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       
A.形成了完备的饮食服务体系B.成为独立的国际商业都会
C.进一步扩大了商业发展空间D.抑商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金榜教育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代四川酉阳冉氏土司编纂的《冉氏忠孝谱》在卷首“家规”中规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友于兄弟、新睦宗族、和睦邻里、敦肃闺门、禁止争讼、勤习正业、定正名分、致谨坟墓、慎选婚姻、教约子弟、慎重继嗣”。这些规定反映了(     
A.儒家学说的官方化B.门阀士族的影响力
C.理学观念的世俗化D.官学教育的广泛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州县、关、镇皆置税务,于交通要道或贸易兴盛处皆置税场,形成了严密的商税征收网络。商人为躲避苛征,便寻求不设税务、税场的“私路”行走,“私路”之记载越来越多地见于文献。这反映出宋朝(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坊市制度B.传统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贸易发展削弱中央集权体制D.区域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7日内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芍陂水利工程始建于春秋中期楚庄王时期,在修建芍陂之前,寿县应是旱涝频繁。当时的楚国令尹孙叔敖,为解决旱涝灾害,开凿稻田、发展农业、保证军民用粮,从而辅佐楚王创立霸业,兴修了芍陂水利工程。

——摘编自朱立琴、王黄莫楠、郑大俊《芍陂水利工程保护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材料二   在国家重农态度影响下,地方官员对芍陂灌区非常重视。至元二十三年在芍陂灌区专设芍陂屯田万户府,置达鲁花赤、万户总管、同知、通判等官员,管理芍陂屯田事宜。元代芍陂屯田以军屯为主,长期的军事驻扎为平定地方叛乱提供了军事力量。据学者研究,元代芍陂灌区广泛种植有稻、麦、粟等,这与当地农业技术的提升显然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熊帝兵《元代芍陂灌区农业发展状况述论》

材料三   2015年芍陂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芍陂水利工程具有重要的文化经济多重社会效益。怡人的自然景观以及古寿春城风貌是芍陂水利工程文化的重要载体;官方和民间结合的管理模式保障了芍陂灌溉农业持续发展运用的优秀制度文化的传承;芍陂文化的核心,浓缩于历代修缮与治水中,始终保留着的“顺势而为、人水和谐”的理念,以及孙叔敖的治水思想及个人治水品德衍生出的无私抗洪精神。经济方面,芍陂建成后,淮河以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粮食的丰收,使其成为楚国当时除江汉地区之外的又一个经济中心。

——摘编自朱立琴、王黄莫楠、郑大俊《芍陂水利工程保护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芍陂水利工程兴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芍陂治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芍陂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反映了宋代国有矿场生产经营情况,据此表可知,宋代国有矿场(       
经营者经营方式产品分配方式从业者身份
官府劳役征发
课额制或抽分制度
厢兵、罪犯、役夫
招募民户厢兵、罪犯、役夫、民匠
私人买扑(规模较小的坑冶租赁给私人)民匠

A.官府主导私人参与经营B.产品受市场影响较明显
C.出现了全新的生产关系D.仍居于矿冶业主导地位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南宋末年,因实际需要,仅纸币印刷就达到7000万贯以上。政府在两浙路和江东西路采购了800万石粮食用作军粮。据此可知当时(     
A.人身控制松弛B.纸币滥发弊端显现
C.商品经济活跃D.边防压力得到缓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宋朝奉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对于“兼并之家”(新兴地主、商人),不仅采取抑制政策,而且在抑制的广度和深度上均超过汉唐时期。据此可知,宋朝(       
A.土地的经营方式以租佃制为主B.奉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C.注重稳定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质变
2024-05-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朝时期,政府颁布《盗耕种法》对盗耕种和盗收割他人田地者加以严惩。但针对业主主动抛荒的逃田,政府立法规定“逃户亦限半年……限外不归……除坟茔外,充为永业”,而盗耕种逃田者“免税三年,三年之后为世业”。这可用于说明宋朝(     
A.严格保护个人权益B.司法过程灵活务实
C.政府缺乏契约精神D.产权流转渠道多样
2024-05-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等校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9 . 两宋时期,统治者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外贸的管理,如在广州等地设立市舶司,对违法官吏及外国商人,根据情节分别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一些官员在对外贸易的实际活动中,逐步意识到要对奢侈品及消费品的进口加以限制,并且严禁金银硬通货的外流。据此可知,两宋时期(     
A.朝廷重视维护对外贸易权益B.重农抑商观念趋于强化
C.政府开始实施有限闭关政策D.对外贸易结构逐渐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从中唐到宋代,士人群体特别重视经营个人的“朋友圈”,形成同僚、同道、同好等关系网,甚至出现了“举世重交游”“拟结金兰契”的现象。这一现象(     
A.反映了门阀士族的衰落B.凸显了士人群体的契约精神
C.源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D.埋下了“党锢之祸”的隐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