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2023·北京东城·一模
1 . 明长城

材料一 明长城与九边重镇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明朝修筑长城,“控制山谷,扼守高地”“立烽堠,实兵马,辟灌莽,广屯田”。北方各族“求输马 与中国铁锅、布、帛互市”,明统治者认为:“朝廷非无马牛,而与之为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 绝之,彼必有怨心……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后明政府在大同、宁夏、延绥等地设立马市。1570 年, 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摘编自《中国历史》等


依据材料概括明长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影响。
2023-04-01更新 | 407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2023·江苏南通·三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张的做法,继承汉唐“守中治边”的治边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同时,为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守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在南方边疆地区,明朝以卫所驻守各地;在卫所以外的边远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官府对其“不过岁输贡赋,示以羁縻”。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的边疆治理制度》

材料二       

顺治年间达赖五世进京,顺治帝待以殊礼,并赐给达赖五世黄金550两、白银11000两,大缎1000匹及珠宝玉器和马匹
康熙年间清宗室之女固伦荣宪公主、和硕端静公主等七人,下嫁科尔沁蒙古部的亲王、郡王
雍正年间雍正帝对前代贬低夷狄不以为然,认为“蒙古及边诸部落,俱归版图,……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始设置驻藏大臣;在西南先后改东川、乌蒙、镇雄土府为府、州,设流官并派兵镇守;青海蒙古正式编旗,共置蒙古28旗,由西宁办事大臣兼任盟长
乾隆年间颁布《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

——据《中国大通史·清(16441840)》整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边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边疆治理中的制度创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时期治边理念的变化。
2023-05-26更新 | 697次组卷 | 5卷引用:纲要上第13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3 . 史料一 明初,明蒙之间的贡市就已中断,烽燧连年不息。“事事仰给中国,若或缺用,则必需求,需求不得,则必抢掠”。俺答汗“无岁不求贡市”,遭明朝廷拒绝。1541年,蒙古骑兵掠三十八州县,杀戮男女二十余万。俺答汗爱孙把汉那吉因婚配问题,叩关请降。阁臣高拱、张居正主张抓住机会与俺答汗和解结盟。隆庆皇帝亦主张“华夷一家”、“并包兼育”。俺答汗得知把汉那吉安好无恙,在妻三娘子的规劝下,俺答汗愿“啮臂盟,世服属无贰”。明朝荣归其孙,许通贡市不绝。俺答汗呈表请封,情真意切。史称“隆庆和议”。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史料二 清朝一改明代与各教派首领等距离联系的政策,选择了“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基本政策。……清初面对统一全国的诸多严峻形势,承认了蒙古固始汗与五世达赖联合治理西藏的事实。1721年春,清政府分析当时形势,反思“以蒙治藏”的政策后,改革西藏行政体制,采取噶伦(藏语音译,意为发布命令的官员)共同掌政的制度。噶伦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联合掌权。从此清朝中央政府不再在西藏册封蒙古汗王掌政。……随着噶伦制的推行,清政府逐渐认识到,设置诸多噶伦,易造成彼此间权力之争。……清政府于1751颁行《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首次正式规定了达赖喇嘛的世俗权力。……清政府又于1727年(雍正五年)派内阁大学士僧格、副都统马喇驻扎西藏,派驻藏大臣遂成定制。……乾隆时期又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将转世灵童的认定置于驻藏大臣的监督之下。……1718年至1720年间,清军兵分两路入藏,驱逐准噶尔。随后清政府留军两千驻防。1721年再由云南、四川各调500名兵丁入藏。

——摘编自曹利华《明清两朝之治藏政策及其历史必然性》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隆庆和议”得以形成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治藏政策的特点。分析清朝前期治藏政策的影响。
2022-10-01更新 | 20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1讲明至清中叶的政治-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为配合大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政府在哈密、乌鲁木齐等地筹办屯田,派往乌鲁木齐等处屯田兵丁达一万多人。办理屯田事务的办事大臣由朝廷派往,“管屯副将、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各员由陕西、甘肃省调派”,兵丁亦由陕甘派往,都属陕甘总督节制管辖。仅靠兵屯不能完全解决军粮问题,乾隆皇帝谕:“甘肃等处无业贫民前赴营生耕作,污菜辟而就食多,于国家牧民本图大有裨益。”随后,内地农民大批到新疆安家落户。清政府在乌鲁木齐设同知、通判等文员以管理地方粮饷。

