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95 道试题
1 . 自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加速,同时出现了反全球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33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936苏联模式的形成
1944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关贸总协定签署
1956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材料二   令人震惊和值得深思的是西方国家既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又是反全球化的主阵地,西方国家反全球化的主要群体是担心失业,担心丧失福利,害怕经济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

——王晓梅《西方国家弱势群体“反全球化”的根源》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部分发达国家反全球化,由民间变为政府牵头,英国脱欧、美国退出TPP、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都说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成为反对全球化的推动力量。

——姜少敏《经济全球化、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力量的博弈过程、现状与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并指出影响这些变化的重大事件或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国家“反全球化”力量的变化和原因,据此谈谈你对“反全球化”的认识。
2024-06-06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司马迁将项羽载入《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班固将项羽载入《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第一》。在《史记》中,司马迁除了介绍项羽生平(“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以及转述项羽的言论之外,均对项羽以“字”相称,或者称其为“项王”。在《汉书》中,班固对项羽以“名”相称,很少称其为“项王”。在《史记》中,项羽的封号是“西楚霸王”,而在《汉书》中,项羽的封号是“西楚伯王”。关于项羽身死之后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写道:“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在《汉书》中,班固没有如司马迁那样详细介绍汉军占领鲁地的过程,在写完项羽乌江自刎一段之后,班固仅用一句话交代了项羽的后事——“汉王乃以鲁公号葬羽于谷城”。

——摘编自张春巍《项羽生平记述差异分析—基于〈史记〉和〈汉书〉的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史记》和《汉书》记述项羽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史记》和《汉书》对项羽记述的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人们在保持饮食的主体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饮食的艺术欣赏功能和养生保健功能。唐朝的饮食文化十分兴盛。在扬州、长安、洛阳、广州等大城市里,“街店之内,百种饮食,异常珍满”。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水陆珍馔,应有尽有。唐朝饮食文化与外国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图景,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生活模式的基础。

——摘编自马瑞裬《浅析唐代的饮食文化》

材料二   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工厂系统的渗透为欧洲人生产了数量越来越充足的食物原料,创造了品种越来越多的工业化食品。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食物贮藏技术的不断进步,食物在欧洲人的饮食生活中变得既便宜又充足。欧洲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人们消费的食物原料的区域性逐渐淡化,食物种类日益增多,质量也日趋符合科学的标准。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饮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时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变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侵到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最后吞并埃及,这300多年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历史上被称之为“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交流融会的结晶。虽然它承袭希腊的传统,但与古典时期的希腊文化不同。如果说希腊古典文化是一种城邦文化,那么希腊化文化则是一种走向帝国的、多民族的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希腊一体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结合,文化中心也从雅典移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   18067月,西德、南德16个邦国的代表在已黎签署了议定书,承认拿破仑为其保护人。作为“保护人”,拿破仑直接废除了这些占领区的封建领主制度,取缔了农民的代役租、徭役和各种封建贡赋;在法律上领主丧失了对他们的农民的一切合法管辖权,农民变成了国家属下的人民,获得活动、迁移和结婚的自由;这些地区采用法国的度量衡,实行贸易自由。拿破仑对他的统治威斯特伐利亚王国的兄弟哲罗姆说:“人民一旦尝到了一个明智而开明政府的好处后,谁还会希望恢复普鲁士的专制制度呢?”1804年后,随着《拿破仑法典》的全面推广,这里成为法国革命原则渗透的地区,一些新的司法概念,如陪审制度、公开审讯等也开始进入当地居民的新生活。

——据《拿破仑战争对德意志的影响研究综述》整理

(1)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拿破仑战争对德意志占领区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谈一谈你的认识。
2024-05-3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子祭祀土神和谷神用牛、羊、猪三牲。诸侯祭祀土神和谷神用羊、猪二牲。大夫和士祭祀宗庙,有封地的用祭礼,没有封地的用荐礼。平民祭祀祖宗的荐礼是:春天荐祭韭菜,夏天荐祭麦,秋天荐祭黍,冬天荐祭稻。韭菜配以鸡蛋,麦配以鱼,黍配以小猪,稻配以鸩。如果不是为了祭祀,诸侯不能杀牛作膳食,大夫不能杀羊作膳食,士不能杀狗或猪作膳食,平民不能吃时鲜美味。平常吃的菜肴不能比祭祀用的牲牢好,平常穿的衣服不能比祭祀的礼服好,平常居住的房屋不能比宗庙好。

