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历史学者许纪霖认为,清朝成功地将原本难以和平共存的农耕民族与草原民族整合进同一个帝国秩序之中,中央政权的权力范围第一次有效地深入到北方的森林、草原和西部的高原、盆地,形成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天下。这主要归功于清廷(     
A.“康乾盛世”辐射影响B.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C.因俗而治、双轨并行D.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2023-08-28更新 | 281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之疆域的奠定·课堂例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中前期,北部疆域形成“直省一藩部”二元并存的疆域结构。一是直省地带,“为省一十有八,分置各府”,该区域总体为流官治理,部分直省虽掺杂有土司制,但土司在一定程度上亦受地方督抚节制。二是最初未实行府县制的藩部地带,“隶在舆图者,复以千万里计”,藩部亦是清朝版图的一部分。该制度说明清朝中前期(     
A.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B.有效消除了边疆的割据势力
C.开始在北部疆域实行土司制度D.旨在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发展
3 . 清政府自雍正时起,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据此可知,改土归流意在(     
A.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B.加强中央对地方治理
C.强化政府的赋税征收D.便利政府的户籍管理
4 . 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在治理土司地区时,奉行“齐政修教”的方略。“齐政”主要强调土司地区与经制州县在政务与相关制度等方面的一致性;“修教”主要指国家在土司地区建立多种学校,强制土司及其子弟入学读书。由此可见,“齐政修教”旨在(     
A.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完善国家行政结构
C.实现儒学思想的世俗化D.加强边疆地区管理
2023-08-20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复习通史版-阶段检测卷(三)宋元至明清: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统一和中国版图的奠定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施琅,福建晋江人,明朝末年,他从军剿匪,威名远扬。明朝灭亡后,追随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投降清朝,参与剿灭广东抗清义军。后又追随郑成功与清军作战,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将领,后因与郑成功发生矛盾,父子兄侄被杀戮而再次降清。

1662年,施琅被康熙皇帝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1664年和1665年,他曾两次率领福建水师攻打台湾,均因风大浪高、准备不足而失利。施琅在给康熙的上疏中认为,台湾问题要早日解决,否则,台湾长期与大陆分离,文化教育不同,会引起最终分裂。他一直专心研究对台海战战法,故对台湾情况和收复台湾的策略非常熟悉。1683年,施琅率福建水师在澎湖一战大败郑军,施琅对被俘郑军兵将优礼相待。通过政治争取,郑克塽奉表纳降,因与郑家有深仇,有人担心他战胜后会进行报复,但他说:“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台湾统一后,朝廷内部关于台湾的弃守问题发生激烈争论,李光地认为台湾孤悬海外,要之无益。施琅听到十分生气,慷慨陈词,痛斥“弃地论”,在《恭陈台湾去留疏》中,详细论述了台湾的物产、地理位置及地理形势,认为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是东南沿海的屏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康熙采纳其言,在台湾设府驻兵,统一治理。从此台湾完全归于中央政府统一有效的管辖之下。

——摘编自左振宇《统一方略——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统一台湾启示录》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出发对施琅进行评价。
(2)请结合所学,谈谈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023-08-16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高考必刷卷·单元提升卷历史2024-专题22史学理论和史学素养(单元综合测训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中国长城史的开端。长城不仅能够抵御外敌入侵、维护政治稳定,也保障着边疆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与长城相配套的关城、城堡,是平时进出长城的通道,为长城周边地区民众提供了聚集交流的通道,发挥着文化对话与交流的纽带作用。在华夏族影响下,游牧民族的农业成分不断增加;他们的游牧技术、冶铸青铜技术等也深刻影响着华夏族。

