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思肖(12411318),号所南,福建人,南宋学者、画家。少时勤奋,侍父读书,明忠孝廉义,14岁中秀才,后又考取太学生。宋亡后,不肯仕元,改名“思肖”,暗寓思赵宋。他画兰不画土,人问其故,则曰:“一片中国地,为夷狄所得,吾忍画耶?”一生写爱国诗歌400余首。晚年隐居苏州,邑宰“胁以赋役”索一幅墨兰,他答曰:“头可断,兰不可得!”逝世前,将田产交托寺庙,用作祭祀家人和接济乡邻。元末直至清,多人为他作传,成为“遗民”的典范。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在《国画中的民族意识》里,称赞郑思肖是“民族意识浓烈的人”。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记者招待会回答台湾问题时,引用其诗作“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摘编自《苏州府志·郑所南小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郑思肖的人格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后世研究郑思肖的价值。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武将诗句中经常出现“龙虎”“宝剑”“血”等军事意象,常连用“长驱”“直捣”“铁骑”等气势雄壮的词语以彰显其豪情壮志,以此表达武将“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的殷切心情。如《满江红·怒发冲冠》既写了岳飞“仇”的情感,又抒发了其“报国”的决心。武将创作的诗句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歌咏风月闲情,甚至阐发义理、抒情表达委婉曲折如文人自作的作品,如生值“中兴”之际的刘锜写道,“西风萦破梦,落日乱残蝉。岁月俄如此,功名岂偶然”。

——摘编自何潇《宋代武将作者诗词创作倾向》

材料二:春秋以来的“大一统”观历经数朝,在清朝依旧延续。清代前期外侵未至,然内部矛盾导致的疆域变化斗争时有发生。武将们在西南、西北、东北、东南等边地保疆安民的同时,用自己的诗笔呈现了边疆文化与中原文化在空间维度下的差异,展示了康乾盛世的雄姿。这些边疆诗的创作者,显然都是武人,但因乾隆对汉诗写作的宣导作用,乾嘉以来八旗武人以诗纪事渐成常态。这些边疆诗作既是对王朝军事实力的展示,也是对时代变迁中边疆风俗的观察,它们随着时代发展而日益凝贮的疆域认同与文化认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

——摘编自米彦青《乾嘉时期武将“边功”的文化记忆与诗歌文学想象》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武将诗词创作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嘉时期边疆诗创造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贡献。
2024-04-2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全唐诗》和《全宋词》为据,对唐、宋诗(词)人籍贯分布情况统计制图如下(见图1、图2)。



                                        图1 唐代诗人地域分布图                                                          图2 宋代词人地域分布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两代诗(词)人分布的特点及变化的主要成因。
(2)从图1、2中任选一幅分布图,说明该图中诗(词)繁荣的原因。
2024-03-23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地图册-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星球地图出版社第36、46页

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人口最多的时代是明清时期。道理很简单,中国宋代以前(含宋代)的文学无论是传统诗文还是作为诗歌变体的词,总体上是贵族文学、士大夫文学,是雅文学,它们的创作者和受众也都局限在宫廷、士大夫和士绅中间,受传承载体的限制,它们远没有下移至普通百姓中去……而这一情况到明清时期却有了质的改观。明清时期不但文学作者群体数量庞大,且随着教育的普及,文学重心进一步下移,以小说、戏剧等为代表的俗文学强势崛起并成为整个文学人口中最广泛的消费对象。

——摘自李玉宝《明代文学人口的壮大与书业生产的聚盛》


(1)根据材料一中图1和图2,指出与唐朝诗人的分布相比,宋代词人分布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文学人口最多的原因。
2024-03-1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宋元时期,诗、词、散文和元曲等多种文学体裁获得发展。这一发展主要得益于(     
A.崇文抑武政策B.科举制的完善C.城市经济繁荣D.理学思想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词并不是宋代就产生的,只是在宋代才繁荣起来的,词在南朝末年至隋朝初年这一段时间就已经产生了。南朝文学家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中就说到:“夫五色相宣,八音谐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诗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秒达此旨,始可言文。”这反映了词的特点是(     
A.音乐文学B.抒情文学C.婉约兼具豪放D.追求辞藻的华美
2024-01-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时期,女性文学进一步发展。据记载,先秦至唐,有作品流传的女作家不过33位,而宋代女词人近90人,女诗人200多人。宋代女性作家有的来自宫廷嫔妃、大家闺秀,有的来自平民百姓、婢妾娼妓。她们中,除李清照、朱淑真外,魏夫人、吴淑姬、温琬、张玉娘等人,也是当时较为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们从闺阁中走向了世界,突破了女性学单一的闺中诗模式,其中更有抒情写景、咏史怀古、军旅边塞、爱国之诗等,整体质量达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最高峰。

——摘编自李兰《宋代女性文学成因及价值探析》等

材料二   宋代将女性作为文学创作对象的风尚盛行。如词作品中描写最多的便是女性,这与宋代歌楼酒肆业的高度繁荣密切相关;同时,词的婉约性决定了它更多地以“绮筵公子,绣幌佳人”为描写对象。除此之外,宋代文学中还有较多女性形象塑造的是话本小说。它对市井小民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尤为成功,《快嘴李翠莲》中的李翠莲、《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等,她们努力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和独立的人格,其经典形象深入人心。

——编自杜少静《浅析宋代女性与文学之关系及其产生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女性文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将女性作为文学创作对象的风尚盛行”的原因。
8 .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商业的繁荣B.科举制度的发展C.理学的影响D.儿童礼仪的培养
2023-12-1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抽测(二)历史试题
9 . 比较法是厘清历史现象的重要方式。下面是唐、宋两代诗人的分布变化情况示意图,这一变化(     
   
A.主要受政治环境变迁的影响B.凸显出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演变
C.源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起D.折射出宋代推崇重文轻武的政策
2023-12-14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图是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画上所题为:“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文、武、勇、仁、信)(     
A.山河破碎的家国情怀B.诗画合一的审美旨趣
C.重文轻武的时代风貌D.清高坚贞的人格理想
2023-12-05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