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全唐诗》和《全宋词》为据,对唐、宋诗(词)人籍贯分布情况统计制图如下(见图1、图2),颜色深浅反映了诗(词)人数量的多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两代诗(词)人分布的特点及变化的主要成因。
(2)从图1、2中任选一幅分布图,说明该图中诗(词)繁荣的原因。
2024-05-26更新 | 70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5 中国古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斗草是一种由采草药衍生的民间游戏,每年端午节期间举行比赛,用草作比赛对象,或草茎相交结,两人各持己端向后拉扯,以断者为负,此为“武斗”;或互相比试谁采的花草种类最多,此为“文斗”。南宋诗人范成大有诗云:“庄下烧钱鼓似雷,目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据此可知(     
A.理学思想在民间得到普及B.斗草游戏意在培养儿童竞争意识
C.文化习俗根植于经济活动D.大一统局面下民众文化生活丰富
2024-05-13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8大核心考点+82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4 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元廷下达了《修三史诏》,指出“三国(辽、金、宋)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元以今日接宋统之正者自属也”。并规定汉文史书主要是官修正史,此外各民族都可用本民族的文字和风格来修本族史。据此可知,元朝(     
A.践行了“蕃汉分治”的理念B.蕴含了多元统一的国家治理智慧
C.实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D.助长了因循保守的传统治学风气
2024-05-13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8大核心考点+82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4 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宋代文人士大夫在政治改革失败后,他们的济世热情逐渐消减,情怀归于平静含蓄,同时坚持人的行为处事应符合当时政治伦理秩序。正如诗人梅尧臣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他把对“平淡”诗歌境界的追求阐述得十分清楚。据此可知,宋代艺术创作(       
A.注重理性原则和教化功能B.彰显文人大夫的价值趋向
C.蕴含世俗文化的创作风格D.凸显理学的主流意识形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儿童史的兴起为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童蒙读物包括《苍颉篇》《急就篇》等字书,汉代还重视《论语》《孝经》等。汉代砖画像反映出,当时儿童与成人的界限不清晰,儿童的成人化现象严重。父母往往带着未成年子女参加农业劳作,传习技能。儿童既有掩雀、捕蝉、蹴鞠等一般游戏,也有战争儿戏等模仿大人行为的特殊游戏。
隋唐唐律对儿童与成人做了区分。儿童不再像前代那样穿着成人服装。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关于“牧童”的内容。除《急就篇》《孝经》等读物外,还有文学诗赋等方面的教材。儿童游艺包括音乐舞蹈、堆沙成塔、采花、斗草、骑牛、骑竹马、叠罗汉、倒立、顶竿、游泳等。
宋元宋人将儿童视为吉祥的象征。画家创作了大量的婴戏图,描绘了儿童蹴鞠、击球、嬉水垂钓、骑竹马、舞狮子、皮影戏等场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播甚广,朱熹等鸿儒硕学也加入到编写儿童读物的行列中。
明清儿童服饰颜色鲜艳,有些儿童佩有长命锁、金手镯等。官方主张用等级秩序教育儿童,民间也有发展儿童天性的呼声。跳百索、抖空竹、抽陀螺、放风筝、踢毽子均是儿童喜欢的娱乐活动。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选角度拟定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4-30更新 | 65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如图为倪瓒(1301—1374)创作的《竹枝图》(局部)。图中左侧题有“老懒无悰,笔老手倦,画止乎此,倘不合意,千万勿罪。懒瓒”之语。该画作体现了(     

A.个性鲜明的文人意趣B.归隐山林的避世思想
C.市民阶层的审美诉求D.工笔写真的创作风格
2024-04-29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中国古代史:宋元时期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7 . 宋代文化失去汉唐的雄浑、博大、外向特性,审美观念表现出平淡、细腻和宁静。在色彩上,宋代绘画由重彩向淡彩转变;在境界上,追求萧条淡泊、荒寒、雅意。此绘画风格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文人画家消极避世观念B.理学对艺术精神的塑造功能
C.宋代社会矛盾更加突出D.绘画艺术的商业化程度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元代出现了一种名为“平话”的文本作品,现存有福建建安虞氏刻印的《三国志平话》(见如图)等“全相平话”五种。它大体根据正史写成,细节多取自民间流传故事;采用白话文体,版式均为如图下文,每对页一图,表达故事情节。由此可知,元代平话(     

A.是元代戏曲的文学剧本B.开启了史学与文学的融合
C.是古代历史小说的成熟代表D.属于通俗浅易的商业化出版物
2024-04-12更新 | 230次组卷 | 5卷引用:押新高考第4题 宋元时期: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南宋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是根据汉代文学作品《胡笳十八拍》的母题“文姬归汉”创作的画卷。这不是南宋以“文姬归汉”为题材创作的唯一画作,还有(金)张瑀《文姬归汉图》等版本。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张瑀《文姬归汉图》

   
宫素然《明妃出塞图》局部

A.三纲五常出现异化B.多民族政权交流密切
C.社会观念较为开放D.重文轻武观念较浓厚

10 . 宋人在《圣朝名画评·序》中说:“观画之法,先观其气象,后定其去就,次根其意,终求其理,此乃定画之钤键也。”北宋《宣和画谱》对那些只提供感官享受、娱人的画作评价很低。这反映了当时(     

A.绘画以说理为主要题材B.市民文化发展助推艺术的繁荣
C.理学发展影响审美意识D.画家注重用写实技法表达感受
2024-04-01更新 | 298次组卷 | 3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话题聚焦04 文以化人——中国古代厚德载物下的传统文化与传承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