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1 . 据《土司底簿》记载,明代的土司实际上是世袭的,但新土司向朝廷请袭时“必以并无世袭之文上请”,而皇帝圣旨上也必定写上“姑准任事,仍不世袭”等话。明廷这一做法(     
A.实际上放松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B.消除了土司制赖以存在的基础
C.不利于改土归流政策的广泛实施D.维护了中央对民族地区的主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货币经济的持续发展,明中期特别是成、弘以后,社会开始由单一农业社会结构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化。此时文化所呈现的特点是:在传统文化衰落的同时,新的文化因素正在潜滋暗长。嵇文甫在他的《晚明思想史论》中说:“晚明时代,是一个动荡时代,是一个斑驳陆离的过渡时代。照耀着这时代的不是一轮赫然当空的太阳,而是许多道光彩纷呈的明霞。你尽可以说它‘杂’,却决不能说它‘庸’;尽可以说它是‘乱世之音’,却决不能说它是‘衰世之音’。”

材料二   明朝长达277年的历史,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是新旧交替的朝代,具有鲜明的特点。最早对明朝作出评价的是清初的明遗民,他们在病定思痛之后对明朝进行的总结,多着眼于明亡的教训,负面评价多于正面评价,致使明史蒙上一层灰暗的阴影。而清初迭兴文字狱,更进一步压制了对明朝的正面评价。清朝统治者组织的明史编纂工作,贯穿着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彰显清优于明的原则,特别是清圣祖为论证“自古得天下莫如我朝”而发布的“面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

材料三   顾炎武认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就在于仁义是不是丧失。清朝入主中原以后,传统的学说、传统的道德、儒家的仁义是不是丢失了?如果丢失了,明清易代就是亡天下;如果没有丢失,明清易代就不属于亡天下,仍然属于亡国,是易姓改号。

——摘编自方志远《明朝为何说亡就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的文化因素正在潜滋暗长”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并分析历史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驳斥明清易代是“亡天下”论。
2023-12-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明代的巡关御史初设于宣德七年(1432年),包括东、西巡关御史2人,即从山海关到古北口、从居庸关到龙泉关,每年差遣监察御史各1人,奉命巡视边关。明代设置巡关御史的主要目的是(       
A.防御蒙古势力的威胁B.分散相权加强君权
C.加强管理乌思藏地区D.阻挡建州女真袭击
4 .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工程浩大,大规模修筑共十八次,时间跨度长达两百多年。为了有效地进行军队防务和修筑工程的管理,明代早期在长城全线先后划出九个防区,亦称“九边”或“九镇”。长期以来,明朝内陆边疆地主要威胁是(     
A.蒙古B.满族C.倭寇D.葡萄牙
2023-11-2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某一研究小组进行历史研究时,搜集到一则材料明朝女政治家奢香夫人(1358年—1396年)摄理贵州宣慰使时,“刊山凿险、开置驿道”,明太祖因而封她为“顺德夫人”,后人也作诗赞曰“至今承平二百载,牂牁僰道犹同风”。这一材料可用于研究(     
A.明太祖时君主专制的强化B.明朝的改土归流
C.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D.西南的卫所制度
2023-11-26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明末农民起义期间,不仅广大贫苦农民“荷(扛)旗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许多手工业者、小商贩、城市贫民也踊跃参加起义队伍。这种状况反映出明末(     
A.中央集权体制走向瓦解B.封建统治危机凸显
C.阶级斗争性质发生变革D.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2023-11-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北方民族政权在开拓边疆、推动民族融合和民族文化发展、活跃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汉族王朝难以替代的作用。下列名称与图中所示北方少数民族相对应的是(     
   
A.①-匈奴②-瓦剌③-辽④-东突厥B.①-西夏②-瓦剌③-金④-西突厥
C.①-匈奴②-鞑靼③-辽④-东突厥D.①-西夏②-鞑靼③-金④-西突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368年,明太祖诏令“废元旧制枢密、平章、元帅、总管、万户诸官号”,“立军卫法,分屯设兵,控扼要害,京师至地方皆设卫所”。这些做法(     
A.扫除了蒙古势力的威胁B.有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
C.消灭了地方的割据势力D.有效地防止倭寇的侵扰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的疆域范围在历代统一王朝国家中不算广阔,但其采取的移民实边、兴办学堂、开设科举等积极的边疆治理举措,取得了较大成功。就移民实边来说,据历史记载,移民云南的便有二三十万卫所军人,连同家眷约有八九十万人,约占当时云南人口总数的1/4,驻守贵州的军人及其家眷约有六十余万人,明初驻守广西的军人及其家眷也不少。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派遣大亚的驻军到边疆就地屯垦屯耕。战时拿起刀枪御敌,平时举起锄头种粮,不仅筑起了一道边防防线,也使曾经的不毛之地留下了万顷良田。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材料二   清末民初,在处理国家和民族认同的关系问题上,孙中山提出“五族一体”或“五族共和”思想,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国。”……针对边疆治理所提出的政策方略,孙中山在其撰写的《治国方略》一书中,关于发展中国实业的十项建议中,其中的第一项“开发交通,修筑铁路十万英里”,第八项“灌溉蒙古新疆”和第十项“移民于东三省、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区域性发展和建设问题,为导向的。

——摘编自吕朝辉《当代中国新地边弧:浪漫旅游联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明清移民实边在边疆治理中的历史作用,若将材料一作为史料用于边疆治理研究有何局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孙中山关于边疆治理的新思想,为了能够进一步研究清末民初边疆治理思想,除查阅《治国方略》外还可以查阅哪些类型的文献?
10 . 万历年间《贵州通志》记载:“自汉以来,(贵州)代多羁縻,未有若我国家收之幅员之内,一视之而树之屏者,……今日之黔,东则楚,西则滇,北则川,南则粤,是腹心而喉咽也。……帝王何乐与远夷区区争一顺逆者?可以长思矣。”据此可知,明初贵州建省意在(     
A.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B.消除西南地区割据势力
C.构建西南边疆防御体系D.适时调整基层治理手段
2023-11-17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1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