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廓户,成为国家编户齐民。商人子孙可以参加科举,其人身财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这一现象(     
A.增强了社会阶层流动活力B.表明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反映了新生产方式的出现D.颠覆了士贵商贱的传统观念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古代,歌谣、谚语合称“谣谚”,二者都因很上口而便于传诵,是民风民心的直接体现,也能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

宋代部分谣谚

类别谣谚
经济谣富儿更替做(轮流做富户)
科举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政治谣须信朝家重儒术,一时同榜用三人(同一场科举朝廷重用了三人)
社会谣只重衣衫不重人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取一个历史观点,并进行阐释和分析。(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3 . 宋代的劳役,从过去的差役改为雇役为主。过去的差役,即便是富有者也要强迫服役。而雇役制下,富裕的人为免除力役,可出钱雇佣别人去代劳。这种变化(     
①说明了宋代门第观念的淡化   ②减轻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
③有利于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推动了劳役征发由人丁转向财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7日内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三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北宋后期,“比年臣僚营私牟利者众”,“披坚执锐之士,化为行商坐贾者,不知其几”。商业大潮也诱惑着文人,相当多的儒生文士抛弃了轻商的传统观念,“口谈道义,而身为沽贩”,“狃于厚利,或以贩盐为事”。这表明当时社会(       
A.重商观念盛行B.阶层流动日益加剧
C.奢靡之风流行D.官民共利成为共识
7日内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最新模拟(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学家陈寅恪倡导“以诗证史”的史学研究方法。宋代诗词中保留了众多“宋代记忆”,为后人认识宋朝提供了丰富材料。下列诗词中蕴含的“宋代记忆”与史实相印证的是(     
诗(词)句史实
A圩田岁岁镇逢秋,圩户家家不识愁(杨万里)稻麦复种的推广
B货出军储推赈济,转行交子颂轻便(薛田)商品经济的发展
C蜀茶互市入西番,番马来嘶渭水寒(黄彦平)海外贸易的繁荣
D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胡则)门第观念的淡薄
A.AB.BC.CD.D
2024-04-21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三下学期第26届联考历史试题
6 . 晚唐时期,69%的高官出身于世家大族或官宦世家,而到北宋时,这个数字只有19%。有研究显示:1148年和1256年两份进士题名录,约有57%的人祖上三代未曾为官过。但如果扩大家族范围,几乎所有宋代功名获得者在官场中都有亲属或亲戚。材料说明(       
①晚唐时期官场中门第观念仍十分流行       ②唐宋科举制度带来渐进式的阶级流动
③应试者的出身是宋朝录取的重要标准       ④通过科举考试是向上流通的唯一途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19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东轩笔录》记载,北宋时汜县有百余家佃户,因租种的田地“河贯其中,尤为膏腴”,逐渐致富,不少户“皆建大第高廪,更为豪民”。黄庭坚在《家戒》中告诫子弟:“谛见润屋封君、巨姓豪右……不数年间复过之,特见废田不耕,空困不给。又数年复见之,有嫘维于公庭者,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这反映出,宋代(     
A.租佃关系十分普遍B.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024-04-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学期二诊考试历史试题
8 . 宋代《梦粱录》卷十六“面食店”条记载:“向者汴京开南食面店、川饭分茶,以备江南往来士夫,谓其不便北食故耳。南渡以来,几二百余年,则水土既惯,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这反映出宋代(     
A.各民族习俗差别缩小B.官府引导百姓生活方式
C.南北区域文化的融合D.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陆游和第一任妻子唐琬系中表婚(表兄弟、姊妹间缔结的婚姻),这是宋代社会流行的缔结婚姻的方式。绍兴十四年(1144年),20岁的陆游与唐琬成婚,感情甚笃。此后两年陆游未参加科考,这成为陆母不喜儿媳的重要原因。但陆家休儿媳的合法理由是唐琬不能生育。男女社会地位差别明显的宋代,男子休妻很多时候是从家族角度考虑,在此情况下妇女极为被动。唐现再嫁的赵士程,此前当有过婚姻,并留有若干名子女。宋代虽是理学渐兴的时期,但妇女改嫁在当时却并不受限制。理学大家的语录中,也有“出妻令其改嫁”之说。

——摘编自费芳芳,王曾《陆游与唐琥婚姻考——兼论宋代婚姻制度与习俗的若干特点》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侵蚀自然经济的基础,“重本抑末”的传统观念开始动摇,等级森严的礼法制度和伦理规范受到强烈冲击,社会婚姻观念出现一些新动向,出身、门第在婚姻关系中被淡化,而财富却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时人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状况:“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姻之家,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士大夫对女性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万历时吕坤指责礼教“严于妇人之守节,而疏于男子之纵欲”,乃是“圣人之偏”。

——摘编自荆晓燕《明中后期民间社会婚姻观念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陆游与唐琬的婚姻中概括宋朝婚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中后期婚姻观念出现新动向的原因。
2024-04-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枣强董子学校、昌黎第一中学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官宦世家缔结婚姻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比较明显的时代转变。自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士族等级内婚制,入唐后其流风遗俗继续存在。唐代官宦世家婚姻崇尚阀阅,主要表现为旧门阀士族间互通婚姻、新贵攀附旧门以及新贵间互通婚姻。唐太宗、唐高宗等统治者积极引导新贵间通婚,引领婚姻价值取向由传统门阀向官品、人才等方面转向,推动“官宦”“忠孝”“道义”“学艺”等成为“天下士大夫”的评判标准,但终唐之世尚未形成能够取代崇尚阀阅的新取向。中晚唐及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战乱频仍,受新兴势力冲击,门阀势力更加式微。门阀宗族制下“士庶天隔”的门第等级观念,至宋代已基本消失。“婚姻不问阀阅”成为由唐及宋婚姻价值取向变化的显著特征。同时,宋人逐渐接受了更为重要的婚姻条件,那便是贵人物,甚至是“贵人物相当”。重视“人物”是一种综合考量方式,不仅包括个人才能,还包括个人资财、家世及家法影响下的个人品行。

——摘编自隆萍萍《唐宋婚姻的承继与演变》等

材料二   1950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之后,北京市迅速开始推广,一方面采用多种方式普遍宣传,如电影、戏剧、广播、黑板报等;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切实落实,如成立辅助机构推动婚姻法深入贯彻,采用教育为主、惩办为辅的方式处理破坏婚姻自由的问题等。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北京市各级政府的宣传与推动下,老年人开始接受和支持年轻人追求择偶自由,年轻人也开始积极主动要求和争取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结婚对象。随着贯彻婚姻法运动的不断深入,北京居民传统的婚姻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北京居民择偶方式的变化影响着民众日常生活,促进民众生活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庄秋菊《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居民择偶方式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官宦世家婚姻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婚姻变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4-04-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