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汉代,中国政治法律文化就开始对朝鲜半岛产生影响。到了唐帝国时期,已经在东亚和中亚建立了中国的宗主权势力范围,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法系。到过中国的西方人,也都盛赞中国文明的优美与进步。13世纪的《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国王治国至公平,境内不见有人为恶,城中安宁,夜不闭户,房屋及层楼满陈宝贵商货于其中,而不虞其有失。”16世纪后半叶,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来访开启了“中学西传”的进程,把作为中国文明本体的儒家学说传播到西方世界,在大革命前夜的欧洲大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公丕祥《19世纪之前的中外法律交往》

材料二   按照威斯特伐利亚模式,在各个主权国家的法律制度之间并不存在隶属关系。但是,在英、法等宗主国和殖民地的法律制度之间却不存在平等关系,而是隶属关系,宗主国的最高法院往往是殖民地法院的最高上诉法院。在公法领域,作为西方法治主要原则的人权和宪政从来没有真正移植到殖民地的法律制度中,在殖民地根本谈不上平等权、普选权。在私法领域,打开贸易壁垒是西方国家关注的焦点。殖民地的法律制度几乎都采取属人主义原则,即对殖民地占领当局实行宗主国的法律,而对殖民地的人民则实行殖民地法或者当地的习惯法、宗教法。

——摘编自朱景文《西方法治模式和中国法治道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治法律文化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原因。
(2)据材料二、依据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原则简评西方国家在殖民地的法治行为。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的法律文化外传过程有何显著不同。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物,是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宋辽夏金时期的文物异常丰富,弥足珍贵。这一时期文化发达,以宋朝为中心的印刷业高度繁荣。同时,辽、夏、金都创制了民族文字,西夏出土的西夏文古籍甚多,其中包括很多译自汉文的著作,最大量的是译自汉文的佛经,辽、金还仿《开宝藏》刻印汉文大藏经,而未刻民族文字大藏经。出土的石碑或墓志上,真实地记录了那一时代的历史,如《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中有人名“浑嵬名遇”,莫高窟61窟题记有“翟嵬名九”,榆林窟1213窟之间的题记有“张讹三茂”等。这些姓氏第一个音节为汉姓,第二、三个音节为番姓。在存世的塔寺建筑中,北宋开封的开宝寺塔、北京的辽代天宁寺塔、银川的西夏承天寺塔、山西应县的金代佛宫寺释迦塔等,建筑宏伟,各具特色,在中国的佛塔中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杰作。可以说,这一时期存留宝贵的文化遗产,反映出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史、科技史上的黄金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史金波《宋辽夏金时期的文物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普洱专区民族关系极为复杂,民族工作极为繁重,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斗争十分艰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庆典之际,党和政府组织全国少数民族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周年庆典观礼。19508月,普洱专区傣、佤、拉祜、哈尼、布朗、保僳等35名民族头人及代表参加西南民族代表团,一路北上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观礼之后,代表团又先后到天津、上海、南京、重庆等大城市参观访问。此后,于195111日,按照佤族、傣族盟誓习俗,举行镖牛、喝咒水仪式,48名民族兄弟代表分别用傣文、拉祜文、汉文签名盟誓立碑:“我们廿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镖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摘编自王德强、袁智中、陈卫东编著《亲历与见证:民族团结誓词碑口述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辽夏金时期文物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团结哲词碑立碑的背景并谈谈你对民族政策的认识。
2024-06-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雍正朝以前,清朝的重要的军国事务,特别是战争的统筹、指挥几乎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掌握,议政王、议政大臣均为满洲亲贵。雍正七年(1729年),清世宗由西北两路发动战争意图平定准噶尔部。雍正八年(1730年)十二月,清世宗建立军机处专事上述军务,最早进入其中的包括怡亲王允祥,议政大臣尹泰、阿齐图、特古忒、查弼纳,内阁大学士马尔赛。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两位汉人内阁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也在军机大臣之列。由于军务牵涉事项较多,其权力范围逐渐扩张,首席军机大臣也成为清世宗所谓“赞襄机务”之人。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军主力撤回后,清世宗将在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置将军由战时驻扎变为日常驻防并受军机处直辖。在军务外,这些将军也兼管民政、制衡蒙古王公,与理藩院体系下的册封羁縻治理形成配合。

