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两宋时期,江南等地区大量种植粟、麦、豆等作物,江北广种水稻,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2023-02-23更新 | 361次组卷 | 4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史载,唐以前,士人以藏书为贵,藏书少,士人精于雠对,诵读精详。到宋朝,士人易于得书,不再重视藏书,诵读也懈怠了。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宋朝(     
A.商品经济繁荣B.印刷行业不断进步
C.社会娱乐增多D.政府轻视文化教育
3 . 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D.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
2022-07-11更新 | 196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选修)
4 . 自元代始,中国的青花瓷大量输出阿拉伯地区,得到那里上至君王及达官贵族,下到一般平民百姓的喜爱,早期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主流装饰风格就是为适应这一市场而设计的。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生产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被称为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这说明
A.元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B.长途贩运推动了制瓷中心的转移
C.青花瓷因海外市场需要而产生D.对外交流促进了制瓷技术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代经济发展,带动了陶瓷生产的市场竞争,促进了制瓷工艺的创新,“定、汝、官、哥、钧”作为宋代五大名窑名扬四海。对当时瓷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B.能够烧制出青花瓷和釉里红
C.瓷器质地细腻光滑吸水防湿D.景德镇瓷器工艺已领先各地
6 . 宋朝时期,江西饶州有“白石村民为人织纱于十里外”,四川邛州有“村民日趋成都府小东郭桥上卖工,凡有钱者皆可雇其充使令担负也”。据此推断,当时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
C.耕织结合的生计方式有所改变D.内陆地区工商业经济十分发达
7 . 宋代将政府统治下的户口按“常产”(主要是土地)的有无划分为主客户。下面为宋代部分时期主客户的数量统计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
时间主户(户)客户(户)客户占总数的比列(%)
景祐元年(1034年)6067583422898241.07
庆历二年(1042年)6671392376462636.07
皇祐五年(1053年)6937380385532535.72
嘉祐六年(1061年)7259581388153134.84
元丰元年(1078年)10995133549749833.33
元符二年(1099年)13276441643911432.66

A.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B.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
C.自耕农经济完全瓦解D.土地集中的程度降低
8 .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朝政府在江南设立了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间,令百姓岁输木棉十万匹后量取消,但在成崇时,依然执行江南夏税岁输木棉布等物的政策。这折射出元朝江南地区
A.农民赋役异常沉重B.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C.棉花种植受到重视D.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升
9 . 宋代王柏《答严陵史君书》记载:“严不产米,其来已久,每视上游之商舟至否,为之丰歉。”庄绰《鸡肋编》记载:“如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由此可知,宋朝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B.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
C.农业出现规模化和产业化趋势D.已经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10 . 北宋时期,江浙和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相当大。据此可知,宋代
A.手工业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B.丝织、瓷器等产品大量出口
C.“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D.手工业生产始终由政府主导
2020-05-17更新 | 461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