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元代王祯《农书》中写道:“夫茶,灵草也。种之则利博,饮之则神清。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缺,诚生民日用之所资,国家课利之一助也。”当时流行的谚语:“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说明元代(     
A.茶税成为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B.茶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
C.政府加强了对茶叶的经营管理D.茶叶的种植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2 . 南宋末年,浙江嘉兴魏塘镇的佃农经常带着自产的米,到市场上交易香烛、油盐、药饵之类的日常用品。当地米肆往往将米运至杭州、苏州等地出售,再用所得收入在当地购买货物,再运回到浙江市场上销售。这说明此时的魏塘镇(     
A.商业经营缺乏监管B.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
C.市场交易比较活跃D.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024-01-3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列图片显示了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状况。由此可见,当时(     
   

《清明上河图》中的骆驼商队

   

两宋时期的榷场

   

宋代海外贸易示意图

A.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B.商品经济取得良好发展
C.商帮推动了城市的繁荣D.国家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之屋…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材料反映了两宋时期城市(     
A.对外贸易兴盛繁荣B.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
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设立市舶司,宋高宗反复强调“国家之利莫盛于市舶”“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代沿海民众出海贸易之风盛行,贩海之商“江、淮、闽、浙处处有之”。特别是“福建一路,多以海商为业”。宋代南海贸易是以中国瓷器和丝绸为主的手工业品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地区的香药、珠宝为主的资源性商品相交换,形成了互补性市场关系。《梦粱录》记载,徐兢使团出使高丽雇用的“客舟”就“可载二千斛粟”,而座船“‘神舟’三倍于客舟”。

——摘编自黄纯艳《宋元海洋意识的新变与海洋贸易时代的确立》

材料二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商业因其复杂性而被鄙夷。永乐帝虽派出郑和下西洋,深受儒家“战胜于朝廷”思想的影响,更多是为了“宣扬国威”。加之以海盗活动的增多,海禁政策也就提上日程。明代是一个内敛、封闭的朝代,也是一个政府职能缩减至最小的朝代,自给自足完成后,就放弃了宋元的海外贸易传统。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正是简化管理的体现。明代海禁造成了沿海区域外向型经济面临被扼杀的危险。多亏当地士绅的支持和提供资金,沿海区域航海者才能维持着已经非法的海外经营。

——摘编自赵雅丹《明清两朝中国海洋意识与实践的研究:以海权论为视角》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与明代海洋贸易的差异。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与明代海洋贸易出现差异的原因。
6 . 在宋代,传统的分餐制不符合消费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和对成本的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需求。这一转变反映出,宋代(     
A.坊市制度瓦解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B.商业发展引领饮食习俗新风尚
C.社会流动性的加强和门第观念淡化D.新型义利观冲击了传统的礼制
2022-09-27更新 | 953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