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社会各方面都呈现出划时代的变化,与宋代社会文化形态的变革相一致,宋人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俗文化的兴起。代表市民阶层文化的市民文艺,如以歌舞伎艺、表演伎艺、说唱伎艺为主要门类的百戏伎艺在宋代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俗词、话本、戏曲、杂剧等通俗文学作品不断涌现,其影响力远远超过雅文学。宋代描写市民情感的白话小说,通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行叙述,开了以口语化的民间通俗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先河。社会各阶层都卷入了俗文学创作的潮流之中,从宫廷中的御用文人到一般文人士大夫,以至民间下层,纷纷涉足俗文学领域,借助俗文学的这种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情感。

——摘编自郭学信《宋代俗文化发展探源》

材料二

宋代俗文化的发展繁荣,首先与宋代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社会关系的变革,社会流动的加强,开启了宋代社会文化平民化的进程,促进了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的相互交融。北宋的社会比较稳定,在工商业大发展的背景下,都市逐渐变得繁荣昌盛.市民阶层扩大,与之相适应的一些勾栏瓦舍也开始出现,出现了大量的可供市民娱乐休闲的场所。

——摘编自赵彩彩《宋代文学的雅俗变化与原因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俗文化兴起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俗文化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2 . 城市的建筑、布局等往往反映时代风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

1:唐朝长安城

简介:长安城东西两市为工商区,区内店铺林立,开市期间,交易繁忙,热闹非凡。长安是一座国际城市,居住着许多外国人和少数民族,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长安有许多胡人开的酒肆,用胡姬做招待,载歌载舞,招待客人。

——摘编自曹大为、赵世瑜等主编《中国大通史》

2

2:北宋东京城

简介:东京城,日市、夜市、早市相街不断。城内外市场繁盛,街道上,官宇旁,甚至在御街,酒肆、茶楼、食店、名类繁多的商业店铜临街而设,鳞次栉比,幡旗招展。城市居民构成中,贩夫贩妇之类的小市民占多,而且流动小贩也渗透到街头巷尾每一个角落。宋代城市出现了以“勾栏”为中心的“瓦子”,说书等文艺表演日常可见。

——摘编自曹大为、赵世瑜等主编《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提取两座城市的主要信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座都城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3)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唐宋都城,你认为还可以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3 . 货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60年,元朝印造“中统元宝钞”,以银为本。1275年,禁止民间自由买卖金银和使用铜钱,规定纸钞“出纳者,虽昏烂,并令收受”,“丁钱田赋,皆可以钞纳”。

为了维护纸币的法定地位,元朝政府规定纸币发行的准备金制度,若纸钞“稍有壅滞”则“出银收钞”;将纸币发行权统归中央,由户部统领,下设宝钞总库、印造宝钞库、烧钞东西二库等,分别掌管宝钞的储存、印制、发行和销毁等。1282年和1287年颁布《整治钞法条画》《至元宝钞通行条画》,规定:严禁伪造,凡印造伪钞之人,一律处以死刑;不准买卖、使用伪钞。 元初,严格控制纸币发行数量,纸币币值稳定。后来由于大量增发纸币,引起纸币贬值。明初发行的“大明宝钞”,是一种不可兑换的纸币。朱元璋规定“凡钞一贯准钱一千”,而实际流通中,百姓重钱轻钞,多打折使用。

16世纪,明朝政府允许部分徭役折征银两,后来规定一切赋税、徭役统一折银缴纳。第一次来华贸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没有卖出一件英国货,只是抛出了八万枚西班牙银元”。据统计,自马尼拉开港到明亡的70多年间,经此港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约合4000多万库平两。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通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释元明两朝货币使用的变化。
2023-01-04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饮食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形成自己丰富的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宋代的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形成以稻作为中心的农业经济,因此其主食以稻米为主。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的饮食店有酒店、食店、面食店、荤素从食店等多种类型。宫廷贵族的饮食也十分豪华,宋神宗在深宫宴饮享乐,“一宴游之费十余万”。宋代饮食文化的高度发展,使得中国烹饪技艺所追求的色、香、味、形臻于成熟。但宋代不少文人并不沉迷于口腹之欲,面对美味佳肴,却能节俭自奉,在日常的饮食生活中保持淡泊素雅的风度。

