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考古研究发现,汉唐墓葬根据墓主身份的不同,其形制表现出极为明显的等级差别;而到了宋朝,未获得诏葬的高品官和中低品官的墓葬中则出现了与庶民墓相仿的“从俗而葬”现象。这表明宋朝(     
A.社会生活呈现世俗化趋势B.封建伦理观念已受到冲击
C.市民阶层的地位获得提升D.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2 . 宋代政治、经济和社会都有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藩镇,唐时业已跋扈不堪,五代时,更不必说了。……宋太祖乃用渐进的手段。凡藩镇出阙的,逐渐代以文臣。属于节度使的支郡,都令直达中央。各州官出阙,都令京朝官出知,以重其体,又特设通判,以分其权。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太祖采取的“渐进的手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在宋代,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土地买卖、典当也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与此同时,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

——摘编自郭尚武《两宋良虒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余尝见枢密都承旨张诚一说,昔年(公元1075年)使北虏,因问耶律、萧姓所起,彼人云:“昔天皇王问大臣云:‘自古帝王英武为谁邪?’其大臣对曰:‘莫如汉高祖’。又问:‘将相勋德孰为优?’对以萧何。天皇王遂姓耶律氏,译云刘也。其后(皇后)亦锡(通“赐”)姓萧氏。”

——【宋】庞元英《文昌杂录》

材料三   金太宗不但“令所在长吏,敦劝农功”,而且“分遣使者诸路劝农”。金熙宗诏“罢来流水、混同江护逻地与民耕牧”,还将皇帝狩猎的“禁苑隙地分给百姓”。明昌四年(1193年),尚书省报告说:上京路诸县“每岁收税粟二十万五千余石,所支者六万六千余石,总其见数二百四十七万六千余石。臣等以为此地收多支少,遇灾足以赈济”。

——据漆侠乔幼梅《中国经济通史·辽金经济卷》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思路清晰。)
4 .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的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他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了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B.商人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
C.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D.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流动”的宋朝

材料一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汴水横亘,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

——《宋史》

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

——《宋会要辑稿》

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

——(宋)朱彧《萍洲可谈》

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

——《宋会要辑稿》

材料二太宗时,置榷属于京师,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交险、两浙、泉州,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

宋初制定的《私茶法》规定,“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百钱以上者杖七十。”

——以上两段材料均出自《宋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社会“流动性”的特点,并简述其表现。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社会“流动性”的原因及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下图所示,《清明上河图》中多处描绘沿街摆摊“算命”的场景。读书人、生意人“算卦问卜”成为宋代比较流行的事情。这从侧面反映出宋代(     

《清明上河图》(部分)
A.城市经济繁荣B.文化氛围宽松
C.市民阶层的兴起D.社会流动性增强
7 . 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小酒馆)……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     
A.士人阶层壮大B.心学思想盛行
C.坊市制度流行D.抑商政策加强
2022-12-07更新 | 2371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法律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宋代中期以后法律上则将“奴婢”之名改为“人力”“女使”,佃户、雇工、人力、女使等皆为国家“编户齐民”。这表明宋代(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B.政府对民众控制力减弱
C.儒家民本思想得到贯彻D.封建等级制度走向解体
2022-12-06更新 | 535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代地权转移率提高,租佃制成为最有效的经营方式。宋代的法律不再将人民划分为“良民”“贱民”两个完全不平等的阶级,而是根据有无不动产,划分为“主户”与“客户”。这表明宋代(     
A.门第观念渐趋淡化B.社会成员实现平等
C.人身控制相对松弛D.土地兼并弊端严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太祖时期,政府规定:土地买卖的契约须注明立契人的姓名、顷亩、田色、坐落、四界、原业税钱及交易钱额等再向官府纳税,经官府勘验无误,注籍加印后,田产交易才是合法且有效的。田土产生纠纷,一旦经官处置,“唯凭契约”。这表明当时(     
A.土地经营理念发生变化B.重视规范田产交易秩序
C.政府严厉抑制土地兼并D.商业交易的媒介纸币化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