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2023-05-11更新 | 126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两宋时期,江南等地区大量种植粟、麦、豆等作物,江北广种水稻,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2023-02-23更新 | 361次组卷 | 4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唐、宋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任选三个方面,说明宋代在这些方面的新发展。
4 . 史载,唐以前,士人以藏书为贵,藏书少,士人精于雠对,诵读精详。到宋朝,士人易于得书,不再重视藏书,诵读也懈怠了。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宋朝(     
A.商品经济繁荣B.印刷行业不断进步
C.社会娱乐增多D.政府轻视文化教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其小论文中频繁出现“闽”“粤”“擀”“弹”“黄道婆”等词。由此推知,该文的研究对象是
A.麻葛织业B.陶瓷业C.丝织业D.棉纺织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是宋代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B.自然经济解体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D.经济重心南移
2021-06-02更新 | 434次组卷 | 3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7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厢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3-15更新 | 164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3-2014年四川成都市五校联考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8 . 自元代始,中国的青花瓷大量输出阿拉伯地区,得到那里上至君王及达官贵族,下到一般平民百姓的喜爱,早期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主流装饰风格就是为适应这一市场而设计的。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生产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被称为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这说明
A.元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B.长途贩运推动了制瓷中心的转移
C.青花瓷因海外市场需要而产生D.对外交流促进了制瓷技术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代各地先后设立常平仓,各州按人口多少,留取上供钱一二万贯或二三千贯为栾(买进)本,每岁夏秋谷贱,增市价三五文收来,遇谷贵则减价出粜(卖出),所减不得低于本钱。据此可知,宋代常平仓的主要功能为
A.平抑粮价和备荒B.抑制土地兼并
C.垄断商业和贸易D.收缴地方财政
10 . 下表是关于元朝织造机构——绫锦局的相关描述。 据此可知,“绫锦局” (  )
规定内容
1“招收析居、放良、还俗僧道为工匠,二百八十有二户,教习织造之事”
2“差委造甲官驰驿,引领作头等人,前去指使造甲”

A.追求技术创新B.注重工匠技艺的培训与提升
C.重视技术传承D.严格管控手工业的产品质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