——摘编自聂红萍《从甘肃总督到伊犁将军:乾隆朝对新疆治理的探索》

材料二  184212月,林则徐流放到伊犁后,针对新疆边防形势,林则徐经深思熟虑,主动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改屯兵为操防”,撤销兵电,让种地的战士回到营院里,专门搞训练,把腾出来的土地交给民户耕种,得到布彦泰的采纳。为解决水源问题,林则徐组织当地各族人民,兴修水利工程,费时四个多月,用工二十余万人。电地给农户耕种后,每年交粮除支付官兵口粮,剩余折银抵充经费。缓解了驻断疆清军的粮饷危机。

——摘编自张洁《林则徐在新疆的历史功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乾隆时期清政府在新疆屯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乾隆时期相比,林则徐在新疆屯田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在新疆屯田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明朝在南部边疆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材料二   中国古代边疆政策自秦汉时期初具规模后,经隋、唐、元、明完善,到清朝形成了完整体系。清代的边疆政策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历史上的羁縻政策、和亲政策到清代军府制、盟旗制、满蒙联姻等政策措施。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经营,清代的边疆地区包括了今天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省区,这些地区在历史发展、社会经济、民族民俗等方面各具特色,使得清代边疆政策具有多样性。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边疆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边疆政策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西宁卫地区的土司,虽部分为元朝沿袭,而正式受封于明朝,多为明朝西宁卫所之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户、百户等官。《西宁府新志》记载:“按宁郡诸土司计十五家,皆自前明洪武时授以世职,安置于西(宁)、碾(伯)ニ属,是时地广人稀,城池左近水地,给民树艺;边远早地,赐各土司。各领所部耕牧。内惟土司陈子明系南人,(以)元淮南右丞归附,馀俱系蒙古暨西域缠头或以元时旧职投诚,或率领所部归命。开后李氏、祁氏、治氏皆膺显爵而建忠勋矣。”至明朝完善土司制度的首要一点,就是分别流土,专门设置了区别于流官的土司职衔,但从制度上,所有土司必须受地方文武长官的约束,“隶验封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者,都指挥领之”。中央政府于土司衡门内安插流官,以便对土司进行监视、控制。建之初,蒙古侵扰,需战马以充军备,随之“明洪武九年,始于秦州开设茶马司,收四川巴茶,易买西宁、洮、岷等处番马”。洪武ニ十九年(1396),驻守西宁卫等地的长兴侯耿炳文奏请,因秦州路远,安定等卫不便互市。次年,改秦州茶马司为西宁茶马司,又增置河州、洮州、甘州4个茶马司。明代由于茶马贸易的刺激以及封建国家向边卫民族征收马赋,西宁卫养马业于明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河湟为基地的官营畜牧业显盛。明廷于西宁边卫苑马寺,在今互助、民和等地,弃农还牧,建军马场,发展军马生产。洪武中茶马比价,“上马给茶一百ニ十斤,中马七十斤,下马五十斤”,明朝官营体制确立后,实行了贵茶贱马的政策。

洪武二十七年(1394),西宁卫镇抚李南哥建佛利于其地以居番僧,来请寺额,赐名曰:“宁番寺”。永乐八年(1410)封班丹藏卜为“净觉弘济国师”,年(1412)加封“净觉弘济大国师”,是当时西宁一带僧职中最高的品级。

——摘编自骆桂花、高永久《明朝西宁卫的军事成防与政治管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朝经略西宁的举措加以评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自建国以来,就不断受到蒙古的骚扰,这一状况延续了两百余年。明政府虽把对付蒙古势力作为边防的重点,并采取了种种措施,但无论是进取,还是防御,都一直未能消除明朝北方的祸患。然而,俺答封贡互市后,“三陲晏然,曾无一矢之警,境土免于蹂躏,生民免于虔刘,客兵不调,帑藏不发,即边费之省,不下百余万,即胡利之入,不下数十万,纵使虏酋明岁辄渝盟,而我中国今岁之利亦已多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与六部平行,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清代前期,理藩院还兼管中外 交涉事宜,为使管理规范化,制定并不断修订补充《理藩院则例》《回疆则例》等法规,通令实施。在地方上,在加强中央集权、保证政令统一的前提下,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 制,而不强求划一。对少数民族上层,清政府采取如封爵、给体、年班朝靓、联姻等措施,其中 笼络、安抚首先重视蒙古是清政府的基本国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学构筑札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政府在军事上防御蒙古的措施,并说明“俺答封贡” 对明朝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对边疆地区治理政策的特点。

8 . 材料 三娘子。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哉”。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授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问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勤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矿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2020-04-22更新 | 2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时把关题-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每课重点知识把关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