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两宋时期,江南等地区大量种植粟、麦、豆等作物,江北广种水稻,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2023-02-23更新 | 361次组卷 | 4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D.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
2022-07-11更新 | 196次组卷 | 3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宋代《夏日田园杂兴》中有诗云:“采菱辛苦废犁锄(同“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这反映了
A.农业与副业相得益彰B.土地兼并破坏了自然环境
C.古代农业具有脆弱性D.当时农民生存状况很悲惨
2021-04-2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兴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7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厢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3-15更新 | 164次组卷 | 33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新洲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关于元朝织造机构——绫锦局的相关描述。 据此可知,“绫锦局” (  )
规定内容
1“招收析居、放良、还俗僧道为工匠,二百八十有二户,教习织造之事”
2“差委造甲官驰驿,引领作头等人,前去指使造甲”

A.追求技术创新B.注重工匠技艺的培训与提升
C.重视技术传承D.严格管控手工业的产品质量
6 .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朝政府在江南设立了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间,令百姓岁输木棉十万匹后量取消,但在成崇时,依然执行江南夏税岁输木棉布等物的政策。这折射出元朝江南地区
A.农民赋役异常沉重B.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C.棉花种植受到重视D.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升
7 . 据史料记载,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这反映了当时
A.农耕经济衰退B.土地兼并严重
C.流民比例暴增D.经济重心南移
8 . 北宋时期,租佃制跃居主导地位;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农民只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A.思想演变渗透到经济领域B.封建土地所有制受到冲击
C.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D.商业发展冲击“重农”政策
9 . 北宋丝织业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河南、河北、江西造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都相当大。明州、泉州、广州造船业居世界首位。这些现象表明宋代(  )
A.产业的区域分工较鲜明B.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C.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D.对外贸易成为经济的支柱
2020-04-18更新 | 749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成为全国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麦正式超越粟成为北方的首粮。麦粟等旱地作物传至江南地区,形成麦稻轮作的耕作制度,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
B.北方农业发展水平更高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2019-11-02更新 | 336次组卷 | 9卷引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