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陶瓷产地广泛,产量巨大,不少远销海外,著名的有汝窑、钧窑、磁窑、越窑等,烧掉的林木不在少数。《宋史·食货志》说,拥有百万人口的首都汴京每年消耗木材2000万斤,外加木炭1700万斤左右。若按每亩伐木10立方米,每立方米重约1000斤,出炭率20%计,仅东京(汴京)一城每年就烧掉1万亩森林。宋金时期人口以1亿计,每年仅燃料一项就要烧掉100万亩森林。

——据《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表:每年人均能源的使用
人类自身的基本需求1*
狩猎和采集社会3-6
农业社会18-24
工业社会70-80

*这里的单位指的是成年人平均的基本新陈代谢需要的能量,大概是每年30-50亿焦耳。

——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金时期能源消耗大的经济因素,并分析材料一作者估算方式可能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人均能源的使用急剧变化的原因。
2023-07-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国际汉学界,宋代被誉为“最伟大的时代”“世界最早的海上帝国”。这一时期中国同亚非地区50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海商依赖200吨以上的大型商船,组建庞大商队,在海上贸易中独占鳌头。宋代进口的“蕃货”以香料、药材、矿产和动植物初级产品为主,而输出品则以手工制成品为主,尤以丝织品、瓷器为大宗出口商品。这和北宋中叶以来在煤炭革命的带动下,手工业生产部门产出能力显著提升有密切关系。据《宋会要辑稿》所载,南宋的出口商品可达二百种。泉州、广州、温州、明州等沿海城市也由此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这推动了江南部分地区经济结构由单一农业结构演化为农商并重的结构。

——摘编自柳平生、葛金芳《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

材料二:1913年和1936年中国部分进出口商品所占比重表单位(%)

进口

出口

1913年

1936年

1913年

1936年

原料

5.3

13.4

29.1

35.8

机器制成品

40.4

44.2

12.2

16.3

半制成品

26.7

22.3

38.7

23.2

——摘编自董智勇《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材料三:1821年美国制造业产品进口占进口商品的比例超过60%,同一时期的出口商品中初级食品和初级原材料比例高达85%。188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了农业生产总值。1914年,美国制造业进口贸易比重下降到47%,原材料出口贸易占比下降到40%,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贸易占比增长到48%。1913年美国主要出口产品为原棉,占比高达22.5%,其次是机械,占比为8.0%。1938年,美国主要出口商品变为机械,棉织品出口下降到仅1.9%。

——王红梅《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作用变迁的影响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上半叶中美两国对外贸易的异同。
2023-09-06更新 | 187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选择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以前,绝大多数的城市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它们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过商业意义,其商业活动只能局限在“市”这个特定的区域中进行,作为居民生活区的“坊”与“市”是相分离的。到宋代,城市一般沿街开店,商人只要纳税,都可在城中任择地点开设店铺,同时在开封、杭州等大城市中,又出现了夜市、早市和鬼市。为了加强管理,政府或构筑新的城墙,把近郊之地围入城中,把郊区变成城区,或在城外设厢,将其视同城区一样来管理。在此同时,在交通干线或人口聚集的地方也出现了由草市发展而来的市镇,两宋时期大约有6000-7000个墟集市镇,作为新型的工商业据点,散布在广袤的乡村地区。

——摘编自包伟民、吴铮强《宋朝简史》

材料二   唐朝政治保留着“贵族共和”的特点,宋朝则形成了“君主独裁”的制度。所谓“君主独裁”,从官制上来说,就是尽可能多地将国家机构置于君主的直接指挥之下,方方面面的国家运作,均由君主一个人来统辖。

——摘编自吴钩《新民说·宋仁宗:共治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指出变化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实现“君主独裁”的具体措施。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静江府城(位于今桂林市)在西南边陲的作用由唐至北宋初年的平定叛乱扩展为宋朝管控广南西路、平定叛乱、抵抗越南入侵、阻挡蒙古军队“斡腹之谋”等多种军事作用,其政治职能在两宋时期逐渐从军事职能的从属地位中分离出来。静江府城逐渐成长为地方行政中心,后来集广南西路赋税钱谷、刑法、市易、水利等行政权力于一身;其对内开始辐射整个广南西路,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与整个宋朝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对外沟通西南地区与国外的经济贸易。两宋时期,静江府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教育事业,依靠桂林山水文化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让广西山水文化名扬海内,后又通过文人墨客的诗词、碑刻和佛寺、道观的修建,赋予了广西山水更多的文化意境。