——摘编自刘文鹏《军机大臣议复机制与清朝国家政治体制重构》

材料二   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大批耶稣会士来华,其中包括利玛窦、邓玉函、汤若望等人。他们在接受中国传统风俗与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传播西方文化。地理方面,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数学方面,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物理机械工程方面,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此外,还涉及天文历算、水利技术、欧洲古典哲学、美术、音乐、建筑等方面。就其知识水平而言,基本上代表当时欧洲知识界的平均或最高水平。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摘编自郝景春《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建立的直接原因,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024-06-0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2—1826年, 英国对拉丁美洲各国发放了10次贷款, 共2100万英镑。1824年,在阿根廷首都居住的英国商人已达3000人,约有100家英国商行在西属拉丁美洲开业,英国还迫使一些拉美国家签订有利于英国商人的条约。而就在前一年,美国宣布“不介入欧洲事务,欧洲也不能干涉美洲”。1824 年,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决定解放古巴,美国国务卿克莱声称古巴“在西班牙以外的任何大国的统治下,尤其在英国的统治下,美国有正当理由感到严重的不安。”1846 年,美国迫使哥伦比亚政府签订条约,获得自由通过地峡的权利,并取得了地峡铁路和运河的修建权。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近代史》(下卷)等

材料二 2011年12月,拉美和加勒比地区33国举行会议,宣布正式成立拉共体。2014年7月 17 日,习近平在巴西利亚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发表了《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的讲话,提议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他指出, “中拉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相互契合”,中方“倡议双方共同构建‘1+3+6’合作新框架”。2018 年,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一带一路”特别声明》,正式确认拉美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到2020年春,已有19 个拉美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摘编自周冲、周东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拉美国家贸易潜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加强争夺拉丁美洲的背景及给拉美带来的危害。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与拉丁美洲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拉丁美洲在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帝国后期用以调整市民与非市民之间,以及不同国籍和无国籍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被称为万民法。在有的法学著作中,万民法兼具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的性质。公元3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的民事流转关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奴隶主统治集团对商品货币有着贪婪的欲望,这都是市民法所不能适应的。根据统治集团的意志,结合罗马人与异邦人、外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法律实践,由罗马外事裁判官在司法活动中逐步制定和发展出名为“万民法”的私法体系。它的发展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吸收了同罗马国家有贸易关系的其他民族的法律规范。万民法因而被罗马法学家称为“各民族共有”的法律。

——摘编自雷昕《浅析国际私法与古罗马万民法的学理关系》

材料二   雍正时期的《恰克图条约》是清朝在《布连斯奇条约》的基础上与俄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的汇总。其子约较多,对于处理贸易、边界交往、实施边境管理等具体事务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以下为其中部分条文:

“送文之人俱令由恰克图一路行走。如果实有紧要事件,准其酌量抄道行走。”

“凡边界附近打猎,因图便宜,在他人之处偷打,除将其物入官外,亦治其罪……”

“设立边界头目,凡事务须乘公办理,速行完结;如怀私推诿贪渎等情,各按本国刑律治罪。”

“两地奉差大小使臣,因公事到边时,说明因何事前来,系何等人在边候信,听候迎接。”

“俄使请造庙宇(东正教教堂),中国办理俄事大臣等帮助于俄馆盖庙。”

