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说一说】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请回答:
(1)如何理解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其利弊如何?
【谈一谈】

积水潭地区(今什刹海一带)是古都北京的灵魂。

元代在建设大都时,著名水利学家郭守敬奉命设计大都的水系。积水潭是北京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点码头,南方的粮食、木材经漕运水道源源不断进入大都城。“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径抵辇下。”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帽子市、鹅鸭市、珠子市、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皆在这一带。元末《析津志》描述其地盛况云:“钟楼之东南转角街市俱是针铺。西斜街临海子,率多歌台酒馆,有望湖亭,昔日皆贵官游赏之地。楼之左右俱有果木饼面柴炭器用之属。”


请回答:
(2)根据上述历史材料,概括促进元代积水潭地区商业繁荣的因素。
【读一读,析一析】

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



请回答:
(3)阅读图,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3·浙江·模拟预测
2 . 城市化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人所言:“耕织之民,以力不足,或入于工商”“今民无以为生,去为商贾,事势当尔”。《梦粱录》记载临安“户口蕃盛,商贾买卖者十倍于昔”。因此,宋政府不得不将城市中非农业人口定为坊郭户而单独列为户籍。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回顾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是不平坦的,以1978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49年至1978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化发展时期,1979年至今是市场经济取向下的城市化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又以1958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至1958年,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及工业化的发展时期,也是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的时期。1958年到1978年是我国城市化停滞、倒退时期。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为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从1979年到1998年,城市人口由1.84亿增加到3.79亿。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布局渐趋合理,城市化开始逐渐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李军等《新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程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居民成分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围绕“新中国的城市化”自拟题目,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写一篇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8-28更新 | 178次组卷 | 2卷引用: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主观题专练50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2022·福建龙岩·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两宋时期的谣谚内容丰富,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据下表可知、宋代(       
谣谚出处
欲得富,赶着行在发酒醋庄绰《鸡肋编》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袁采《袁氏示范》
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普济《五灯会元》
白屋多起家,膏粱易偷惰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A.崇富观念盛行B.抑商政策的松弛C.等级分化加剧D.平民化趋势加强
2022-05-08更新 | 325次组卷 | 7卷引用:第06讲辽宋夏金元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2022·安徽·一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是蹴鞠的鼎盛时代,其形式多样,活动主体广泛。宋代蹴鞠活动集娱乐、健身、军事为一体,并深入到市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元代以后,妇女踢球作为一种伎艺供人欣赏。明代以来,随着社会文弱之风盛行,蹴鞠运动受到了严重影响。清朝建立后,实行弱民政策,原来的蹴鞠运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田志生《中国古代蹴鞠发展演变的研究》等

材料二   一般认为,现代足球出现于英国。1863年伦敦多家俱乐部和学院代表们召开会议,统一了足球规则并创立了足球组织-英格兰足球协会。此后,越来越多的男性群体特别是工人阶层开始关注足球。同时,城市交通的改善也使得足球比赛可以在本地以外进行,尤其是随着蒸汽火车的出现,这项运动可以更为容易地推广和普及。

——摘编自马志刚《英国体育文化研究》等

材料三   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节选自毛泽东《体育之研究》(载于1917年《新青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以来中国古代蹴鞠运动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足球运动在英国兴起的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
2022-02-08更新 | 387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3 中国冰雪运动- 从冰嬉盛典到冬奥盛会-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江西宜春·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图为宋代打马球画像砖。宋代马球运动不仅只是专属于帝王将相的贵族运动,甚至发展成为了民间百姓热爱的娱乐项目。据史料记载南宋临安城已经出现民间的马球团社“打球社”。宋代马球运动反映当时
A.市民阶层的娱乐需求B.世俗文化成为思想主流
C.崇文抑武之风的盛行D.平民政治趋势不断加强
2022-04-12更新 | 266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5北宋平民社会的到来-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西周“六艺”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并设置武学。

就武举而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然而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

就武学而论,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

——据《宋史》《明史》等


根据材料,概括宋明武举的共同特点。
2024-02-23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题型02 材料解析题——“特点”类设问-2024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2024·浙江·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苏轼在《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中写到:“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这反映出宋代(       
A.士族阶层已经日趋衰落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C.城市中的饮食设施发达D.士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
2024-03-22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8大核心考点+82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4 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2-23高一上·江苏宿迁·期中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宋代是古代中国社会重要的变革转型时期,尤其体现在社会流动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打破了唐时“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的规定,商人子弟读书应举已不在法令的禁止之列,到了英宗年间政府更是下诏:“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等于说国家从法律上、制度上承认了商人的入仕权。至此,科举制度成为了普通民众实现向上流动的阶梯和重要管道。其中,富民阶层(平民地主和商人)成为这一转变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财富为自身和下代子弟提供良好的教育,进而蟾宫折桂,成功实现整个商人家庭的社会流动。

——冯芸《宋朝商人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变迁》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婚姻是极其讲究门当户对、士庶不婚的,“婚姻必由于谱系”的现象反映了门阀制度对婚姻的深刻影响,此风绵延一直到唐朝。北宋以后,则出现“榜下捉婿”的现象,“本朝显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实际上,很多新科进士出身寒门,门第无足称道,且生活贫困,但由于他们未来前途远大,所以成为达官和富室择婿的对象。同时高官显贵选择富商作为婚嫁对象的现象日益普遍,有些士大夫为了贪图资财,娶有钱财的寡妇为妻,民间甚至发展到“以财论婚”的地步。

——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举制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进步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至北宋“择偶”标准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综上材料,概括宋代社会转型的表现。
2023-10-04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儒家传统中,士的形象往往会与“贫”分不开。但到宋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魏晋至隋唐时期的豪门阶层渐次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新兴的布衣阶层。宋人郑樵总结道:“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种不问家世而取土的姿态,随着科举制度的严密化,无疑会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相应地,宋代商业经济繁荣,社会中也出现了都市贫民阶层。

——张文涛《宋代救济制度与当代扶贫》

材料二   纵观中国的法制史,从商鞅变法开始,就规定商人及其子孙不得入仕,又将社会化为土、农、工、商四等,商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社会上处处受到歧视。一直到宋代,这种局面才发生了转变,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商人不再是低位的“杂类”,商业也不再是君子不齿的“贱业”。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廓户,成为国家编户齐民,具有民事主体地位。两宋法律赋予了商人很多的权利,如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子孙可以入朝做官,并且其人身财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等等。

——杨军、刘金:《试析两宋经济立法的专门化对两宋社会及后世的影响》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024-01-23更新 | 1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变化、趋势类非选择题(含答题模板)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23-24高一上·四川成都·期中
10 . 与前代相比,宋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关系、社会生活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惩唐末、五代之弊,按照“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的思想立一代兵制,并把这一精神贯彻到官制之中,构筑了干强枝弱、君强臣卑的政治格局,重建国家和社会的秩序,促进了官僚体系的发展,加强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

——摘编自盛险峰《“维制”与宋初政治格局》

材料二   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剩余率的提高,煤铁革命的出现,手工业生产扩大以及运输工具的进步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商品经济继战国秦汉之后迎来了它的第二个高涨时期……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

——摘编自葛金芳《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

材料三   唐宋之际,中国传统社会发生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阶级结构的调整。门阀士族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官僚地主阶级。奴婢、部曲、佃客这些社会最广泛的下层劳动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法律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摘编自戴建国《“主仆名分”与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初“内外相维,上下相制”思想在地方管理中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社会生活出现的新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