材料二   两宋时期,静江府城由单一的军事性城镇发展为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于一身的多职能复合城市,其城市职能演变过程中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这与静江府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也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两宋时期大量人口南移、国内外整体战略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与两宋时期社会整体发展密切相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聂定《宋代静江府城职能演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静江府城在两宋的发展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静江府城职能变化的原因。
2024-01-1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柑橘,原产中国南方。10世纪以前,柑橘属于稀有果品。1013世纪,宋皇室视柑橘为珍品,用以赏赐臣工、使节,文人士大夫亦将其作为社交活动时的馈赠佳礼。这时期,嫁接技术的普及使柑橘物美价廉,品种众多。南宋都城临安不但售卖产自今广东、江苏等地的罗浮柑、洞庭橘,还设置有买卖柑橘的专门区域。北方虽非柑橘主产区,但柑橘也倍受少数民族上层喜爱,各政权在与宋交往中用多种渠道获取柑橘供应。柑橘逐渐成为了当时中国产销第一的南方水果。

——摘编自张凤岐《文化、市场与技术:1013世纪柑橘在中国的扩张》

材料二   15世纪末,哥伦布将甘蔗带到美洲。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在巴西建立了甘蔗种植园。17世纪早期,加勒比海沿海地区的热带雨林几乎被砍伐殆尽,代之以荷兰、英国和法国建造的大规模甘蔗种植园。17世纪中期,仅巴巴多斯一岛就有八百个甘蔗种植园和八万多名奴隶。但由于种植作物单一,这些地区的粮食严重依赖进口,除了暴富的种植园主,大多数人民长期饥饿贫困,这种状况影响至今。

——摘编自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1)根据材料一,概括10—13世纪柑橘成为中国产销第一的南方水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甘蔗种植园经济对拉丁美洲的影响。
2023-07-0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从源头看,人类文明有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商业文明,随着工业革命又产生了工业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耶律阿保机为其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范式。他宣布长子倍为继承人,仿照中国汉人传统的方式建造了上京。尽管他和他的契丹贵族一直在其领土上保持着游牧的习惯……耶律德光在位时期,辽国向南方的扩张要求重组其政治架构,行政体制按照双轨运行。这一中国历史上首开先河的政治模式,尊重了多民族社会的特性与需求。

——整编自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第4卷

材料二   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宋代城市经济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了,前代坊市的格局被打破了,到处可以设店、肆和作坊,商业活动场所扩大了。东晋南朝以来的草市或墟市在各地普遍发展,其中有一些形成为繁荣的小镇市。大小城市、镇市和草市,织成了地方商业之网,与广阔的农村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在生产最发达的两浙地区更加如此,可以说区域性市场在宋代明显地发展起来了。由于商业、交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卷入了市场。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上)》

材料三

名称创办时间创办地点创办人
江南制造总局1865上海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1866福州左宗棠
轮船招商局1872上海李鸿章
汉阳铁厂1890汉阳张之洞
北洋水师1885旅顺、威海李鸿章
京师同文馆1862北京奕䜣
威海卫水师学堂1890威海丁汝昌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学习图册》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耶律阿保机建立的“统治范式”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辽“重组其政治架构”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经济显著发展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洋务新政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从现代化的视角简要评价洋务新政。
7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材料一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至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宋朝著籍户数由642万户增加到2088万户,人口峰值约11275 万,年平均增长率达9.2‰。宋代的住房形势较此前历代更为严峻,租房是宋人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从官员到老百姓,都存在租房居住的现象,甚至军队也需要通过自己租房来解决居住的问题。租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士兵们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但使士兵脱离了正常的军营生活,对士兵、对社会都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摘编自梅波《宋代租房现象研究》

材料二

第163条政府所建房屋之租金,不可超过建筑费用和建筑用地总价数年利的8%;个人房屋之租金,不得超过地价所载土地及建筑物之总价额年息之12%;若原租金超过标准租金的,则按标准租金支付;若原租金比标准租金少,就按照原租金付款,出租人不可用任何理由加租。

