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城市既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又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   开封是北宋首都,亦称“东京",或“汴京"。它位于大运河与黄河的交接处,是自隋唐以来,南中国漕粮支援京师大兴和长安的战略要地。918年后,它成为五代的首都。后周将它扩克,建设了第二重城墙。由于开封处于十里平川的黄河谷地平地,无险可守,因而需要建立多重强大的城墙以为防中之用。因此它拥有大高墙和深壕。

然而,开封的皇城内亦是商肆和娱乐场所林立。有医者街、御街、曲院街等主要商业,由奢侈品到日常用品集中的主要商业区(如珠宝、金银铺、杂货铺),以及六个瓦子区。皇城内汴河上的州桥一带更是全市最大的夜市。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欧洲在新大陆重建自己的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现南关阿根廷城市)建于1580年,土人或怀敌意,或者不见踪形(这一情况之严重性不亚于前者),居民不得不自己种地打粮食。有人在这些土地上建造房舍,断来一个杂货商,又出现一家客店,医生和律师便在那里安身,随着需要的产生,铁匠和别的手艺人相继而来。他们应该根据城市的需要建立相应规模的农村。城市一旦建立,多样化的种植业便在四郊迅速发展,提供丰富的食物。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封成为北宋都城的原因和开封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市建立的背景,概括作者对于新大陆城乡之间关系的观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政府派出使臣往东南亚诸国去“勾招进奉”,博买物货,打造海船,大力发展与当地的贸易。据《宋史》所载,当时进口的海外物品中,主要有香料、犀、琥珀、乌满、苏木等物。上述物品中的大多数为东南亚地区所产。宋代向海外出口的物品以瓷器、丝织品和铜钱为大宗,而这三大宗产品中,很多是输向东南亚地区的。三佛齐、占城等国“在南海之中,诸蕃水道之要冲也,东自阁婆诸国,西自大食、故临诸国,无不由其境而入中国者”。因此,宋代政府与东南亚诸国结成和平友好关系,推动了海外贸易的繁荣。

——摘编自卢苇《宋代海外贸易与东南亚各国关系》等

材料二明朝中期以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形式已由私人帆船贸易占据了主导,朝贡贸易基本停止。国内沿海地区的居民凭借着物美价廉的商品、辛勤的劳动立足于东南亚地区,并以和平自愿的方式同当地各族人民开展经贸活动。中国运出去的是丝织品、瓷器等,换回的是中国缺少和急需的白银及中国人民喜爱的东南亚特产,这些物品的输入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每年中国商船满载货物到东南亚的贸易口岸,由当地华侨、华人以最短的时间将货物卖给西方商贾和其他亚洲商人,同时购买中国所需的他国货物。西方商人和其他亚洲商人也在当地大量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这些物品后被大量转运到欧洲市场和拉丁美洲市场。总之,中国同东南亚地区贸易的迅速发展,有助于缓解明朝廷的财政困难。

——摘编自郭立珍《明清时期中国同东南亚地区贸易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南亚地区在宋代航海贸易中的地位及宋代航海贸易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代相比,明代和东南亚地区航海贸易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入宋以后,各种商业气象扑面而来:近代城市坊市合一、沿街设店的风貌形成于北宋中叶;乡村地区草市、墟集数量激增的第一个浪潮出现于宋代;交换手段的便利化即纸币的使用和贵金属白银货币化起源于宋代;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的加强亦在宋代;更不要说海外贸易的第一波大潮出现于宋代。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

材料二   由于明初宝钞没有保证金、储蓄金等制度,而且发行无度,出现了贬值的信用危机。以成化、弘治为界,白银经历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市场崛起,到得到官方认可与自上而下合流的历程,主要以赋役折银的方式,大规模推向全国。白银作为称量货币,具有自由银的本质,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朝铸造和发行货币的垄断权,在明朝中后期已经丧失。市场与国家之间不仅存在博弈,而且也有调和。白银从官方非法货币向事实上的合法货币过渡,伴随着一系列国家制度变迁,赋役—财政货币化改革,引领整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摘编自万明《全球史视野下的明代白银货币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经济发展呈现的新气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