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一些前辈学者对于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文化意义有一些基本的估计,严复就说过,如果要研究人心和政治风俗的变化,那么赵宋一代的历史是特别值得注意的。陈寅恪、王国维也都在他们的著述里反复强调宋代对于中国历史的深远意义。讲到中国古今的社会之变,每一个朝代都会有变化,但是最重要的变化是在宋代。日本的佐竹靖彦先生,在他讲宋元时代史的基本问题的概要时说“社会构造的变化、文化状态的变化,在宋代都有非常明显的突出的表现”。但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宋朝也常被称之为“积贫积弱”的王朝。宋朝“积弱”之说本自宋人,也是元明清乃至民国和改革开放以前较为一致的看法,并非因20世纪初中国受帝国主义国家欺凌才被特别提出。宋朝“积弱”也不意味着宋人不能打仗,实际上从战争的防御战角度来说,宋人反击辽西夏金元的“侵略”还是卓有成效的,但宋朝“积弱”不能简单地归咎为军事能力的强大与否,而是统治者主观运用客观实力水平较为低下的一种反映。

——摘编自邓小南《游于艺:宋代的忧患与繁荣》、李华瑞《宋朝“积弱说”再认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任一个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的不平等的尊卑制度。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也随之被强化。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传统的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

——摘编自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

材料二   近代以来历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提出了“婚姻革命”的口号。20世纪初,有人用西洋音乐简谱写了一首《自由结婚纪念歌》:“世事新,男女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随着西学的传入,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清末民初的婚姻变化体现了这一点,浙江遂安“近日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也日益见多”。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不同程度批判了传统男尊女卑观念,把妇女问题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问题。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男系制与遗产制》一文,文章建议男女平等地拥有财产继承权,女子也能继承遗产。一战后,欧洲各国离婚增加,中国一些留学生受其影响,亦热衷于离婚。

——摘编自李桂海《略论近代中国家庭的嬗变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家庭伦理的新变化,并予以评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中期,王德华在《中国文化史略》“叙例”中写道:“中国人之应当了解中国文化,则无疑问,否则,吾族艰难奋斗、努力创造之历史,无由明了,而吾人之民族意识,即无由发生,民族精神即无由振起…国脉益危,不言复兴则已,言复兴,则非着重文化教育,振起民族精神不可。本书之作,意即在此。”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理学是宋朝以降中国士人学问的核心,理学有两个关键特质。第一,理学探讨的范围甚至比西方的哲学更广。它不只是要解释这个世界是怎样来的,还要明确规定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应有的行为准则。第二,理学是“一套”学问,它有严谨的逻辑,将众多内容容纳在一套可以讲清楚的道理中,而不是把这些东西分开,做片段式处理。

——杨照《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对于唐宋之际诸多社会变革的评价,国内学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认为其变化之巨并不亚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转变”;二则认为对比唐宋时代,从阶级状况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等,列举出不少变化的史实。然而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对于唐宋变革的社会性质,日本学者认为唐是中古之末,宋是近世之始。宋元社会发展进入与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伊斯兰教期的西亚平行的中国的近世社会形成期。而国内学者在相当长时间内以为这场变革的性质无疑属于封建社会内部的变革。

——摘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有关“唐宋变革”的观点。(要求:选择一个或几个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1-07-07更新 | 48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势力迅速衰微,唐代出现了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为了宣扬儒学之道,韩愈又对佛道思想和六朝以来盛行的骈体文给子了猛烈的批判,使文章成为传播儒学的新途径。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唐宋之际,长期的战乱、分裂、民族杂糅,中原价值观,尤其是儒学价值观被破坏。面对儒学的衰败,宋代儒者接续唐代儒者的理想,继续开展儒学复兴运动,最终形成理学,即儒学的复兴它越过汉唐诸儒,恢复到先秦儒典,去重读圣贤著作。儒学的复兴,不是单纯的一种回复。宋明理学有时候也被称为“佛老化的儒学”,它确实和先秦时代的儒学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学术上,也有人把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

——摘编自彭永捷《漫谈唐宋儒学复兴运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宋儒学复兴”进行评述。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10-23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