——据马长泉《康熙、雍正两朝中俄划界原则探析——以<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为中心》整理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宪章》中的集体安全制度有了明显的进展。《联合国宪章》以普遍禁止使用武力为原则,使一切武装干涉、进攻、占领或武力封锁以及以此相威胁的行为,都成为违反国际法的行动。这一规定对国家的国际责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科学技术以及交通和通信的巨大进步,各种国际组织特别是国际性的科学、技术及行政机构有增无减,这为国际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国际法院的设立及其运作在二战后有了明显的发展。二战后还出现了许多国际法的新分支,如国际经济法、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国际组织法、国际发展法、国际能源法、国际刑法等。

——摘编自程晓霞、余民才《国际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万民法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其与市民法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说明《恰克图条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趋势及意义。
2024-05-2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校、江津第二中学校等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产,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网民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摘编自孟轲等《孟子》

材料二   16世纪到18世纪,受罗马教皇的派遣,先后有大批耶稣会士来华传教。起初,耶稣会士译介中国儒家经典的目的在于证明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教义是一样的。从16世纪末17世纪初开始,耶稣会士们创办报纸和杂志等定期地、大量地向西方介绍中国的文化,中国文化因此在欧洲知识界和上流社会流传。意大利耶稣会士和葡萄牙耶稣会士合作,将《大学》译成拉丁文,以《中国的智慧》为名于1662年出版。《中庸》的译本则被取名为《中国的政治道德学》。17世纪末,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还曾专门诏谕皇家印刷厂大批印制传教士从中国带回的四书译稿。此外,传教士还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考试制度作了介绍。经过传教士们的介绍和宣传,在那一时期的欧洲人眼中,中国文化是美妙绝伦、令人向往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理想国家。

——摘编自王杰《儒家思想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先秦诸子之论战,实不及希(古希腊)哲之剧烈,而嫉妒偏狭之情大为吾历史污点者。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适合,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孔子)非先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法行不敢行,其学派之立脚点近于保守。孟子之距(批评)杨墨,则毫无论据,而漫加以无父无君之恶名……绝似村妇谩骂口吻,毫无士君子从容论道之风。(汉武帝时期)儒学统一者,非中国学界之幸,而实中国学界之大不幸也。

——摘编自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1902—1904年)

材料四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能够绵延千年而不绝,主要是因为其具有开放性、包容性。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淬炼的科学真理,可为儒学的现代化、时代化转型提供助力。而儒学作为扎根中国土壤的思想文化,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及丰富内涵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提供了肥田沃土,如“表正则何物不正”的社会规矩意识、“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中庸辩证哲学等,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典支撑和理念补充。

——摘编自孙耀胜、王碧颖《文化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相融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孟子的民本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耶稣会士在欧洲译介中华文化典籍的根本意图,并说明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对传统儒学的看法,并分析其成因。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如今的青年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应秉持的态度。
2024-05-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校、江津第二中学校等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商人的信贷活动范围十分广泛,从日常生活所需的食物与饮品到较高层次的进出口商品等。信贷的这种使用情况不仅得到了中世纪史研究者的普遍认可,更能在不同种类的法庭中得到印证,如普通诉讼法庭、商人法庭等。这些法庭的卷档表明英国商人会以信贷的方式售卖各种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如麦芽酒、面包等基本食物,亚麻布材质的服饰,铁器、马具等生活工具。与此同时,随着工资水平的提升以及物价水平的降低,更多的英国民众能够消费得起较高层次的进口商品。因此,商人也会进口受英国民众欢迎的各种海外商品,如法国以及地中海地区生产的各种类型的葡萄酒。来自东方国家的商品在这一时期也受到了英国人的青睐,以丝绸及其制成品和种类繁多的香料最具代表性。从事国际贸易的大商人在这些商品的贸易活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世纪晚期英国商人商业信贷活动研究》