——摘编自陈文华《宋元明清时期的饮食文化》

材料二   清朝乾隆时期,马戛尔尼代表英国率使团访华,在其秘书乔治·斯汤顿的日记中有对中式饮食礼俗的记载:御前宴会人们彬彬有礼,足见“东方人对帝王的敬礼,不亚于欧洲人对宗教的敬礼”。随行的英国商人在沿海曾受到清朝政府的强烈抵制,所以英国商人的记述中对中式宴饮负面的描述居多,如礼节复杂,餐具古怪。加之乾隆皇帝严词拒绝了英使团的通商请求,“落后”、“繁复”逐渐成为西方对中式饮食礼俗的理解。

——摘编自刘征宇《明清时期中国上层社会传统饮食礼俗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饮食文化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使节对清朝饮食习俗的印象,并说明产生这种印象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完全成熟和高度发达的阶段,宋代科举取士空前之多,正是与宋代社会的高度发达密切联系的。重视门第的九品中正制是维护士族地主利益的选官制度;而不问家世的科举制则为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科举制正是在庶族地主的兴盛、士族地主的衰败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来自材料,任意一点或整体均可;论证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0-0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巨变的重要时期,城市变化是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体现。唐宋时期打破了秦汉一唐前期古典城市的空间布局的限制,出现了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唐中期城市延长了营业时间,到了北宋,营业时间不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晓市。北宋时草市更广泛,有的草市逐渐发展成为固定的市镇。唐宋时期.涌入城市的人多起来,他们或做生意,或当手工业工匠,城市人口大大多于过去都市人口。与唐长安城相比,南宋的临安城商品经济更加繁荣,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经济文化中心。

材料二   唐宋城市的变化昭示了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城市由隋唐的坊市制转变为北宋的厢坊制,再变为南宋的隅坊制,政府以更加开放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城市人口结构在社会不同层面不断进行流动和重组,市民阶层逐步形成。唐宋城市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促使了市民文化的更新,文化趋向平民化、大众化、娱乐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叶玲《唐宋城市经济的变迁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城市变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城市变化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史学家陈邦瞻认为中国历史出现了三次历史大转变。从远古至战国时代是第一次大转变,由汉代至唐代是第二次大转变,从唐代至宋三次大转变。三次大转变开启了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新路向,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思想变迁、风尚习俗等内容进行新旧交替,成为中国历史巨大的改革时期。

——摘编自郭学信《唐宋变革观的研究和审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请选择-次历史大转变,谈谈你对这次大转变的认识。(要求:史实明确,表达清晰,逻辑合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的都城中的寺庙、茶坊、酒肆都成为了重要的娱乐场所。在以坊市制度为基础构建的唐长安城中,酒肆茶坊的分布区域与其主要服务对象以及都城的政治、经济存在紧密联系。入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生了一些重大变革,都城东京的公共娱乐文化活动也更加繁荣昌盛,城市市民的休闲活动空间得到了不断扩展。

——摘编自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


材料二   


——图文摘编自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


(1)据材料一、二,指出图1唐朝长安城酒肆茶坊区域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图2宋代休闲娱乐场所区域分布与唐代相比呈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2023-01-10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规划形态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方形制”的设计。皇城位于全城中心,布置在中轴线。然后,由内而外,依次为内城、外城的三重空间布局。汴京最初的规划虽然仍以唐代都城为模板,但是为了适应城市经济新形势的需求,汴京城内逐渐形成了商业区、居住区和道路相结合,向街开门、沿街设店的开放式街区,打破了《考工记》前朝后市的城市规划布置。当时,汴京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汇聚到这里,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城内土地需求量增长,已经超出了城市的承载。市民自发地向外扩张,商业街区已经到了河边,城乡分界变得模糊,现代城市规划布局已经初见雏形。

一摘编自周尤美、雷浩《从〈清明上河图〉到智慧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1)根据材料,概括影响汴京城市规划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汴京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
2022-06-30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材料一   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两宋三百年在经济、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宋代的经济,国内外学者认为发生了所谓的“绿色革命”、“商业革命”“货币革命”、“城市革命”、“信息革命”、“科技革命”等。虽然称“革命”并不合适,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突出进步。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粮食、棉布、生丝、食盐、烟草、瓷器等都成为主要的商品。手工业发达的城市,如苏、杭是丝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是拥有数十万人的瓷都。商业大城市有三十余个。北方的工商业城市比较少,南方则占了绝大多数。民间大小交易多用银,政府的田赋、徭役、工商业税、海关税乃至官吏俸禄、国库开支,也大都是以银折价,以银计算。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洋务运动期间文化教育重要措施

时间事件
咸丰十一年(1861年)设立同文馆,是为中国新学的开始
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
同治四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
光绪十一年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将思想“归于统一”的主要举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任选两个所谓的宋代“革命”进行举例说明。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洋务派文化教育举措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