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是2010年在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中出土的郑和船队“海外代购”金锭,其正面錾刻有“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的铭文。这枚金锭是(       

A.东西方跨大洋贸易的证据B.明朝废除海禁政策的见证
C.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表现D.明代区域文明交流的产物
2024-03-01更新 | 109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三重教育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 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2024-01-29更新 | 183次组卷 | 200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3 . 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率领240多艘海船、27 000多名士兵与船员从刘家港出发,远航南海至印度洋周边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的远航(       
A.冲击了传统外交秩序B.意在推动民间贸易的发展
C.彰显了明朝国力强盛D.说明“海禁”政策已经废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成祖朱棣亲赴南京奉天门主持典礼,迎接“去中国绝远”的麻林国(今肯尼亚一带)使臣。典礼上群臣竞相祝贺:“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翰林学士沈度应诏写下《瑞应麒麟颂》,后以工笔小楷抄在宫廷画匠所绘的麒麟画像上;大臣夏元吉也为此撰写了一篇《麒麟赋》。材料可用于说明(     
A.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展B.中非贸易的源远流长
C.明初专制帝王的昏庸D.郑和远航的政治动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成祖规定,“凡是来大明朝贡者,皆听其所为”,并用“免税”政策来吸引夷人来华;当然,组织船队远洋的热情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若高度概括其目的,贴切的说法是(     
A.互通有无B.开疆拓土C.奴颜婢膝D.宣扬国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元朝航海家汪大渊曾两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过今天的埃及、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后将其航海见闻编写成《岛夷志》。明代郑和的随从马欢曾评价说:“(余)历涉诸邦……目击而身履之,然后知《岛夷志》所箸者不诬。”由此可知
A.中非之间贸易繁盛B.郑和航海沿袭汪大渊路线
C.元朝多次遣使非洲D.《岛夷志》史料价值较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意在说明
A.郑和下西洋增加了明王朝的财政收入B.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
C.中国明朝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的高超D.郑和下西洋对中国社会推动作用巨大
2021-05-09更新 | 559次组卷 | 40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英才学校高中部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之为“扩张的时代”,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B.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C.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D.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时代开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梁启超说:“(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中国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封建制度的腐朽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八股取士的影响
D.西方列强的侵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