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2023-05-11更新 | 12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6届江西宜春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两宋时期,江南等地区大量种植粟、麦、豆等作物,江北广种水稻,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2023-02-23更新 | 361次组卷 | 43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
3 . 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D.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
2022-07-11更新 | 196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西省玉山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7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厢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3-15更新 | 164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西省宁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此现象反映了该地区
A.商业发达已出现商帮B.农副产品的商品化
C.政府不再重农抑商D.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6 . 北宋末年已能制造机器,但是正如布罗代尔所言“技术只是一种工具,人并不是始终会利用它的。”技术发明是一回事,但是真正能够顺利在社会生产中得到运用却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换句话说,中国在南宋之后,走的是一条使用劳力的生产方式,而不是节省劳力”。从材料可以得出(     
A.小农经济制约了技术的革新B.宋代已孕育了新的生产方式
C.宋代工业化增加了就业压力D.宋代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7 .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朝政府在江南设立了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间,令百姓岁输木棉十万匹后量取消,但在成崇时,依然执行江南夏税岁输木棉布等物的政策。这折射出元朝江南地区
A.农民赋役异常沉重B.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C.棉花种植受到重视D.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升
8 . 北宋时期,江浙和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相当大。据此可知,宋代
A.手工业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B.丝织、瓷器等产品大量出口
C.“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D.手工业生产始终由政府主导
2020-05-17更新 | 461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户部则提出“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者,不应清算田产。材料反映宋代
A.社会阶层实现平等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活力
C.中央政府推行重商政策D.中央权威的弱化
2020-04-2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线上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