材料二   1958-1960年,英国对台湾地区的贸易信贷政策历经两次讨论,分别将贸易信贷期限从4年放宽至5年,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从50万(曾默认为75万英镑)提高到100万英镑。英国之所以放宽对台湾地区的贸易信贷政策,一方面是在重商主义传统的影响下,英国有着发展海外贸易的内在诉求;另一方面是台湾市场在美援的帮助下呈现出强大的吸引力。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对于台湾当局而言,英国贸易政策的特殊性在于,英国必须要考虑中国大陆及美国方面的反应。在台海局势紧张之时,政治因素更为重要,经济利益被暂时搁置;当台海局势相对缓和后,经济利益便成为英国主要考虑的方面。在此过程中,英国重商主义传统充分展示了其影响力。

——《试论英国对台湾地区的贸易信贷政策》

材料三   随着科技的进步,英国信贷市场将加速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信贷机构可以更精准地评估客户信用状况,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英国更加注重绿色信贷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支持环保项目和企业。同时,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信贷市场向绿色和可持续方向转型。普惠金融也是英国信贷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未来,信贷机构将更加注重服务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降低信贷门槛,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率和覆盖率。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国信贷市场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跨境信贷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拓展海外业务,提升国际竞争力。

——《欧美信贷市场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况中世纪英国商业信贷活动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调整对台湾地区贸易信贷政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述影响英国信贷市场的因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博物馆。从19世纪开始,议会出资以国家力量收购了来自国内外的大量藏品,将大英博物馆原有的勋章、自然和人工制品部拓展转化为东方古物、希腊罗马古物、钱币与勋章、英国与中世纪古物等部门。同时,国家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重要的公众教育机构,取消了严格的参观人数和参观资格限制,尽最大可能让英国的每个民众都能够便利地在大英博物馆参观或者学习,儿童和妇女也都获准进入大英博物馆阅览室,博物馆的受众慢慢由精英向大众转变,大英博物馆真正成为一个文化、教育空间。

——摘编自洪霞、谢小琴《从精英掌控到大众文化空间——19世纪上半叶大英博物馆的建构与功能转换》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一些中国官员在参观了外国博物馆后正面肯定了其对开启民智的积极作用,维新派更是提出了开设博物馆的具体设想。实业家张謇意识到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于1905年创办了以“为本校师范生备物理上的实验,为地方人民广农业上的知识”为宗旨的南通博物苑。在该时期,中国博物馆多以介绍各行业发展状况的“劝业型”和传播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型”为主,以为富国强民之助,人们更看重博物馆的传播教育功能而非收藏特性。1933年,国民政府决定在南京建立中央博物院,下设自然、人文和工艺三馆,并明确提出“自然馆中……求其利用中国材料。人文馆中,求其能系统地表示世界文化之演进,中国民族之演进。工艺馆中,表示物质文化之精要,尤其关于国防者,用以激励国人”。20世纪40年代,中华民国教育部通令全国,要求各省都要成立科学馆、博物馆,新中国成立后不少省博物馆就是在原科学博物馆或科学馆基础上重建的。

——摘编自黄春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材料三   近些年来,除去来自联邦基金会的少量拨款外,美国公、私立博物馆的事业经费基本都依赖自筹。美国政府规定,向文教事业捐款可获得减税优惠,因此多数博物馆能够从社会上募集到大量捐款。在举办专题展览等活动时,博物馆常常在宣传材料中提及赞助者名称,并举办招待会,以此争取企业的经费捐助,或要求企业承担某项工作,如免费为展览印刷图册等。美国几乎所有的博物馆都实行会员制度,会员每年缴纳会费,即可享受免费进馆、购物折扣等优待。在文物保护、展览讲解及各项研究工作中,美国博物馆都引入义工参与,既有利于减少运营成本,又密切了博物馆与公众文化生活的联系。

——摘编自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英博物馆藏品的来源,分析19世纪上半叶大英博物馆发展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博物馆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博物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的途径。
(4)结合上述材料,总结近代以来博物馆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4-05-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某学者研究中国户籍史的专著目录及概要。

