节。随商业贸易而移民上海的商人成为上海都市移民中重要的一部分。

——摘编自艾萍《近代上海城市化特征初探》

材料三   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的伦敦是最早出现近代贫民窟的城市之一。1851年,英国成为首个城镇化率突破50%的国家,伦敦吸引着全英及欧洲其他地区的就业人口。同时,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民被迫进城务工。1850-1880年,伦敦市中心普通住房的租金价格几乎翻了一番。政府中的自由主义者认为,经济活动中的自由竞争能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所有问题。于是,大量普通人群只好搬进过度拥挤、卫生状况恶劣但租金相对较低的居民区生存,而这些居民区也随着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逐渐成了贫民窟。

——摘编自高舒琦《19世纪英国伦敦贫民窟更新及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江南城市能够实现“经济与文化‘两全其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上海城市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伦敦贫民窟的形成原因。
2024-03-2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历史上每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往往也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机遇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之时,中华文化大致完成了内敛式的演进,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生观、价值观、哲学思想,以其鲜明的自身特色投入世界文明舞台,做好了迎接其他文明体系挑战的结构性准备,从而构成了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延续至今的原因小论》

材料二   武人出身的宋太祖对文化的重视超过其他所有的开国皇帝。宋代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等,另有专业性很强的武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除了官办学校之外,私人讲学授徒亦蔚然成风,其中以书院的兴盛最为引人注目。当时学术空气相当自由,学术环境也是非常宽松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偶然的,但它确实又寓于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氛围的必然之中。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宋代是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引人注目的成就。

——据《重新认识宋代历史》《宋朝历史》整理

材料三   宋代以前的中国人,可以说是伟大的民族。他们创造着,体验着,发现着,说自己想说,想自己所想,生机勃勃,生趣盎然。宋代以后的中国人,却只是前人的影子。他们不但失去了创造力,而且也失去了感受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做好了迎接其他文明体系挑战的结构性准备”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代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主要原因。
(3)你是否赞成材料三中对宋代以后的中国人的评价?请以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成就为例,论证你的观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煤炭古代亦称“石炭”,同体积的煤炭与薪炭的理论热值比约为1.6591。战国时期,煤炭即开始用作燃料。宋朝时,煤炭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宋人对煤炭成分的认识有较大的提高,已发现煤中含有硫等物质。北宋在各地设有众多掌管税收的石炭务及专门“受纳出卖”煤炭的石炭场。时人指出:“石炭自本朝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方出,遂及京师。”还有人略带夸张地写道:“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然(燃)薪者”。近年来,在河南、河北、陕西、山东、四川等地先后发掘出了一批用煤作燃料的宋代瓷窑遗址。

——摘编自柴国生《宋代能源结构变迁原因探析》等

材料二   1874年,李鸿章、沈葆桢利用筹议海防的机会向清政府提出“开采煤铁,以济军需”,获得允许。到1894年,全国共建立了16个近代煤矿,但只有直隶开平、北京西山两处经营较好。开平煤矿出煤后,由于运费低廉,很快压倒日本煤,占领了天津市场,并且通过天津转运往长江沿岸众多城市。甲午战后至清末,全国新建煤矿43座,其中华北有19座。在山东淄川、博山还建立了中德合资的煤矿,英国也在河南焦作建立了福公司。1914年,五千余名煤矿工人参与反对英国福公司随意侵占矿区的斗争,使“焦作市面颇为惶恐”。

——摘编自刘龙雨《清代至民国时期华北煤炭开发》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只有200多处小型煤矿,年总产量仅有3243万吨。1949年,国家成立了统一的能源行业管理部门即燃料工业部,其下设有专门管理煤炭的煤炭管理总局。从1953年开始,我国重点推进了15个老矿区和10个新矿区的建设,逐步组建了地质勘探、煤矿设计、建井施工等专业化队伍,为后来的煤矿机械化开采奠定了基础。1955年,燃料工业部被分拆成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石油工业部,煤炭行业第一次有了专业和专门的中央一级管理部门。1957年,全国煤炭工业产能增至1亿吨。

——摘编自武强、张立宽《新中国70年煤炭工业铸就十大辉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煤炭开采利用的特点,并简析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华北地区煤炭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煤炭业发展的优势。
2023-11-1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有关粮食安全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诗经》中有很多重视粮食储备的诗句。先秦时期的管仲将粮食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且指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自秦统一后,立法保护农民土地所有权,设置农官管理、督促农业生产。汉初则推行“轻徭薄赋,贾谊强调用行政手段促使百姓归农,晁错则主张通过经济杠杆提高粮食价格。唐代刘晏主张根据粮食丰歉调整税赋。南宋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提出选择储粮主体要有所侧重,以更好地发挥储备粮赈灾救灾的作用。元世祖极为重视传播和普及农业知识和技术,主张用先进的农耕技术指导农民耕作

