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宋代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北宋初,客户占总人口40%,到1072年,客户比例下降到30%。这一现象(     
A.抑制租佃关系发展B.导致政府户籍管理失控
C.增加国家赋税收入D.反映庄园奴隶制的发展
2023-07-30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宋代改变户籍制度,分主户与客户,佃农摆脱了过去只能是地主私属的卑贱身份,成为编户齐民。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A.户口主要按其职业进行分类
B.政府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轻
C.户籍制度的变革适应了租佃关系的发展
D.主客户之分违背了征税标准的变化趋势
2023-07-27更新 | 293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歌谣、谚语合称“谣谚”,二者都因很上口而便于传诵,是民风民心的直接体现,也能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在宋代,谣谚流传广泛,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下表是节选的部分宋代谣谚。

类别

谣谚

经济谣

富儿更替做(轮流做富户)

科举谣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政治谣

须信朝家重儒术,一时同榜用三人

社会谣

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文化谣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

——摘编自赵瑶丹《论宋代谣谚》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个观点,并对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合理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4 . 如表为某学者转录元末田宅交易文书。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社会矛盾日趋缓和B.契约制度折射礼法观念
C.地权交易规范有序D.白银正式成为主要货币
2023-07-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文人士大夫可以自由结社、朝堂论争,也可以归隐自然、追求自我。各个阶层的接触机会增多,社交活动频繁。临安等地“买卖昼夜不绝”。传统的分餐制,已不符合饮食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特色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聚会需求。

——摘编自周扬《“分餐”与“合餐”的衍变》

材料二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餐饮习俗的变化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2023-07-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6 . 宋以前,士人人际网络的建构主要围绕两条标准,“一曰婚,二曰宦”。宋代文集与方志记载的士人交游形式则多为同乡会,同年会,同甲会耆英会等。这折射出宋代(     
A.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B.官僚队伍逐渐发展壮大
C.朝廷对社会控制松弛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而宋初《百家姓》则以“赵钱孙李”为首。二者这样排序体现了(       
A.文化的地域性色彩浓厚B.社会门第观念影响犹存
C.姓氏人口数量发生变化D.门阀政治依然占据主导
8 . 据《蹴鞠图谱》记载,宋朝时期,在汴京城,有许多蹴球茶坊和角球店,还出现了许多专门制作鞠的手工作坊,有品牌的商品鞠有24种。蹴鞠不仅在民间盛行,在宫廷中也非常流行,宋徽宗就是一位蹴鞠爱好者。据此可知,宋代蹴鞠(       
A.使市民阶层获得全面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促进体魄和军事能力提升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
9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某学习小组在进行“宋代社会的世俗化、平民化”主题学习时,搜集到如下史料:材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宋代潘彦

材料二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三一、德业相劝: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子弟,待要妾,在外则事长上,接明友,教后生,御僮仆。

二、过失相规:同约之人各自省察,互相规戒,小则密规之,大则众戒之。

……

四、患难相恤:凡有当救恤者,其家告于约正 ……若不急之用,及有所妨者,则不必借。

——摘自 (宋)吕大钧《吕氏乡约》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该小组搜集史料的不同类型,并分别说明三则材料与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2023-07-2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前期,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宋近世说”。该理论认为唐代是中世之终末,而宋代则为近世之发端。政治上在于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兴起。君主由贵族阶级的共有物,到近世成为全体臣民的共有物、艳对权力的主体。与此同时,人民的地位和财产私有权与贵族时代大异其趣:官吏选用制也发生变化,科举制普遍化,贵族政治过渡为官僚政治,高等官职由天子决定和任命,庶民也获得为官的均等机会。经济上处于实物经济结束期和货币经济开始期交替之际。文化性质亦有显著变化,经学、文学、艺术都呈现出庶民性质。宋元社会发展进入“与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伊斯兰教期的西亚平行的中国的近世社会形成期”。

——据(日)内糜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整理

材料二   中国当代学者对 “唐宋近世说”颇有争议。

观点

学者

人们可对比唐宋时代,从阶级状况,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等,列举出不少变化的史实。然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

王曾瑜

此期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若干新现象,总体上仍然从属于中国史的内在演化规律、不具备西欧的那种“近代化”的意义。

阎步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唐宋近世说”的主要历史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分析说明唐宋社会变革与欧洲近代社会转型的实质差异。
2023-07-1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等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