——据《礼记·王制》编译

材料二   宋代东京和临安的城市餐饮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活在宋代都市的人们不必为就餐时段感到忧虑,生活在宋代都城的人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可以就餐,“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就大大方便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对那些工作生活较晚的人们来说,更是解决了他们生活中的难题。都城拥有众多的大小餐饮店肆,东京的酒肆必然需要雇佣大量做佣工的杂役人员与酒菜饭肴的厨师。而规模宏大,装修豪华的店肆是为那些达官贵人准备的。部分官员,穷奢极欲,“食不肯蔬食,菜羹,粗粝……必欲精凿稻粱,三蒸九折,鲜白软湄。”正店基本上就能满足部分官员的需求,而普通百姓则是食其糟糠,社会贫富悬殊,容易激发社会矛盾。

——摘编自郭卓文《宋代城市餐饮业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代饮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餐饮业的影响。
2024-05-3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尊老养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材料一   “大夫以上年九十,不更九十一,簪袅九十二,上造九十三,公士九十四,公卒、士五(伍)九十五以上者,米月一石”“公士、公士妻及□□行年七十以上……有罪当 刑者,皆完(不加肉刑)之。”“大夫以上年七十,不更七十一,簪袅七十二,上造七十三,公士七十四,公卒、士五(伍)七十五,皆受仗(鸠杖)。”(注: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均为爵位名称,其等级依次变低)

——节选自张家山汉墓出土竹简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给米粟以为糜粥)”“年八十,复二算(免除其家二人的算赋)。九十,复甲卒(免除其子兵役)”"赐县三老、孝者,帛人五匹;乡三老、孝者,帛人三匹;年九十以上、鳏、寡、独,帛人二匹、絮三斤;年八十以上,米人三石。”

——节选自班固《汉书·武帝纪》

(1)辨析以上史料,据此概括汉代养老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推行养老制度的原因。
2024-05-24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在这次事变(九一八事变)中的中心任务是:抓住广大的群众对于国民党的失望与愤怒而组织他们引导他们走向消灭国民党统治的争斗……领导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政策,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侵略。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材料二:193581日,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指出: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有任何旧仇宿怨……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

——摘编自《八一宣言》

材料三:西安事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同蒋介石谈判国共合作事宜,同意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1937715日,周恩来向蒋介石提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的基本主张,并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保证。为了尽早实现联合抗日,中国共产党还主动积极动员国民党内各种势力停止反蒋,一致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最终得以实现。

——摘编自王凤志、钱家慧《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抗日方针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促成国共合作抗日所作的努力,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以后,经学日趋昌盛,太学中的经学博士就是专治一经的经师,他们以诠释儒家经典为终身职业,皓首穷经,搞章句之学。两汉博士通过荐举、征召等途径可任太傅少傅、刺史太守、奉常议郎等官职。经学博士是汉代官方确认的学术权威,在以经治国、独尊儒术的背景下,负责经学的研究与传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明代阳明心学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通过追求高级的道德哲学状态,重构政治哲学实践。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为改变王学末流的弊端,破解国破家亡的历史遗憾,重回实学研究,要求经世致用。明清实学跳出了理学道德性命的范围,把学术研究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其研究对象几乎涉及社会的一切方面。19世纪“今文经学派”中的龚自珍、魏源,为了挽救时局,分别提出“改制更法”“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具有鲜明时代价值的实践指向。

——摘编自汪四红《论传统文化的“经世致用”和马克思“实践观”的互融相通》

材料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顾颉刚回归传统经世致用观。他宣扬以学术经国济世,致力于民众历史教育和边疆史地研究,主张以史为鉴和以史明智。同时,他根据时代要求对经世致用论作了发展,突出史学培养国民爱国主义的作用,指出史学能够增进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形式上,他不再局限于传统学术研究和史学著述,而是以现代学会和报刊从事宣传,通过撰写新历史教科书和各类通俗历史读物传播历史知识。

——摘编自徐国利《民国时期顾颉刚学术价值观的转向及与经世致用观的离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经学与明清经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顾颉刚对“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及原因。
2024-05-1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箭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商务部文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统计

材料二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贸易在影视等特色文化产业的文化产品传播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影视作品在东南亚、西亚、南亚和俄罗斯等市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2015年,中国向东南亚出口电视节目总额达到12397.39万元,占电视节目出口总额的24.15%,2016年提升到31.50%。影视等产业的文化传播,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民展现了中国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精神面貌,使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文化魅力更加直观、丰满。

材料三   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等事件的发生,持续给“一带一路”周边地区的安全环境蒙上了阴影。而全球经济正经历下行阶段,增长动力减弱,各种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受经济下行影响,“逆全球化”风潮涌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严重阻碍了全球产品和服务的流动,加重了全球经济运行负担。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任力等《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贸易成效、挑战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贸易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挑战,并谈谈你的应对策略。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18501945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