——摘编自赵纪萍《学习时报》

材料二: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居民主食在之前土豆、面包基础上,增加了荼、蛋类、鲜肉等,农业劳动力加快了向畜牧业的转变。在发展中,由于环境保护观念不强,影响了土地的生产能力。与英国大趋势相同,该地对国外粮食市场的依赖性显著增强,20多年的英法战争,法国长期经济封锁,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动荡和骚乱。鉴于此,政府在曼彻斯特修筑了多条运河和铁路;19世纪30年代该地成立的反谷物法同盟导致《谷物法》于1846年废除,迎来了英国自由贸易的时代。曼彻斯特粮食供应问题得以缓解。

——摘编自贾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以曼彻斯特为例》

材料三:1949年,上海解放后,一些不法粮商操纵粮食市场,中央委派陈云到上海开展一场保卫新生政权的经济战。在陈云指挥下中央财委和上海市政府从江苏、浙江等地收购大米,调运到上海。同时,在零售环节,对工厂、学校等办理直接供应和重点配售,工商管理部门对市场各项制度作重大改革,如规定中途退市后不得再进场交易,为打击私商投机哄抬,国营粮食公司连续降低售价,迫使私商以低于市场价亏本售出粮食。1950年,上海市政府又成立新的上海市米业市场,粮价平稳下来。这是新中国在经济战线上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摘编自贺涛《上海解放之初的“米粮大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曼彻斯特粮食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其解决带来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上海解决粮食问题呈现的特点及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史载:“先是,益(今四川成都)、邛(今邛崃)、嘉(今乐山)、眉(今眉山)等州,岁铸钱(铁钱)五十余万贯,自李顺作乱(淳化四年,993),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到大中“祥符之辛亥(四年)”,“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卷

材料二   当时发行交子的富商称为交子铺或交子户,而且交子既能远近行使,又随时需要兑现,所以除成都外,各地还有分铺。……那些富商……经营不善,资财就会衰落,在领用交子的人拿来兑现的时候,有时就不能应付,而至于打官司;有时因为交子铺户的诈伪,激起民愤,而发生挤兑的事,交子户则闭门不出,后来政府出来干涉,每贯(一千)只能兑到七八百。

最初提议由政府接办交子发行事宜的是转运使薛田,他在大中祥符(1008-1016年)末年奏请设立交子务,但当时的政府没有采纳。后来……政府终于接受了这建议,于天圣元年(1023年)设置益州交子务,自二年二月起发行官交子。

北宋的交子……最初只行于益州,熙宁二年河东苦于铁钱的运输不便,曾在潞州设置交子务,三年一度废罢;四年又行于陕西,九年又罢废。崇宁元年又行于陕西。所以交子的流通范围,除四川外,不外河东路和陕西路,换言之,即铁钱流通区域。

——摘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材料三   这种初期交子票面的数额不定,而且是临时写上的,可以向接受交子的人兑取现钱,最终还可以向发行人兑取现钱。这种铁钱代币券的情况,具有近代“金本位制”时期纸币的一些特性,但更近似于现代欧美各国的“不记名可流通支票”,还不具备纸币的性质。

但南宋的会子到了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就取消分界的办法,许其永远流通。而北方金人的交钞则在公元1189年就取消了分界发行的办法,而且不兑现,已经是纯粹的纸币。

——整理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卷和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交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交子发行流通过程中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交子的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纸币及其发行的看法。
2023-07-0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效法汉人用瓷器来表达审美,辽瓷中的鸡冠壶(以其形似鸡冠得名)最具代表性。鸡冠壶釉色出挑大胆,具有强烈的游牧民族阳刚之美。辽瓷中绿色的器物非常突出——在契丹人的眼中,盎然的绿色代表生养他们的千里草原。鸡冠壶的造型并非一成不变,穿孔式的鸡冠壶出现在辽代早期,通过绳索穿孔而过,方便固定在马背上,适合契丹人的马上生活。到了辽代中晚期,大量契丹人从游牧走向定居,适合居室使用的提梁式鸡冠壶应运而生。从器型风格上看,鸡冠壶从最初的敦厚浑圆到中后期的苗条清瘦,体现了与中原文明交汇融合的特点。总体而言,辽瓷技艺醇熟,造型挺拔劲健。在同时期中国的各类陶瓷中,辽瓷之美在色彩、在形制,在牧情古朴,在和而不同。

