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图为《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之一,展示了平叛过程中的某些重要场景,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等绘制后,由法兰西皇家艺术院制成铜版画。此画的价值在于

①用绘画形式保存了诸多历史细节 ②体现了当时中西艺术交流的成果
③揭示乾隆时设置军机处的必要性 ④反映了清朝维护新疆统一的史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1-22更新 | 26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纵观中国历史,国祚绵长的大一统政权,在立国不久或经历几代人努力往往会进入历史的“黄金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边疆巩固、民族交融是国祚绵长的前提。请将下列治国安边的措施填入下表。
A与吐蕃和亲B设河西四郡C设伊犁将军D建台湾府
E设西域都护府F置安西都护府G置北庭都护府H改土归流
国祚绵长的朝代治国安边的措施
汉朝
唐朝
清朝
2021-01-19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清北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清初兼具收复满族发祥之地与维护国家统一双重使命的行动是
A.雅克萨自卫反击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平定噶尔丹叛乱D.郑成功收复台湾
4 . 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区调整疆界,归并事权;清查土地,清理财粮;选拔官吏,推进改土归流;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土民所受的剥削稍有减轻。据此可知“改土归流”
A.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B.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治理
C.破坏了民族团结D.使皇权空前强化
2020-12-02更新 | 768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家统一,民心所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他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西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材料三   从康熙到乾隆,都奖励开垦荒地,重视兴修水利,大规模治理黄淮水患,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一带已大面积推广双季稻,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16世纪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甘薯和玉米,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栽培……到乾隆中期,清朝耕地面积大量增加,人口迅速增长,突破了3亿,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一、二所示的疆域分属哪个朝代?各反映出实行怎样的地方管理体制?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他”是谁?列举他“开辟辽阔疆域”的主要举措。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盛世?这一时期统治者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将以血缘划分居民改变为按地区划分居民,按照一定行政区划进行管辖,是国家政权产生和臻于成熟的必然措置,没有行政管辖,国家就不具备存在的必要条件。夏、商曾经把全国划分为九州,西周又调整为九畿,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分级的行政管辖,其特点都是按照地域进行划分,也意味着地方行政管理逐渐走向完善。从秦代开始,中央严格控制地方属郡,并建立起一套从郡县到乡里什伍,层层控制而又十分严密的地方统治网络。秦以后的地方职官设置及管理方式,始终是依据这个基本原则而发展和修订充实的。

——摘编自柏桦《中国古代地方职官设置与管理智慧》

材料二   清朝前期真正开启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消除了千百年来自“三北”(东北、北部与西北)的“边患”,将“三北”变成和平的边疆;把横行大草原强悍的蒙古族变为能与其他各族共处的和谐民族,拉近了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的藏族的距离,密切了汉满民族关系。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地解决了2000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商周以后我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趋势及意义。(1
(2)根据材料二.分析促进清朝前期“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2020-11-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名校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清军人关后,清政府对藏传佛教大喇嘛制定职衔、名号制度,成为国家制度的部分。到清代中期,蒙古地区的寺庙有1800余座,喇嘛人数达到15万人。这说明清代
A.佛教基本实现对蒙古地区的统治B.宗教被纳入国家礼制范畴
C.蒙古地区风俗习惯发生重大改变D.朝廷推崇佛教治国的理念
2020-11-2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名校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新疆古称西域,西域一词特指新疆地域范围从古代一直延续至清朝中期乾隆帝统治时期,下列各项中有关西域历史表述正确的有
①汉武帝时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
②唐朝在西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③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等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④乾隆年间在西域设置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 . 有学者认为清朝的皇帝是拥有四个面孔的多面体,他是八旗的领袖和汉族儒教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的继承人,还是藏传佛教的大施主。这一认识反映出清朝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
C.地方管理体制的多元化D.开被包容的宗教政策
10 . 1691年,康熙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在多伦会盟,同意喀尔喀与内蒙古一样实行编旗的请求,除保留喀尔喀蒙古原有的汗号外,取消蒙古贵族旧的等级名称。会上对首倡来归者、奏请编旗者等进行了表彰和封赏。这反映了
A.蒙古族同中央政府的关系加强B.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落实
C.蒙古族原有政治传统开始消失D.蒙古族取得了特殊地位
2020-07-02更新 | 1431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