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文学对曰:“……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大夫(桑弘羊)曰:“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罢之,不便也。”

——摘自汉朝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   1567年(隆庆元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隆庆六年,郡守罗青霄……议征商税,以及贾舶……万历三年,中丞刘尧诲请税舶以充兵饷,岁额六千……于时商引俱海防官管给,每引征税有差,名曰引税。(东西洋每引税银三两……其后加增东西洋税银六两)。十七年中丞周案议,将东西洋贾舶题定额,数岁限船八十,有八给引如之,后经自变量有限,而愿贩者多,增到百一十引矣。其征税之规,有水饷、有陆饷、有加增饷。

——张燮《东西洋考》卷7《饷税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双方争论的焦点并指出各自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6世纪中后期明朝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并从世界潮流的角度简要评价明清海禁政策。
2024-04-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浙江卷)历史试题
2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下列关于嘉靖年间,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斗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A.“倭寇”骚扰我国东部沿海开始于元朝末年
B.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温州抗倭九战九捷
C.戚继光曾与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荷兰殖民者
D.东南形势稳定下来,朝廷加强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2024-03-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汾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 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2024-01-29更新 | 183次组卷 | 200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朝初期,政府规定:“凡违禁私贩出入上者,官府皆以海盗视之,严予剿除。彼等既不能存身立足,自新复业,则只有往来行剿,或奔命他邦,开辟生路。”这一规定产生的结果是(       
①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                    ②戚继光等抗倭斗争取得胜利
③客观上助推了“倭患”的形成             ④对沿海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2023-12-1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论及“郑和下西洋”的起因,史学界众说纷纭。《明史•郑和传》同时提供了寻找建文帝和宣扬大明“威德”的说法,此外还有防范帖木儿帝国、获取海外朝贡、防止张士诚旧部联合反明,以及出于宗教目的等多种观点。这表明()
A.《明史•郑和传》是官修史书,更具有权威性
B.宣扬“威德”与教材表述一致,所以可以采用
C.无论是哪一种观点,都需要史学家百家争鸣
D.应继续拓展史料,立足特定历史背景进行研究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曰“沿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隋唐时期,部分人对海洋的潮汐运动规律认识有了理性上的提高;宋元时期已有了升降舵和多副舵的运用,罗盘导航、天文定位以及航迹推算,使跨洋航海的宏愿与构想得以实现。15世纪的明初,开始了历时28年的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处于巅峰时期的表征,途经多国,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绘有20页航海地图,是中国航海技术与实力的具体体现。

——摘编自何国卫《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技术基础》

材料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扩展国际合作空间,缓解中国与各国海上与地缘矛盾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中国在伊朗、沙特、伊拉克等国投资了大量油田和石油炼化厂。同时,西亚、北非的部分国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基础建设方面存在一定合作空间。南亚作为“一带一路”的交汇地带,中国可以为南亚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南亚国家的能源、剩余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也得到充分发挥。但众所周知,西亚、北非地区可谓是全球政治局势最为复杂、政治风险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中国与西亚、北非地理位置间隔较远,有些国家交通设施仍不成形,存在极大的金融风险。由于南亚地区各国关系并不和谐,地域冲突、历史积怨等问题错综复杂,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想要连通铁路、公路、通信网络等设施具有很大挑战。

——摘编自毛立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与挑战试析》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所具备的条件,并理解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处于巅峰时期的表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与挑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现代“丝绸之路”的共同核心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史载抗倭事迹,“己未,圻头贼焚舟誓必胜,拥众趋台州。将军简锐师,以千五百人往。” “将军”是(       
A.戚继光B.郑成功C.俞大猷D.岳飞
2023-11-06更新 | 125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郑和下西洋时大力宣传明朝广交邻国的方略,调节各国矛盾、冲突,维护了明朝船队在印度洋的航行安全,从而树立了明朝的大国形象。郑和船队曾途经(     
①木骨都束   ②满剌加   ③巴格达   ④古里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3-08-28更新 | 11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智学联盟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台湾历来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与台湾相关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为(     
①朝廷设台湾府   ②朝廷设置澎湖巡检司
③朝廷设台湾省   ④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②④①③
10 . 下列表格将郑和下西洋和欧洲大航海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对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此解读更为全面的是(     
船队性质经费来源航海目的船队成员扮演角色
中国皇朝特遣船队国库支付宣扬国威官吏、士兵、水
手、工匠
外交使者
欧洲私人航海探险队股份公司和私人集
资为主,王室赞助
探险、寻找新
土地、黄金
冒险家、投机商
水手、工匠
殖民者、通商
者、海盗
A.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远大于同时期欧洲
B.欧洲的地理知识比当时的中国要更为丰富
C.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中国奉行和平外交原则
D.追求经济利益使欧洲航海活动更具持久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