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D.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
2022-07-11更新 | 196次组卷 | 34卷引用:重庆八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北宋仁宗时,有人指出:“朝廷以朔方为根本之地,御备戎虏,取材用以馈军师者,惟沧(河北沧州)棣(山东棣州)滨(山东滨州)齐(山东齐州)最厚。”如滨州仅马家庄镇,每年商税额即达5186贯,年商品交易额达25万贯。上述材料可以说明当时
A.南方经济尚未得到发展B.商业税率较高
C.北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商品经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2022-04-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宋人王柏指出:“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秋成之时,百过(租税、债务等)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当代学者认为宋代小农家庭经济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复合式单元"。据此可知,宋代
A.农村租佃关系盛行B.小农经济的独立性增强
C.农业生产商品化加速D.小农的赋役负担极其繁重
4 .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7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厢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3-15更新 | 164次组卷 | 33卷引用: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时,各地政府每年春天预估绢价,将钱借贷给民户,民户于秋天向官府缴纳相应数量的绢帛。这一制度
A.得益于募役法的推广B.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
C.具有一定的救济性质D.提高了政府财政收入
2021-01-0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6 . 宋元时期,中国的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物质象征。这一时期,中国瓷器蜚声海内外的主要原因是
A.丝绸之路的中断B.政府的专营政策
C.国内需求的扩大D.制瓷工艺的进步
2020-12-16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7 . 王安石在关于风俗的论议中谈到:“……兼并之家多。富者财产满布州域,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造成当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
A.中央集权遭到削弱B.城市经济的发展
C.政府经济政策调整D.贫富差距的扩大
8 . “千年田换八百主”,“田宅无定主”,连国家所掌握的官田,在宋代也大量转化为地主的私田,而且还第一次出现了“田主”的称谓。材料表明
A.土地所有权变动频繁B.土地兼并现象缓和
C.中央对地方控制削弱D.豪强地主受到抑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南宋绍兴(1131~1162年)初年,朝廷多次下诏劝民种麦,“(南方)佃户输租只有秋课,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这表明南方地区
A.农业商品化加快B.租佃经营方式盛行
C.土地利用率提高D.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10 . 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
A.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受到当时土地政策的影响
2020-06-18更新 | 1041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