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749年,乾隆皇帝谕曰:“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不得以‘蒙’‘汉’字面混行填写,已屡经降旨。今马灵阿奏折,犹以‘夷’‘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未留心。”此谕意在(     
A.加强中央集权B.维护国家一统C.调整民族关系D.规范文书体例
2023-09-15更新 | 2844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雍正曾说道:“盖天下之人,有不必强同者。五方风气不齐,习尚因之有异,如满洲长于骑射,汉人长于文章,西北之人果决有余,东南之人颖慧较胜,非惟不必强同,实可以相济为理者也。至若言语嗜好,服食起居,从俗从宜,各得其适。”由此可见,清朝(     
A.实现了边疆内地一体化治理B.秉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间交融D.开创了边疆地区管理新模式
2023-03-17更新 | 1105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清代称边疆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为“藩部”,设置理藩院进行管理,并编纂有《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等。这表明清代(     
A.实现了对西北地区的严密控制B.提高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地位
C.以汉化政策融合边疆少数民族D.民族政策具有因俗而治特征
2022-08-30更新 | 2047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黔西州在明代属于水西土司管辖,其行政范围内生活的几乎全是当地苗民。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后“客民”开始进入该地区,到乾隆时期,该地区的汉族人口总数已达129585人,而当地苗民总人口为45263人。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是(     
A.清政府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B.高产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
C.中原人口增加激化人地矛盾D.设立理藩院缓和了民族矛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大一统”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91年,康熙帝宣布停止修筑沿用了2000年的长城,长城内外即成“一体”,即成“一家”。1703年,清朝选择塞外之地创建避暑山庄,每年盛夏之际来此,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历经康雍乾等朝纂修的《大清一统志》,备载天下山川、郡邑、政事、风俗,旨在构建国家广阔的疆域一统观,从而在观念上来代替“华夷之辨”。

——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避暑山庄》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中国国家转型之路与中国传统大一统思想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内在的逻辑统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施行的不同的方针政策,都是为了在维护中国这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内在统一的基础之上,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转型。

——摘编自王健睿《传统“大一统”思想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内在逻辑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大一统”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
2024-02-29更新 | 444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卓越艺术职业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台湾派人议和,康熙帝颁旨坚称“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若其诚心削发归诚”方可招抚,并指示施琅:“进剿台湾事宜关系甚重,如有机会断不可失。”据此可知,当时
A.康熙力主和平招抚台湾B.台湾正处于外国殖民统治之下
C.施琅建议武力统一台湾D.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2021-06-07更新 | 1019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强化训练(三)历史试题
7 . 1691年,康熙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在多伦会盟,同意喀尔喀与内蒙古一样实行编旗的请求,除保留喀尔喀蒙古原有的汗号外,取消蒙古贵族旧的等级名称。会上对首倡来归者、奏请编旗者等进行了表彰和封赏。这反映了
A.蒙古族同中央政府的关系加强B.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落实
C.蒙古族原有政治传统开始消失D.蒙古族取得了特殊地位
2020-07-02更新 | 1430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清朝将蒙古族住区分设为若干旗,每旗旗长称为札萨克,受理藩院监督。康熙时期,平定漠南蒙古察哈尔叛乱之后,废除了察哈尔部的札萨克制,参照满洲八旗制设立了察哈尔八旗,归理藩院统辖。这一变化反映出清朝(       

A.实现了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B.将西域地区纳入了版图
C.创新了大一统国家的治理模式D.加强对北部边疆的管理
2023-05-17更新 | 37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3届高三预测卷(七)历史试题
9 . 【“大一统”思想与边疆治理】

材料一 大一统思想中的夷夏观,其发展变化,与适应以儒家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相一致。中国古代从周朝开始,逐渐形成一种“化外主义”的治边观,与此相应地也逐渐形成了自秦汉以后“羁縻而治”的治边思想。儒家坚持“天下大同”的家国观,坚持“有教无类”,将教化与礼、仁相结合,构成礼教的基本要义;儒家在政治上主张“和为贵”,礼教本身也包含着和平主义的特征,儒家所倡导的用夏变夷的民族观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邵方《大一统思想与"华夷之辨"》

材料二   中国古代王朝对边疆的治理政策简表:

时期边疆治理
“并一海内,以为郡县”。移民垦殖,加强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道(相当于县),对归顺的较大少数民族部落实行属国的管理形式
汉承秦制,在边疆地区设立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和西域都护及大量的属国等机构来管理北部、东北和西部少数民族
隋唐唐代羁縻府州的数量远超过内地的正州,设立的安南、安西、北庭、安北、安东等都护府,构建了较为规范的藩属体系
行省下设土官或元帅府等管理的行政制度,实质就是在中央直接管理下的羁縻统治。流官与土官掺杂联合治理地方,赋役税收“比之内地”,完善边疆与内地的驿站系统,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管理
清前期东北地区以郡县制管理当地的汉人,以八旗制度管理满族,以姓长制度管理当地少数民族,以盟旗制度管理东蒙古人民
清晚期改变前期的“重稳定,轻发展”的治理观念,发展边疆经济和文化,日趋内地化。内地化的“量”不断增加,最终促成了边疆内地一体化的质变

——摘编自陈跃《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中“夷夏观”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023·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757年,乾隆在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后,在承德普宁寺内立有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并亲撰碑文“伊犁既归版章,久安善后之图,要焉已定者,讵宜复失也”。碑文中“久安善后之图”是指(     
A.派遣乌鲁木齐都统管理新疆B.将新疆改为行省派巡抚管辖
C.设立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全境D.派八旗绿营在全疆戍边屯田
2023-05-13更新 | 365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预测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