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的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代独尊儒学,《五经》成为官私教育的教材;南宋以后,《四书》成为各级学校必读的教科书,地位甚至高于《五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五经不再适应现实需要B.私立教育不断发展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 ……宇宙之间, 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 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由此可知,理学的创新在于(     
A.将儒学思想上升到哲学化的高度B.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欲望
C.理学思想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D.开始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2024-05-2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五校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从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柱国大将军杨坚“晋封隋王”,到公元960年后周忠武军节度使赵匡胤“黄袍加身”,中国历史又一次经历了“波峰波谷”的庚续发展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一“发展期”的文化现象是(     
A.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B.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理学形成
C.私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D.编修了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2024-04-10更新 | 323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下学期4月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朱熹说:“学问须严密理会,铢分毫析”;“但求众物比类之同,而不究一物性情之异,则于理之精微者有不察矣。”由此可见,朱熹强调(     

A.经世致用B.致良知C.格物致知D.发明本心
2024-03-2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天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两宋以前,多数史家将治乱兴衰的原因归结为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司马迁的《史记》认为,商鞅变法“行三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使秦富强。宋代史家则从伦理道德和君主个人的修养等方面进行总结,如欧阳修说:“道德仁义,所以为治。”宋代史家在对待前代有为之君时用“抚农桑之民”“结民心”等词语加以肯定,对于亡国之君则用“结怨于民”“大势已去”等加以否定。这说明(       
A.史书书写从叙事为主转为评论为主B.社会环境影响史家的历史书写
C.史家写作功底决定史书的学术价值D.统治者对修史的监控日益强化
2024-03-1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研究卷(二)历史试题
6 . 张载“横渠四句”表达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对该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强化了儒学的哲学性和思辨性B.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
C.促进树立儒学基本价值观D.隐含一定的平等叛逆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元朝时期,大多数南宋遗民与其先辈一样,将书院作为研究与传播程朱理学的重要基地。如表为宋元两代黄河、长江、珠江流域书院分布比较表,据此可知当时(     
宋元两代黄河、长江、珠江流域书院分布比较表
地域宋代元代
书院数(个)百分比(%)书院数(个)百分比(%)
黄河流域133.264318.94
长江流域29774.4415266.96
珠江流域8922.303214.10
A.程朱理学已得到世人的认同B.书院推动了理学思想的北传
C.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南方发展D.统治者重视提高民众教育水平
8 . 与白鹿洞书院齐名的嵩阳书院,魏晋南北朝时期称嵩阳寺院,隋唐时期改称嵩阳观,五代时期叫太乙书院,北宋时期改名嵩阳书院。从这一建筑名称的变化中可探知(     
A.儒佛道三教合一的趋势B.儒学从僵化到复兴
C.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D.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2023-12-1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2024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宋代理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直为后人所传颂。该思想(     
A.利于统治者进一步控制百姓B.体现个人对社会的责任
C.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D.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10 . 对于地方官员德政书写的方式,东汉时期以“飞蝗过境”“猛虎渡河”“纵囚归狱”等为模式与范本;到了宋代,多出现“民诵之”“民受其惠,诵之”等话语。这一变化说明(     
A.经济发展促进观念转变B.儒学发展影响官吏评价
C.官员考核方式更加规范D.社会治理模式发生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