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的政治体制中,三省六部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其在唐代政治发展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省六部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大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并且在当时以及后世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三省六部在职权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运行机制来看,三省是命令传达的部门,六部则是执行机构,职能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相辅相成,一方面,保证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材料二   宋朝的建立与统一,消除了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水路交通的便捷,营业时间的不受限制等都为宋代城乡商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促使宋代大小城市及乡村镇市的商业空前繁荣,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商业繁华情况,南宋初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有很翔实的记载,北宋末画家张泽端所绘《清明上河图》,更是形象地描绘了北宋东京开封商业的热闹场面。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三省六部制在当时和后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 .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方宜旱,南方宜稻,这是农作物对南北方环境选择的结果,跨越环境界限,将另一地区的作物引入,则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冬小麦为北方旱地作物,推动其大规模向南方扩展的动力是人口。《鸡肋编》记载: “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稻),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可见,两宋之际,南方水田农业区稻麦两熟制曾出现了一个极为兴盛的局面。

——摘自吴存浩《中国农业史》等

材料二   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九月,中共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总结土地改革运动的经验,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一场中国农村社会的大变动,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从一九五六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一九六五年完成经济调整工作,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十年的艰难探索……大中型的水利建设施工项目达二百九十多项,除用于治理淮河外,还用于治理黄河、海河两大水系等。机耕面积在耕地总面积中的比重由百分之二点四上升到百分之十五。机灌面积在灌溉总面积中的比重由百分之四上升到百分之二十四点五。这十年,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上跨出了前所未有的一大步。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九四九时的中国那样,从而为日后的改革开放做了重要准备。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宋之际稻麦两熟制在南方“极为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十年的成就为日后的改革开放做了哪些方面的“重要准备”。
2024-02-0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桑叶是养蚕的饲料,木棉、苎麻则是衣料作物,这几种作物都和纺织业有关。种植这些作物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宋朝对推广这些经济作物十分重视,诏令地方官劝谕百姓种植,并以种桑的成效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重要依据。乾道元年(1165年)正月,南宋政府制定出了具体的考核标准:“令、丞植桑三万株至六万株,守、倅部内植二十万株以上,并论赏有差。”此外,为了消除人们因种桑而增高户等的顾虑,国家对百姓种植桑柘等给予免增赋税的优待。乾德四年(966年),宋太祖强调:“百姓有能广植桑枣、开荒田者,并令只纳旧租。”这些措施旨在解除人民因种桑柘而增户等的忧虑,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地方官员在境内劝农时,不仅声明朝廷的政策,并对农民种桑给出具体的技术指导。

——摘编自周方高、宋惠聪《略论宋代的农业技术推广》

材料二   宋代人口的增长十分迅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农户垦荒热情高涨,使农田面积大大增加;而农田水利的兴修,尤其是宋统治者在兴修水利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理性认识,则为农业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当时的农业经济十分繁荣,一方面是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开始出现所谓的“商品粮”;另一方面则是由乡村副业转化而来的专业化生产迅速崛起,某些地区的农民甚至专事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化生产。

——摘编自徐红《试析宋代农业经济繁荣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推广农业经济作物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农业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024-02-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设立市舶司,宋高宗反复强调“国家之利莫盛于市舶”“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代沿海民众出海贸易之风盛行,贩海之商“江、淮、闽、浙处处有之”。特别是“福建一路,多以海商为业”。宋代南海贸易是以中国瓷器和丝绸为主的手工业品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地区的香药、珠宝为主的资源性商品相交换,形成了互补性市场关系。《梦粱录》记载,徐兢使团出使高丽雇用的“客舟”就“可载二千斛粟”,而座船“‘神舟’三倍于客舟”。

——摘编自黄纯艳《宋元海洋意识的新变与海洋贸易时代的确立》

材料二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商业因其复杂性而被鄙夷。永乐帝虽派出郑和下西洋,深受儒家“战胜于朝廷”思想的影响,更多是为了“宣扬国威”。加之以海盗活动的增多,海禁政策也就提上日程。明代是一个内敛、封闭的朝代,也是一个政府职能缩减至最小的朝代,自给自足完成后,就放弃了宋元的海外贸易传统。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正是简化管理的体现。明代海禁造成了沿海区域外向型经济面临被扼杀的危险。多亏当地士绅的支持和提供资金,沿海区域航海者才能维持着已经非法的海外经营。

