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中国古代都城移动的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都城,围绕“都城选址与国家治理”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11-26更新 | 442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今天下兵政之本系于五军,五军能修其政令,以表率天下,都司卫所使各理其职,则武备充实,足以壮中国、服四裔,天下国家用安靖。

——《明宣宗实录》

隆庆四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把汉那吉与俺答汗闹翻,归附明朝。宣州大总督王崇古建议采取安抚政策,优待把汉那吉,以此为契机改善明朝与蒙古各部的关系,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和高拱表示支持。俺答汗也有和明朝改善关系的愿望,于是双方议和,恢复贡市,边境的紧张情势才渐渐地缓和下去。

——摘编自雷海宗《中国史要》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朝后期民族安抚政策的利与弊。
2022-05-05更新 | 23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依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成祖迁都做出合理解释。
(2)提取图2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后金)迁都的特点。
2022-02-23更新 | 37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民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以战与和的形态表现出来,但和平形态是主要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部分少数民族演进及发展史实(部分)
匈奴战国时期崛起,逐渐强大。秦始皇命蒙恬出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巩固北部边防。西汉初,鉴于国力有限,汉朝与匈奴和亲;汉武帝时对匈奴展开长达十年的军事反攻,派张骞出使西域以配合对匈奴作战。东汉,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向汉称臣,出兵大败北匈奴。西晋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减,匈奴等少数民族加快内迁
西南夷秦朝,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开辟“五尺道”,设置官员;西汉武帝时,在南越设郡管理;东汉初年,重新并入汉版图
藏族(吐蕃)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政权;641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初期,中宗将金成公主嫁与尺带珠丹;9世纪前期,唐蕃会盟;元朝,设宣政院管理,成为行政区;明朝,称乌思藏,设卫所,用藏人管理,建立僧官制度;清初顺治时,册封“达赖喇嘛”;康熙时,册封“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设驻藏大臣
蒙古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此后,先后灭掉西夏、金、南宋;1271年,定国号元;1279年,统一全国;1368年,元朝灭;14世纪,分裂为鞑靼、瓦剌等部;1449年,瓦剌攻明,鞑靼与明和好,在边境开设互市;明末清初,分裂为漠南、漠北、漠西;康熙时平定漠西噶尔丹叛乱;1771年乾隆年间,漠西土尔扈特部东归

——据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等整理


根据材料,概括在和平形态下,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各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并概述其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