第167条房屋标准租金的实施时期:定期租约到期之后,承租人可按照原有条件继续租赁。

——摘编自《中华民国土地法》(1930年6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租房兴盛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房屋租赁相关立法的特点。
(3)研究表明截至1946年,《中华民国地法》仅在局部地区短暂试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给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03812月,宋仁宗发现元昊称帝,“甲戌,禁止边境人民与元昊贸易”。在此之前,宋夏之间设立榷场和市等交易场所为双边贸易所用,贡使贸易也是宋夏之间合法贸易的一种惯常形式。西夏的输出物品有牛、羊、驼、马、青盐等,宋的输出物品为帛、罗、绮等,其中茶为大宗输出产品。双方对于输出产品都有严格的控制,对于禁止私自输出的物品也有严格的规定。然而,“累戒河东、陕西诸路经略司,禁止边民与西贼交市,颇闻禁令不行”。边民“肆意往来,所在无复禁止”。走私贸易在宋夏边境屡见不鲜,尤其是官商勾结,抑或是官员自己私自贩运,直至宋夏和谈,解除禁止榷场的规定。茶马贸易是宋夏经济的代表,它是双边对于自我商品缺少的认知和行为。而宋夏的和平共处、互相牵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因素,它牵绊住了宋夏战争的脚步,从而维持稳定的现状。

——摘编自张帆《仁宗朝宋夏战争之下的茶马贸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仁宗时期宋夏贸易的变化,并简析宋夏贸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围绕“边境贸易对宋夏关系的影响”展开简要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6-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宋代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两宋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古时期森严的良贱制度也逐渐被打破。宋仁宗时赋予了私人奴婢编户齐民的法律地位,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后官奴婢制度消亡。仁宗朝,政府规定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这意味着压抑下层百姓权利的种种桎梏得以剔除,而对奴婢生命权的保护亦更加深入具体了。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材料二   (宋代)岳州知州指出:“(农民)自来兼作商旅……欲出榜招召,务令疾速归业。如贪恋作商,不肯回归,其田权许人请射(承佃耕种)。”宋高宗采纳户部意见:“商人田产,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难(不应)许人请射。”

——摘编自徐松《宋会要辑稿》

材料三   社会流动按其流动方向,划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关于水平流动,多表现在地域和职业方面的流动。如农民摆脱户籍与土地的束缚,“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商人在各地流动,“富室多是外郡寄寓之人,盖此郡凤凰山谓之客山,其山高木秀皆荫及寄寓者。其寄寓人,多为江商海贾……”士人也从事经商,在赶考途中,有“贩盐为事”。垂直流动则多表现在科举制全面展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上升的机会,宋代开始阶级区分不及前代严格,阶级之间的流动性比较大。

——摘编自陈静《宋代商品经济与社会流动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社会发生的新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其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社会流动的主要表现,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宋代社会出现的主要新变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代私人藏书楼的命名很有讲究。如李天舆的“五经轩”、王天锋的“醉经堂”、海虞陈彦昭的“宝灵经堂”、薛俅的“三经堂”,“以藏儒、道、释氏之书”。藏书楼中,以“楼”、“堂”、“阁”、“庄”规模较大。如北宋豫章罗敬夫“万卷楼”、欧阳汇“万卷堂”、安阳韩氏“万籍堂”等等。再如北宋欧阳修命其藏书之处为“非非堂”,寄予了藏主希冀明辨是非,非一切所非之事,完成“已身之正”;蒲宗孟有藏书楼名为“迂堂”,是以“孟子迂而守道,屈原迂而守忠”作喻,取“迂而安贫守道”之义。

材料二   北宋曾有三次大兴官学之举: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和崇宁兴学。南宋官学因政治混乱等原因逐渐呈衰落之势。书院、私学迅速发展,遍及府、州、郡、县。官学与私学的继续发展和扩充使学生人数进一步增加,对书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乾德四年(966年)下诏“凡吏民有以书籍来献者,令史官视其篇目,馆中所无则收之。献书人送学士院试问吏理,堪任职官,具以名闻”。此后的历代皇帝以此为榜样,延续至南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代芯《宋代私人藏书楼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私人藏书楼命名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私人藏书楼兴盛的原因。
2023-06-1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