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   宋初,北方作物的大规模南移和占城稻的引进推广,在耕作制度上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在同一块地上不同作物可以接续栽种,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

——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闻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材料四   宋元时期,南北交通改善,为技术和贸易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氛围宽松自由,商业空前繁荣,同时在税赋方面大量征收纺织品。这一时期,北方大量人口南徙,为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资金,同时也将北方较为先进的纺织技术传到江南地区。1289年,元世祖又“诏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在此情况下,棉纺业在各地广泛兴起,元代棉花已能与丝、麻纺织原料鼎足而立。

——摘编自杨敏《宋元江南纺织手工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

材料五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战事稀少,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在此期间,南方逐渐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偏安一方,南方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此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已达到一定的发达水平,农业生产甚至超过北方。此外,自唐至宋元,庄园的分布有明显向南推移的趋势。到了元代,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甚至开发前所未有、规模浩大的漕运和海运,也足见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和其影响力。

——摘编自商字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影响分析》

主题二   社会的变化

材料六   两宋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古时期森严的良贱制度也逐渐被打破。宋仁宗时赋予了私人奴婢编户齐民的法律地位,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后官奴婢制度消亡。仁宗朝,政府规定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这意味着压抑下层百姓权利的种种桎梏得以剔除,而对奴婢生命权的保护亦更加深入具体了。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材料七   (宋代)岳州知州指出:“(农民)自来兼作商旅……欲出榜招召,务令疾速归业。如贪恋作商,不肯回归,其田权许人请射(承佃耕种)。”宋高宗采纳户部意见:“商人田产,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难(不应)许人请射。”

——摘编自徐松《宋会要辑稿》

材料八   社会流动按其流动方向,划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关于水平流动,多表现在地域和职业方面的流动。如农民摆脱户籍与土地的束缚,“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商人在各地流动,“富室多是外郡寄寓之人,盖此郡凤凰山谓之客山,其山高木秀皆荫及寄寓者。其寄寓人,多为江商海贾……”士人也从事经商,在赶考途中,有“贩盐为事”。垂直流动则多表现在科举制全面展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上升的机会,宋代开始阶级区分不及前代严格,阶级之间的流动性比较大。

——摘编自陈静《宋代商品经济与社会流动研究》

材料九   唐宋变革是中国传统社会历史上的重要变革,实现了春秋战国以后的又一次社会转型,使中国传统社会进入齐民社会阶段。较之此前的汉唐世族地主社会,齐民社会具有社会等齐性、契约普遍性和社会流动性三个方面的进步特征:社会等齐性意味着社会特权阶级大大缩小了,社会身份趋于等齐,社会等齐性为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创造了前提条件,导致契约的普遍化,并使人们摆脱了身份的束缚,可以自由迁徙并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这些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摘编自高德步《唐宋变革齐民地主经济与齐民社会的兴起》

主题三   儒学的复兴

材料十   在北宋初年,儒学思想比较沉闷,在当时的政治思想中没有占支配的地位。到北宋中期,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加剧,因循守旧政治受到日益激烈的批评,士大夫中要求改革政治的变法思潮日益高涨。儒学这时期吸收了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向着“通经致用”的方向发展,适应新的政治形势需要而日益活跃。当时士大夫中不少人出于对内忧外患交炽局面的忧虑,想通过对经籍作出符合现实需要的新解释,为解决现实的社会矛盾寻找答案,为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寻求药方,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儒学也在各个学派争鸣中得到发展,形成带有新的时代特点的新儒学。

——摘编自吴泰《中国史话》

材料十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七

材料十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材料十三   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个流动的发展过程。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儒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人的完善的品德,以及人性的冶炼。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理学一方面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统治,另一方面,理学家发展了早期儒学中重视人的独立思考,兼综百家和重视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主题四   文学艺术和科技

材料十四   宋代市民文化的繁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演艺由宫廷走向民间,由上层社会的消遣享乐转向大众性文化娱乐——更具意义的是,以勾栏演艺为中心的瓦舍之创设,为演艺提供了固定的场所,从此民间城乡各路艺人汇聚于此,使得官方与民间、城乡长期分流的表演艺术终于迎来了交流汇合的契机”。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宋代各类文化式样更趋世俗化、大众化。这一时期,随着市民文化的发展不仅俗文学作品的创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俗词、话本艳曲等大量的通俗文学文艺作品层出不穷,而且出现了俗文学文体的相对独立,其突出标志就是宋代出现的话本小说以平易生动的口语代替了以往文学作品典雅的文言,语言风格凸显出口语化、通俗化的特色,开启了后世以口语化的白话文进行小说创作的先河,从此白话小说在文学舞台上占据了-席之地以白话文为主的俗文学文体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受市民文化发展的影响,自宋代以后士大夫阶层在文学创作领域里也呈现出雅俗贯通的倾向。