——摘编自赵雅丹《明清两朝中国海洋意识与实践的研究:以海权论为视角》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与明代海洋贸易的差异。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与明代海洋贸易出现差异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政府在海外贸易中,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确保商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例如,在海上交通中设立巡检、通关等机构,保护海上商贸的利益;实行“市易法”,鼓励商人从事海上贸易和私人经营。同时,宋朝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商品的种类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这为海外商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宋朝时发明了“磁针航行”等航海技术,使得海上变通更加便捷和安全。造船技术也十分先进,建造了大量的商船和战船,使得海上贸易更加畅通和有序。

——摘编自周必超《浅析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纵观清初“海禁”政策的实施,其初衷在于扼杀郑成功等抗清力量,但在郑氏政权消亡之后,仍屡行海禁,盖因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清王朝统治者总自以为是“天朝大国”“富有四海”,而无视当时的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把他们的先进技术视为“奇技淫巧”,盲目地加以排斥。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畸形现象:历史愈向前发展,清王朝就愈加腐朽、自负和保守。

——摘编自王宝山《试论清初“海禁”政策的实施及其社会后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宋代对外贸易政策相比,清初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全部学说,正是从维护专制王朝的大一统出发,但他的文化史意义,又绝不仅于此。董仲舒自觉地用儒家精神改造阴阳五行说,建构起天人一统的宇宙论系统图式,创造性地完成了自战国末年以来,随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大提高而产生的对于宇宙、社会、人生作出统一的规律性解释的精神追求。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李贽是晚明思想启蒙的旗帜,一位以“奇谈怪论”闻名天下的狂人和奇士。他崇尚“真奇”,鼓倡“狂禅”,揭露封建社会“无所不假”“满场是假”的虚伪现实,反对儒家的泛道德主义,建立了以“童心说”为核心的新思想体系。他的学说使他处于矛盾的焦点上,在朝野引起了激烈争论,以至于理解他乃是理解晚明政治走向、社会风尚和思潮变迁的一大关键。

——摘编自许苏民《李贽的真与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对董仲舒儒学思想的发展,并简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李贽思想的认识。
2023-08-0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思想家,在当时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全部学说,正是从维护专制王朝的大一统出发,但他的文化史意义,又绝不仅于此。董仲舒自觉地用儒家精神改造阴阳五行说,建构起天人一统的宇宙论系统图式,创造性地完成了自战国末年以来,随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大提高而产生的对于宇宙、社会、人生作出统一的规律性解释的精神追求。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撰,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

———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

材料三:黄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的基础,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表现了思想创新的理论勇气。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这一命题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做主,而不应由君王一人垄断;三是君的权力来源于人们,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

———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社会批判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社会批判精神”的主要内容。
2023-07-31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延安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朝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摘编自《明史·选举志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至北宋户口变化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南北分卷制度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激于佛老二教的昌炽,唐中期韩愈追寻“道”的本原,排斥佛道,企图建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一脉相传的儒家道统。宋初孙复、石介,胡瑗等人秉承韩愈,指责以佛老与儒“三教皆可尊”的论调;提出以己意解经的“新儒”取代固守章句注疏之学的“旧儒”,直追儒经义理;以《六经》义理为指导来治理和改造社会现实。他们亦被追尊为理学先驱。

——摘编自刘复生《北宋儒学复兴要“复兴”什么》

材料二   时代的震荡迫使明清之际的大儒对理学做出多方面的反省。王夫之提出了“六经责我开生面”的主张,力图复兴经学;顾炎武则批评理学“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人们愈加倾向于朱熹格物、专研经典的趋实作风,而对于王学末流沾染禅氏习气略感不满,并从明亡的反思中,意识到理学之中掺杂佛老成分的危害,随着学风的转变,学者转向以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出于对经典的维护,对先圣的推崇,他们力图弄清孔孟的原意,恢复经典本义,对古籍的整理、校勤、注疏、辑佚成为主要治学方法。

——摘编自《简析明清之际的理学反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基本内涵。分析唐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理学反思的原因。
2023-05-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汴水)。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

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

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

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

——摘编自《宋史》《宋会要辑稿》《萍洲可谈》等

材料二   下表为南宋嘉定(宋宁宗年号)六年“四选”官员人数统计表。   

官员科举出身荫补出身其他
尚书左选925138086
尚书右选7721051684
侍郎左选94586926622
侍郎右选415117023484

注:荫补出身是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

——据(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十四

材料三   太宗时,置榷属于京师,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交阯、两浙、泉州,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

宋初制定的《私茶法》规定,“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百钱以上者杖七十。”

——摘编自《宋史》


(1)流动性是宋朝社会变化的典型特征。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经济、社会流动性的表现,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朝社会的流动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