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 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2024-01-29更新 | 183次组卷 | 200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永乐三年,有海军三万七千人,携罗盘针,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泛海经福建,南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该历史事件指(       
A.戚继光抗倭B.甘英出使大秦C.郑和下西洋D.马可·波罗回国
2023-12-1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外贸的绝唱。郑和下西洋是典型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形式(     
A.以政治目的为主B.是“闭关自守”政策的体现
C.以经济目的为主D.通过商品平等完成贸易
2023-12-1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郑和下西洋】

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所谓的中国式现代化,其中一个重要内涵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根植于历史与现实,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正是其明证。

材料一: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作为明朝的外交使节和贸易代表,郑和始终奉行“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的准则,和沿途国家相互尊重,友好相待。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在贸易活动中,采取议价成交方式和厚往薄来的做法,以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与当地人平等交易。同时,郑和船队还把中国的一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推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赢得了沿途各国人民的欢迎和赞扬。直到今天,索马里和坦桑尼亚仍然把当地出土的明代瓷器视为和中国传统友谊的象征。

——摘自石涛:《海外华文教育教材:中国历史》


(1)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郑和船队主要通过赏赐、贸易等方式向东南亚各国输入瓷器、丝绸、铁制农具等产品,当地的国王也派出使臣来华,如爪哇国“国王常差头目以船只装载方物进贡中国”。以上现象可以说明郑和下西洋(
A.远洋航行的主要目的是经贸交流B.大大增加了明朝财政收入
C.促进了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交往D.有效抵御了西方殖民侵略
6 . 据记载:锡兰(今斯里兰卡)已有久远的佛教传统。国王亚烈苦奈儿却“崇祀外道,不敬佛法,暴虐凶悖,靡恤国人,亵慢佛牙”,在对郑和的作战中,轻易失败被俘。郑和在该国的活动,则是弘扬佛法,布施佛寺。这表明郑和远航活动(     
A.教化海外诸国,变其夷习B.传播中华文明,提升国威
C.彰显中国富强,耀兵异域D.立足各国国情,尊重多元
2022-12-2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中后期,士大夫对“倭患”十分关注,胡宗宪的《筹海图编》记载了抗击倭寇中几次大战争的经过;王在晋的《海防纂要》则全面系统的总结了防御倭寇的策略;此外,《虔台倭纂》也是一部以“防倭御倭”为主要目的的著述。这类著作的出现(     
A.巩固了当时的朝贡体系B.彰显了士人的海防意识
C.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D.完善了明朝的防御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