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 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2024-01-29更新 | 183次组卷 | 200卷引用:2016-2017学年广东省清远市三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德国访问时指出:“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习主席这句话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的主要是郑和下西洋(     
A.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B.推动了对外贸易巨大发展
C.敢为天下先的时代精神D.展示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
22-23高一上·广东深圳·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永乐十三年,明成祖为迎接“去中国绝远”的麻林国(今肯尼亚一带)使臣,亲赴南京主持典礼。典礼上群臣竞相祝贺:“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大臣夏元吉还为麻林国进贡的麒麟作《麒麟颂》。材料可用于说明(     
A.明朝朝贡贸易的形成B.明初海权思想的萌芽
C.中非贸易的源远流长D.郑和远航的政治动机
2023-06-09更新 | 21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中学城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历史地图有助于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下图所描绘的事件是(     
A.鉴真东渡B.马可·波罗来华
C.郑和下西洋D.戚继光抗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英模是时代的缩影、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集体记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末年,闽南沿海经常遭到倭寇骚扰侵犯,军民奋起抵抗,涌现了很多民族英雄,俞大猷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逝世后朝廷追赠“左军都督”,谥号武襄。有关俞大猷抗击倭寇的故事也在闽南地区广为流传。在闽南民众的想象中,俞大猷是一个晓勇善战、智勇双全的民族英雄,是一代抗倭名将,在抗倭战斗中,他刚毅沉着,有勇有谋,立下了赫赫战功,保护了沿海百姓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安宁。

——摘编自戴冠青《英雄想象中的价值取向与生命追求》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城乡妇女广泛投入到国家建设中来。1950年,以梁军名字命名的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成立,纵情驰骋在北大荒的原野上。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们研究出了多种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开垦出了22500亩土地。梁军光荣地出席全国第一届工农兵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59年,梁军驾驶新中国建造的第一台拖拉机的英姿被永久地定格在第三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上,成为几代中国人共同的记忆。

——摘编自朱宝辉《绽放在拖拉机上的铿锵玫瑰》等

材料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

——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俞大猷抗击倭寇的故事在闽南地区广为流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军”们大量涌现的背景及其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倭寇从海上进犯,帝(明太祖)惠之,顾谓(汤)和曰:“卿虽老,强为朕一行。”和请与方鸣谦俱,鸣谦,习海事,常访以御倭策。鸣谦曰:“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则倭不得入,入亦不得傅岸。近海民四丁籍一以为军,戍守之,可无烦客兵也。”帝以为然。

——摘编自《明史》

材料二  中国兵船甚少,岂能往堵敌国海口?上策固办不到,欲其自守,亦非易言,自奉天至广东,沿海延表万里,口岸林立,若必处处宿以重兵,所费浩繁,力既不蛤,势必大溃。惟有分剐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至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疆略有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

——摘编自李鸿章《李文忠公全书·奏稿》


(1)分别阐述两则材料对研究明代和晚清海防的价值。
(2)结合材料二,概括李鸿章的海防思想,并做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中后期,士大夫对“倭患”十分关注,胡宗宪的《筹海图编》记载了抗击倭寇中几次大战争的经过;王在晋的《海防纂要》则全面系统的总结了防御倭寇的策略;此外,《虔台倭纂》也是一部以“防倭御倭”为主要目的的著述。这类著作的出现(     
A.巩固了当时的朝贡体系B.彰显了士人的海防意识
C.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D.完善了明朝的防御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成祖朱棣亲赴南京奉天门主持典礼,迎接“去中国绝远”的麻林国(今肯尼亚一带)使臣。典礼上群臣竞相祝贺:“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翰林学士沈度应诏写下《瑞应麒麟颂》,后以工笔小楷抄在宫廷画匠所绘的麒麟画像上;大臣夏元吉也为此撰写了一篇《麒麟赋》。材料可用于说明(     
A.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展B.中非贸易的源远流长
C.明初专制帝王的昏庸D.郑和远航的政治动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代,马欢曾三次随郑和下西洋,据其《瀛涯胜览》所载:“(郑和)所至颁中华正朔(指《大统历》),宣敷文教(如颁赐《烈女传》)”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A.以宣扬明朝国威为目的B.促进了中华文化传播
C.推动了受访国科技发展D.巩固了明朝上国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表
1555年葡萄牙从明政府地方官手中取得长期租用澳门权
1604年荷兰占领澎湖
1626年西班牙占领台湾北部
上表所列事件的出现在于(     
A.郑和航行加强了对外交往B.明朝对外政策的根本改变
C.海上倭寇走私活动的猖獗D.欧洲早期殖民活动的兴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