目录概要
第一部分户籍制度的形成与中国封建统一国家的建立战国时期,自耕农阶层广泛出现,商鞅变法确立了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的各项国家制度。到秦汉,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加强,通过设计周密的户籍制度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有效控制。
第二部分户籍制度的发展与封建国家的鼎盛魏晋南北朝,均田制增强了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户籍制度的基础更加稳固。隋唐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体制已经接近完备,大索貌阅后,户籍制度更加趋向完善细密。
第三部分户籍制度的变异与封建国家的成熟宋代,租佃制充分发展,城市工商业空前繁盛,主、客户成为两大主要户口类别,户籍与赋税在一定程度上分离。元朝实行了带有民族压迫色彩的户籍政策和世袭的军户、民户和匠户制度等,这些与宋代相比是一种明显的逆转。
第四部分户籍制度的松懈与封建国家的衰落明代通过严刑峻法来实施黄册制度,至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兴起,“一条鞭法”推行,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基本脱离,黄册制度逐渐松弛。清代废止黄册制度后,确立了以单纯的人丁编审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摊丁入亩”后,户口不再作为征税的依据,户籍最终也永停编审。

——摘编自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

材料二   乡村共同体是理解西欧中世纪乡村社会的钥匙,作为精神遗产则穿越了时空,影响深远。中世纪村庄在相当程度上独立管理自己的事务,有自身长期形成的习惯法即村法,有自身的权力机构村民会议,有自身的选举出来的管理人员,而且具有与上级权威机构打交道的合法地位。依照其观念,任何过失都是对共同体的冒犯,因此共同体的成员既是公诉人,又是法官,享有出席法庭并依法裁决的权利。而村头是整个庄园—村庄混合共同体的关键人物,他须经村民选举产生,如遇领主阻挠,村民甚至不惜以集体拒服劳役或支付现金的方式坚守自己的权利。村庄共同体以地域而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具有共同理念、共同担当、共同抵御的集体意识。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中世纪乡村组织双重结构论》

材料三   2020年,我国组织实施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前六次相比,“七普”全面引入电子化方式进行登记,利用互联网云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还利用部门行政记录数据对普查进行核验比对。“七普”为了解全国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详细的分年龄人口信息,也为人口领域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摘编自张现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数据准确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乡村共同体特有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说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战略意义。
2024-05-1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博物馆是传承与保护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托勒密王朝统治者自视为亚历山大的继承人,在亚历山大城创建了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博学园,统治者规定凡路过亚历山大城市的船舶必须将携带的书籍复制一份留存。德米特利乌斯、芝诺德图斯、埃拉托色尼这三位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都来自于希腊,网罗的学者翻译了荷马、欧几里得等学者的著作……雅典衰落了,而希腊古典学术的薪火被亚历山大城接了过来。

——摘编自何立波《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与托勒密王朝的世界意识》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汉斯·斯隆爵士开启了国家收藏的大门。他的慷慨捐赠促成了大英博物馆的成立。到19世纪上半叶,大英博物馆作为帝国文化的载体发展到鼎盛,议会对博物馆开始给予大量的资金投入,扩充国家的收藏,提升博物馆的管理水平。严厉的参观规则得以变更,准入卡制度被废除,使之更好地实现为公众服务的宗旨。大英博物馆埃及古物部、古代近东部和希腊、罗马部都在此时建立,这三部分的藏品反映出英国对他者的文化霸权,突出英帝国的优势地位。

——摘自谢小琴《大英博物馆一个帝国文化空间的建构(1800-1857)》

材料三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流出宫外。清帝退出故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查点清宫物品时,发现了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后向平民百姓开放。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持续发展。21世纪以来通过多种方式打造数字故宫,努力朝着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会客厅方向迈进。

——摘编自郑欣淼《故宫纪事》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托勒密王朝传承希腊文化的表现。结合所学,列举两处西亚地区“接续希腊古典学术的薪火”的城市。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上半叶大英博物馆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发展到鼎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故宫博物院的地位,并简析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的重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