——摘编自郭学信《宋代市民文化兴盛的时代特征及社会效应探论》

材料十五   宋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科技成就走在世界的前端,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称它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时期,在数学、传统医学、传统天文学、法医学、传统农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政府推动出版了一系列的科技作品如《梦溪笔谈》、《圣济录》、《洗冤集录》、《统天历》、《农书》等。四大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用于军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传播。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以罕见的篇幅来讨论朱熹的科学思想。

——摘编自刘芹《儒学与中国古代科技——以宋明为例》

材料十六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农业发展的新气象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
*能力提升*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纺织手工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对宋元产生的影响。
(6)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社会发生的新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7)据材料七,概括其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
(8)据材料八,概括宋代社会流动的主要表现,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宋代社会出现的主要新变化。
*历史纵横*
(9)根据材料九,指出唐宋变革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该表现的原因。
(10)根据材料十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古代儒学的演变历程,并简析推动其演变的原因。
2023-10-16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更新版)11·纲要上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   宋初,北方作物的大规模南移和占城稻的引进推广,在耕作制度上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在同一块地上不同作物可以接续栽种,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

——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闻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材料四   宋元时期,南北交通改善,为技术和贸易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氛围宽松自由,商业空前繁荣,同时在税赋方面大量征收纺织品。这一时期,北方大量人口南徙,为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资金,同时也将北方较为先进的纺织技术传到江南地区。1289年,元世祖又“诏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在此情况下,棉纺业在各地广泛兴起,元代棉花已能与丝、麻纺织原料鼎足而立。

——摘编自杨敏《宋元江南纺织手工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

材料五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战事稀少,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在此期间,南方逐渐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偏安一方,南方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此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已达到一定的发达水平,农业生产甚至超过北方。此外,自唐至宋元,庄园的分布有明显向南推移的趋势。到了元代,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甚至开发前所未有、规模浩大的漕运和海运,也足见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和其影响力。

——摘编自商字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影响分析》

主题二社会的变化

材料六   两宋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古时期森严的良贱制度也逐渐被打破。宋仁宗时赋予了私人奴婢编户齐民的法律地位,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后官奴婢制度消亡。仁宗朝,政府规定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这意味着压抑下层百姓权利的种种桎梏得以剔除,而对奴婢生命权的保护亦更加深入具体了。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材料七   (宋代)岳州知州指出:“(农民)自来兼作商旅……欲出榜招召,务令疾速归业。如贪恋作商,不肯回归,其田权许人请射(承佃耕种)。”宋高宗采纳户部意见:“商人田产,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难(不应)许人请射。”

——摘编自徐松《宋会要辑稿》

材料八   社会流动按其流动方向,划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关于水平流动,多表现在地域和职业方面的流动。如农民摆脱户籍与土地的束缚,“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商人在各地流动,“富室多是外郡寄寓之人,盖此郡凤凰山谓之客山,其山高木秀皆荫及寄寓者。其寄寓人,多为江商海贾……”士人也从事经商,在赶考途中,有“贩盐为事”。垂直流动则多表现在科举制全面展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上升的机会,宋代开始阶级区分不及前代严格,阶级之间的流动性比较大。

