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地图,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 . 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许多学者用“革命”一词来概括宋代经济文化的明显进展或变化。(注:此“革命”并非特指颠覆性的变化,也包括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积累性、延续性的,在渐变过程中呈现某些突出的表现)

材料   著名史家伊懋可(Mark Elvin)在上世纪70年代著有《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模式》一书,主要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讲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模式。他在这部书里提出,中古时期的中国出现过所谓“经济革命”,他指出的时段正处于宋代。国内也有不少经济史家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做过类似的概括,如有的学者将宋代传统农业达于成熟称为“绿色革命”。

——摘编自甘阳主编《新雅中国史八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再提出宋代社会的两个“革命”,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的“革命”不得与材料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流动”的宋朝

材料一

“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汴水)。”“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

——以上两句材料均出自《宋史》

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

——《宋会要辑稿》

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

——(宋)朱彧《萍洲可谈》

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

——《宋会要辑稿》

材料二   下表为南宋嘉定(宋宁宗年号)六年“四选”官员人数统计表。

官员科举出身荫补出身其他
尚书左选925138086
尚书右选7721051684
侍郎左选94586926622
侍郎右选415117023484

——据(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十四

材料三   太宗时,置榷署于京师,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交阯、两浙、泉州,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

宋初制定的《私茶法》规定,“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百钱以上者杖七十。”

——以上两段材料均出自《宋史》


“流动”是宋朝社会变化的典型特征,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流动”的宋朝予以解读。(要求:解读合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材料   我们的祖国,山川壮美。很多山脉、河流、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理、经济、军事价值,同时也屡屡进入文学艺术中,成为我们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符号。如,提到阴山,我们会想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会想到“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提到江南,我们会想到“杏花春雨”;一曲《黄河大合唱》更是激发热血的中华儿女投入到全民族抗战之中。


请结合一个你所熟悉的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地理概念,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其成为特定文化符号的原因。(要求:地理概念可以是山脉、河流,也可以是地区等,可以选择材料提供的地理概念。请先说明该地理概念的文化象征意义,再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1-03-15更新 | 34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年天津历史高考变式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这样一种现象:中央集权国家,辉煌的文治武功,灿然可观自典章制度,规模巨大的建设工程,尽管多出现于统一时期,但是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包括小工程的兴建,却往往在分裂时期更为显著。一般说来,统一王朝的政治、文化以至经济中心多在首都及少数重镇,只有这些地方才有优先发展的机会;远离交通干线的地区,例如南方腹地广大地区,发展速度则要缓慢一些。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往往在交替出现的分裂时期迳渐得到一些弥补。分裂时期的小国,为了自立自存,不得不勉力开发一些道路河梁等工程,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分裂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又给以后出现的统一局面提供更高的经济、文化基础。

一田余庆:《古运河开发中所见的一个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分裂时期的历史遗产”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单位:(个)

地区时间工程类别长江以北长江以南
中唐以前中唐以后中唐以前中唐以后
灌溉982923938


阅读以上史料,从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0-06-02更新 | 22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天津历史高考变式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

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

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   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8 .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18-06-10更新 | 4422次组卷 | 34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黄南民族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