——摘编自刘争艳《时空视野下的春秋战国长城》

材料二   到清代,长城的军事功能日趋弱化。1645年,清政府在张家口和古北口设章京,并要求“尔等驻防之地,凡外藩各蒙古来贸易者,俱令驻于边口,照常贸易,毋得阻抑”。1693年,清政府又规定:“喜峰口、独石口、张家口、杀虎口驿站……今每路各设专官,凡蒙古往来事件,应专委办理,以归画一。”1744年,清政府鼓励陕西榆林和延安地区土地相对贫瘠的人民到漠南蒙古耕种谋生,其他地区纷纷效仿。随着内地人民逐渐居住耕种,其“与蒙古错杂而处,历年既久,村落相望,遂与内地郡邑无异”。

——摘编自邓涛《长城是清代民族融合的纽带》

材料三

1935年抗日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广为传唱,其中那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更是极大激发了各界民众的爱国热情。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的提议。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决定。
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2017年9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摘编自刘小兰《〈义勇军进行曲〉:从抗战最强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长城功能的变化及其发挥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城极大激发国人爱国热情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从确立《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到颁布《国歌法》的历史意义。
2023-08-14更新 | 27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一)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观点出处
从传统的意义来看,所谓“盛世”,包括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权威秩序得以确认和强化,铲除地方割据势力,吏治相对清明;通过对外用兵拓展疆域、巩固边疆,加强边远少数民族对清朝的认同感、归附感;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士人在科举体制内获得对知识、权力的满足,异端情绪逐渐平息;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人口增长,农民生活相对富足。这些条件到乾隆年间都已具备。欧阳哲生《盛世下的忧患—中西关系视角下的康雍乾盛世》
新作物的种植普及为中国明清社会提供了农业革命式的影响,它让封建统治者意识到了引进新作物的重要性。……增加帝国的财政收入和粮食储备,化解帝国目前面临的危机,而统治者只要多加育种,休养生息即可。罗振嘉《东亚前近代社会的形成探析—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为视角》
清王朝中叶最显著特点是人口急剧增长。乾隆一朝清朝人口大约增长了一倍。嘉庆、道光两朝间,全国人口又从3亿增加到4.2亿。萧一山《清代通史》
明清之际100多年的时间里,来华的西方教士有两三千人,他们足迹遍及内地与边疆,与中国士人进行了广泛的思想交流。中国朝野尤其是士人群体表现了某种开放心态,对深层的科学与宗教思想也表现了相当的包容,士大夫中颇有心仪西学者,他们热切地研习探求舶来的各种学理,并由此而省悟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阙失。陈橹《论明清之际士人群体对西方科技的态度及历史影响》
明清时期科技图书的编撰出版无论是规模,还是学科门类,亦或是图书数量,又或者是图书选题的新颖和内容的创新,都是以前难以比拟的。李爽《我国明清科技图书编撰出版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明清时期的中国提炼一个观点,并对所拟观点作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2023-08-14更新 | 2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四)
22-23高一下·山东济宁·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清朝统治者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康熙时朝廷在湖南苗族聚居区开始设立义学,到清末已经达到139所;在甘青川滇藏地区,清代共设义学和社学104所。这一做法(     
A.扩大了政府选拔官员的途径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统治策略
C.消除了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D.增强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
23-24高三上·全国·课后作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材料一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清廷中持中国“居天下之中”的看法相当普遍。康熙帝说,“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乾隆帝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域,不敢少亏尺寸。”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开始放松对东北、蒙古地区的“封禁”,逐步解除各种“边禁”。同时,通过向东北、内外蒙古移民实边,使移民垦殖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并直接介入边疆的文化和教育事业, 以期“开启民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进行设省治理。翌年,台湾亦升格为省。嗣后,清政府又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在内蒙古,伴随着内地移民的增加,州、府、县逐次设立,盟、旗的地盘渐渐被压缩。

——冯建勇《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边疆政治变迁研究》等

材料三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摘编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及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后期边疆治理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023-07-15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上第13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10 . 下表是清朝前期部分历史事件的摘录。请据此拟定一个契合表格内容的主题(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都是中国领土
1726年在明朝的基础上,云贵总督鄂尔泰在西南地区进行更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管辖权
A.清朝经略边疆举措具有首创性B.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C.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D.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交织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