——摘编自陈静《宋代商品经济与社会流动研究》

材料九   唐宋变革是中国传统社会历史上的重要变革,实现了春秋战国以后的又一次社会转型,使中国传统社会进入齐民社会阶段。较之此前的汉唐世族地主社会,齐民社会具有社会等齐性、契约普遍性和社会流动性三个方面的进步特征:社会等齐性意味着社会特权阶级大大缩小了,社会身份趋于等齐,社会等齐性为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创造了前提条件,导致契约的普遍化,并使人们摆脱了身份的束缚,可以自由迁徙并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这些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摘编自高德步《唐宋变革齐民地主经济与齐民社会的兴起》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农业发展的新气象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
*能力提升*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纺织手工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对宋元产生的影响。
(6)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社会发生的新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7)据材料七,概括其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
(8)据材料八,概括宋代社会流动的主要表现,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宋代社会出现的主要新变化。
*历史纵横*
(9)根据材料九,指出唐宋变革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该表现的原因。
2023-08-1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11·纲要上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3 . 社会的变化
门第观念的变化
(1)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________背景的________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2)宋朝门第观念发生根本改变
①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________开放,而且更加强调________
②大批出身于________家庭的________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③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________________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宋朝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1)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
(2)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________
(3)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________,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懈
(1)宋朝政府对________、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________即可。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宋朝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2022-10-0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9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4 . 理解宋朝社会变化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辽宋夏金元的社会变化:门第观念淡化
(1)原因:____更为完善,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
(2)表现: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2023-08-2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古代史3-2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变化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6 . 社会的变化原因:①社会经济繁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_严重;
_________________相对宽松;
④教育发展,_____________更加完善。
2022-10-30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配套学案)-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分专题精准突破课件与配套学案(新教材专用)
7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说一说】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请回答:
(1)如何理解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其利弊如何?
【谈一谈】

积水潭地区(今什刹海一带)是古都北京的灵魂。

元代在建设大都时,著名水利学家郭守敬奉命设计大都的水系。积水潭是北京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点码头,南方的粮食、木材经漕运水道源源不断进入大都城。“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径抵辇下。”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帽子市、鹅鸭市、珠子市、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皆在这一带。元末《析津志》描述其地盛况云:“钟楼之东南转角街市俱是针铺。西斜街临海子,率多歌台酒馆,有望湖亭,昔日皆贵官游赏之地。楼之左右俱有果木饼面柴炭器用之属。”


请回答:
(2)根据上述历史材料,概括促进元代积水潭地区商业繁荣的因素。
【读一读,析一析】

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



请回答:
(3)阅读图,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婚姻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周公制礼便将一夫一类多妾的嫡庶体制制度化,强调身份的重要性,正如《礼记·内则》所说“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聘娶婚被看成婚姻的唯一合法程序。聘娶婚,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礼”完成,其基本精神就是明媒正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缔结的前提。《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婚姻并非仅是男女个人之事,而是事关宗族延续繁衍的大事,正如《左侍·信公二十三年》所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西周初将“同姓不婚”定为宗法伦理。

——摘编自杨茂义《宗法制与春秋婚姻礼制》

材料二   唐文宗想把临真公主嫁给当时北方大姓士族,却遣到拒绝。对此唐文宗极为不满,他对宰相说:“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摘编自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三   本朝富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摘编自(宋)朱彧《萍洲可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时期贵族婚姻制度的特点,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从唐到宋婚姻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史载,冯继升因进献火药法而被赐衣物束帛,唐福因献火器、项绾献海战船式而被各赐缗钱,石归宋因制作弩箭而增月俸,高宣因制造八车船而受到赞扬,焦偓进献盘铁槊而迁本军使。教育家胡瑗长于音律,通晓古乐,与镇东节度推官阮逸合作研究钟律,制作了钟磬等古代乐器,受到朝廷的嘉奖,拜官秘书省校书郎。早在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便设制科以选拔政府所急需的各类人才。当时私学很重视对儿童进行农业及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

——摘编自赵国权《从科技创新看宋代的科技教育改革》

材料二   邓广铭把宋代称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认为“两宋时期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漆侠认为,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是一个比较繁杂的问题,指出:“虽然这个时期的变革是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内部的推移衍化,但值得客观注意的是,它是唐代农奴制向宋代封建租佃制转化的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宋时期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宋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繁荣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服饰用具变化明显,政府一再要求“俾闾阎之卑,不得与尊者同荣;倡优之贱,不得与贵者并丽”,但是,“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但对商人却比较优厚,如太宗准许“今后富商大贾乘马,漆素鞍者勿禁”,“数十年风俗僭侈,车服器玩多逾制度”。

政府也曾屡次下令禁止士庶和妇女仿效契丹人的衣冠和装饰。如庆历八年(1048),禁止“士庶仿效胡人衣装,裹番样头巾,着青绿,及乘骑番鞍辔,妇人多以铜绿兔褐之类为衣”。大观四年(1110),又下诏说“京城内近日有衣装杂以外裔形制之人,以戴毡笠子,着战袍,系番束带之类”,“宜严行禁止”。政和七年(1117)和宣和元年(1119),又两次禁止百姓穿戴契丹服装。

——据《宋史》《宋会要辑稿》等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服饰用具变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服饰用具变化的原因。
2021-05-12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2022-2023学年纲要上课时练习+单元测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