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宋代许多印书作坊内有雕刻、刻工、印匠、装裱匠。另有“作头”及“把总”等监工工头。规模更大的企业有自己的编辑部,下辖各类编辑人员,更有自己的书店,有经理和店员,自行担任发行业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新兴生产关系得以确立B.活字印刷得到广泛使用
C.书籍印刷商业化专门化D.宋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2023-12-27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名校联考(三重教育)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元史·天文志》载:钦命四海测验,以南北“取直测影”、纬度间隔为原则,遍及北海到南海,西凉州到高丽,特别关注中部城市或人口密集区域,如仅中书省就有大名、登州、大都等7个测点。不久,据测验结果,元朝颁行了《授时历》。据此可知,元朝四海测验(       
A.加强了京畿地的基层管理B.开拓出更加广阔的疆域
C.忽视了天文学的历史传承D.具有科学和严谨的态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重视奖励兵器制造与改进。970年,冯继异、岳义方献上火箭法,得赏赐衣物和布帛;998年,官员石归宋献上木羽弩箭,朝廷增加其月俸,授予其子官位。此举(       
A.助推了当时的科技发展B.维护了国家的持久和平
C.保障了宋朝的军事胜利D.改变了士人的读书观念
4 . 目录是一本书的缩影,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中华文化史》的第七章部分目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七章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节次(节选)标题子目(节选)
第二节从儒学复兴到理学构建一、岑寂后的复兴
二、两宋理学
第四节文人天地一、以婉约含蓄为主格调的宋词
二、品味高雅的宋画
第六节科技之光一、社会温床
二、绚烂之花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根据目录中的“标题”,宋朝在哪些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南宋“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谁?在“文人天地”的“宋词”或“宋画”中任选一个方面写出两个具有不同风格的派别。
(3)“科技之光”的具体成就有哪些?对后世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在谈及中国古代发明时指出:“中国古代没有完善的形式逻辑思想,很难产生严密的理论武器,因此科技只是停留在经验技术层面,而古希腊的科学哲学思想却使得技术转化为生产动力。同时农耕文明使得指南针运用于海外朝贡贸易,而非西方充满冒险主义的贸易远航。”该学者意在强调(       
A.科技的实际作用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B.农耕文明下的社会生产力低下
C.中国古代发明推动了世界近代化转型D.中华文明领先世界具有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长期以来,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只是《梦溪笔谈》中的文字描述。1996年,经过国家文物部门的权威鉴定,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木活字印本,将中国木活字印刷的使用时间从元代提前到西夏,捍卫了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权。这说明(       
A.西夏广泛使用活字印刷术B.史由证来是历史研究的原则
C.宋夏之间文化交流很频繁D.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宗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郭守敬主持制订的《授时历》,在当时是非常准确的历法。清朝人甚至说“有元一代制度,莫善于历”。能制订如此先进历法的客观条件主要取决于(     
A.统一局面和辽阔的版图B.天文观测数据采集条件
C.对东西方知识全面了解D.郭守敬个人的学术造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元朝王祯编撰《农书》,其在论述垦耕时说“自北至南,习俗不同,曰垦曰耕,作事亦异。”《垦耕篇第四》又常把几种作用相同、形制相异的农具放在一起加以叙述,以便于人们比较采用,“今并载之,使南北通知,随宜而用,无使偏废。”该书(     
A.反映农业科技领先世界B.表明南北农业水平相当
C.体现政府重农抑商政策D.促进南北农业技术交流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中国”与“大中国”

材料一   虽然中原王朝在西周时期已形成“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的大一统政治观,但在地理意义上,“四海”仍是狭小的空间概念。由于缺少经济利益的驱动,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地区的经略,更多的是政治上的“绥服”“安边”或修筑长城抵御异族入侵。……与之相反,北方游牧民族或狩猎民族由于经济的单一性,迫切需要与中原建立稳定的经济交往关系。但是,在正常交换无法得到满足时,战争掠夺便成为一种非常手段,从而激化了民族矛盾。

——摘编自乌恩《草原民族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贡献》

材料二   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具有“南朝”“北朝”是一家、“南朝”“北朝”都是中国的思想意识…作为分立对峙政权,金人承认金、宋分别是各自独立的不同政权,各有自己的国号,互为外国。但作为“中国”,他们又认为金、宋都是“中国”。

——摘编自赵永春《中国“多元一体”与辽金史研究》

材料三   日本学者杉山正明有个提法值得参考∶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

——摘编自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多个角度,谈谈你对“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这一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角度多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利玛窦被评为公元第二千年内(1000年-1999年)最有影响力的百名人物之一,天主教会评价他最大的贡献是在文化交融的领域上。他以中文精编了一套天主教神学和礼仪术语,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且如此道地的“做中国人中间的中国人”,将天主教徒与东方学家、意大利人和中国人的身份令人惊叹地融合在一起。下列对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认识中准确的是

A.促进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B.成为淡化中国民族意识的手段
C.丰富了中国的数学学习和研究D.推动了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