——摘编自张颖《在辽瓷中还原契丹民族的游牧生活》

材料二:经历了两宋时期的没落,青花瓷在蒙元时期得到迅速发展。烧制元青花瓷的高铁低锰的钴土矿(“苏麻离青”)来自波斯。元朝政府于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了专门烧造贡瓷的“浮梁瓷局”,烧制出的青花瓷颜色稳定、沉静,而且在烧结瓷器的温度、质地及装饰手法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青花瓷也因其高贵典雅的艺术水准而成为14世纪大规模对外出口商品之一。……元、清两代因信仰萨满教而崇尚天蓝色,明代统治者因信奉道教而推崇青蓝色系。几经历史淘洗,“青花之蓝”终于成为华夏文化记忆和对外和平交往中繁荣发展的见证。

——摘编自邹文兵、曾璐《“中国蓝”:色彩情感与品牌视觉形象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一,从材料中提取关于辽瓷的三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这些信息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以来青花瓷快速发展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一、二,概括瓷器史中所见的中华文化之特性。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海外贸易中,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是丝绸、瓷器、茶叶、铜钱等。进口商品主要是香料、药材、犀象、珠玉等,这些商品未经加工或技术含量较少,在中国消费范围和消费量有限。唐代以前,活跃在印度洋至中国的航线上的主要是波斯和阿拉伯商船。宋代时,中国海船取代了波斯和阿拉伯海船的地位,贸易活动远达东非沿岸,奠定了古代中国海上贸易的基本范围。该时期港口众多,海外贸易规模空前扩大。明代前期二百年,朝贡贸易成为唯一合法的贸易,排斥民间贸易,海外贸易下降。此后虽然有所回升,但远未得到充分发展。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材料二   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那时,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主与法制的发展。

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易上升极快,催生了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商业信用票据的出现。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英国的冒险家为解决资金问题和分散风险,通过民间参股融资的方式,建立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起了股票市场。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威尼斯的原因。并以英国为例说明金融制度创新对西方发展的影响。
(3)写出材料三中各个组织的名称
8 . 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祈风是宋代市舶司主持的一种典礼。南宋泉州知府真德秀曾作《祈风文》,“惟泉为州,所恃以足公私之用者,蕃舶也。舶之至时与不时者,风也;而能使风之从律而不愆(过失)者,神也。是以国有典祀,俾守土之臣一岁而两祷焉。”泉州九日山保留的十段祈风摩崖石刻是全国唯一的祈风石刻群。

——摘编整理自庄景辉《泉州祈风石刻考释》

材料二   1314世纪意大利商人开始向中国进发,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家族来到中国,热那亚商人在泉州建立了“商站”。意大利商人通过与中国的直接和间接贸易,掌握了在欧洲出售东方商品的垄断权。意大利商人从英、法等地运回羊毛,在本土组织呢绒生产,将呢绒运到地中海东岸地区销售以换取东方的商品。呢绒制造业在意大利北部城市中迅速崛起。出于海上贸易和争夺制海权的需要,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城都建立了自己的庞大舰队,造船业也随之兴起。在商业的实践中,意大利商人形成一套完整的商业谋略和经商方法。比如在商业活动中实行“委托制”“股份制”,同时“保险业”“票据”支付方式等也逐渐开展起来。……地中海区域的商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并对欧洲历史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促进作用,西方史学家把上述现象称之“地中海商业革命”。

——摘编自张铠《马可·波罗与“泉州—威尼斯”轴心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祈风石刻在泉州大量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中海商业革命”如何推动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
2021-11-06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熙宁年间出现的陕西蓝田《吕氏乡约》,开创了中国古代乡民自治的历史先河。它的发起与实践不仅体现了宋代新儒的时代特征,而且还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逐渐成长起来的主体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吕氏乡约》所蕴含的社会教化、政治整合与矛盾化解等功能成为宋代及后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效“补丁”,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乡民自治的积极性,夯实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宋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和有识之士非常重视乡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并对其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治理念和乡治体系。

——摘编自杨亮军《宋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乡约》

材料二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对固有乡规民约进行改造,创造了一系列新“公约”,内容涉及农业生产、乡村卫生、互助变工、“二流子”改造、禁烟禁毒等。新民约的制定,由边区党政发挥核心作用,发动普通民众积极参与,并由劳动模范带头遵行。新民约以革命的新道德代替了传统乡规民约中以儒家道德为核心的规范。新民约在实现中共社会革命目标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治理方式变革。

——摘编自韩伟《陕甘宁边区对乡规民约的改造与乡村治理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吕氏乡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吕氏乡约》和陕甘宁边区“新民约”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021-07-2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唐以后的总的趋势是向平民社会发展,文化的基本精神是突出世俗性、合理性、平民性。对整个宋明理学的评价应当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来进行,它是配合、适应了社会变迁而产生的整个文化转向的一部分。当然,思想的发展也有历史的渊源。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心性见于《孟子》,天理人欲出于《礼记》,这些经典的问题经过理学家们的不同诠释赋予了新的意义。

——摘编自陈来《宋明理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学出现的原因,分析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演变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