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2024·辽宁·模拟预测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统一战略实施者普遍将进行统一战争的准备作为一个综合复杂的体系来对待。秦国坚持贯彻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滋殖人口,开辟土地,发展水利,增加收入。西晋发动灭吴之役前夕,宣布东吴政权“荒淫凶逆,荆扬贤愚莫不嗟怨”。隋文帝委任高颎为准备发动灭陈战争物色人才,其推荐的杨素、贺若弼、韩擒虎骁勇善战,指挥若定,“甚为敌人所惮”。北宋采纳樊若水预制浮梁(浮桥)之策,为日后击灭南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明太祖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建言以及刘基、李善长等人的谋议,顺利完成国家统一大业,清代康熙采纳姚启圣、施琅等人正确建议,从郑氏父子手中收复台湾。

——摘编自黄朴民《中国古代国家统一战略的决策及其实施》

材料二   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大业追求的历史演进

时期统一大业追求
1921-1949年中共逐步从以“民族自决”为核心理念的“联邦制”,至实现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本原则的“单一制”之国家统一理念、战略和政策的历史性嬗变。
1949-1978年对“港澳问题”坚持“暂时维持现状不变”,以“长期打算,充分利用”为“八字方针”;对“台湾问题”上,坚持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谈判解决——当然也绝不排除用武力的方式来实现“解放”。
1978-2012年针对港澳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和方针政策,并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实现了港澳回归,并逐步破解了台湾海峡两岸长期武装对立和完全隔绝的僵局。

——摘编自齐鹏飞《中共百年全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历代进行统一战争的各方面准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国家统一进程中的特点,并说明这一进程中的历史经验。
2024-04-11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山东卷)-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代封建王朝都城变迁

关于都城位置

关于定都北京

伏惟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俯视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势,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诚帝王万世之都也。

—《明史》

关于都城选址

都城选址在整个国家宏观视角下,既是地理选择,也是政治选择,而将所有选择原则归结为一点,就是保证长治久安。而长治久安的内涵不仅在于时间,政治上得以号令全国、文化上拥有根基、经济上保障供给、军事上实现自保,均在其中。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1)据图,指出汉至清朝主要都城位置变迁趋势。
(2)元明清三代均定都北京,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4-01-3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科书中的肖像画对于历史人物的刻画和历史信息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国古代史部分选了如下12位历史人物图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 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 、 唐太宗(598-649)、王安石 (1021-1086) 、 岳飞 (1103-1142) 、 朱熹 (1130-1200) 、 明太祖 (1328-1398)王守仁(1472-1529)、戚继光(1528-1588) 、郑成功(1624-1662)、康熙帝(1654-1722)。

材料二   不同时代的岳飞画像

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1131-1218)拥护抗金,反对投降,为缅怀抗金英雄而作《中兴四将图》。画作中的岳飞(1103-1142) 面白无须,身材微胖,头带方巾,一身淡绿装束,拱手而立,表现出儒雅气度。岳王庙的雕塑是20世纪80年代艺术品,岳飞头戴红缨帅盔, 身着紫色蟒袍, 臂披金甲, 右手握拳前抚,左手按向后,目光如炬, 气宇轩昂。

材料三   《宋史·岳飞传》载:   (岳飞)   “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吟雅诗及作投壶游戏,后常指武将之儒雅行为) ,恂恂如儒生”。

——摘编自逯成武《从统编教材选图的变化看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1)从历史贡献的角度对材料一中 12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完善表格内容。
类别人物历史贡献
政治家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王安石、明太祖、康熙帝
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郑成功
思想家孔子、朱熹、王守仁

(2)有人认为材料二中图1更接近岳飞真实形象,结合材料二、三阐释其依据。
2024-02-0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校际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明清是中国古代最后两个王朝,现代中国版图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统一的深度上,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统治,也突破了历代中原王朝对边疆政策的思路。清朝追求对边疆领土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从中央到边疆各地区对边疆各民族进行直接管理,以自己独特的、丰富的、有效的边疆政策取代了历代对边疆民族的松散的羁縻政策。这些都加大了清朝统一边疆的难度。

——摘编自成崇德《清朝边疆统一论》

材料二: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三:清朝皇帝在写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即在广东贸易者亦不仅尔英吉利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徇所请?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

——《清高宗实录》卷1435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己卯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清朝边疆民族政策的特点,举两例清朝经略西藏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这一时期农业“新”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英国使团对清政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并从对外政策的角度,概述清政府对此的回应及对中国的影响。
2023-12-1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夏津育中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秦朝形势图

   
图2元朝形势图

材料二

时期史实
三国时期东吴黄龙二年(230)正月,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等入到达夷洲,吴军征服了许多山夷部落
隋代隋大业三年(607),隋炀帝派朱宽到流求招抚当地土著;大业六年(610),流求正式归顺隋朝
南宋平湖(澎湖)已隶属泉州管辖,中国开始对澎湖正式驻军
元代元世祖至元年间,设澎湖巡检司,隶属泉州晋江县
明代明太祖洪武初年,琉球岛中山王受明册封,成为明的藩属,台湾改称为“小琉球”
清代

——摘编自宋光宇《台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角度,列举秦朝的举措和元朝进行的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治理台湾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完善①处内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西北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历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中央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
(2)明清时期经略边疆、维护国家统一出现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新变化。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3-11-21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肥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敦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命名始于汉代,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敦煌郡,都尉府所在地实际上就成为敦煌郡城市的雏形,敦煌城市由此兴起。图1、图2、图3分别为汉代、唐代、清代敦煌故城形态演变,图中角墩、马面、羊马城等都属于城防系统。

——摘编自王新敏、石培基、聂晓英《历史时期敦煌城市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唐代、清代三个历史时期敦煌城市规划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敦煌城市规划材料的认识。
2024-03-22更新 | 23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明日之星高考历史精英模拟卷 【山东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代,随着兼并不断,此前较小的国,这时多已灭亡;诸大国地益广,兵益多,进而互相吞并。而位处不同区域的华夏政权楚、燕、赵、秦等国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同源共祖的观念,为秦最终建立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打下根基。

——整理自吕思勉《吕思勉讲中国史》等

材料二   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重要阶段。辽夏金政权一方面推行以儒家文化和中央集权制为主导的统治方针,使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一体化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因俗而治的二元体制推动了“华夷一体”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深化了民族交融。

——摘编自高福顺《辽宋夏金时期内聚性不断增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末期蕴含的“统一”因素。结合所学,概述秦统一的开创性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辽宋夏金时期为元明清大一统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历史基础。结合所学,从疆域版图的角度概述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2023高一下·湖南·学业考试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摘编自任怀国等著《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历代的统一政权,尤其是清朝的统一,无疑对现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清朝能够最终确立统一中国的政权,完成这一巨大的历史性工程,与它成功地实行了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葛剑雄著《统一与分裂》

清朝统治者的治边思想既有继承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治边思想大成的一面,又有根据时代需要和自身民族特点创新发展的一面,颇具特色,且自成体系。

——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秦、唐、明为例,写出与“独相”“群相”“兼相”相对应的制度名称,并指出“兼相”对应的制度是由哪个皇帝设立的以及该制度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采取民族政策的原则。对于不同的少数民族,清朝采取了不同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新疆、蒙古、西藏分别采取的管理措施。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以后的中国,传统的国家认同不仅表现为对某一君主、某个朝代的认同,还表现为对超越朝代的具有历史文化延续性的通称——“中国”的认同。自称“中国”者不仅是那些汉人主导的政权,也包括众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各个政权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材料一   契丹建国之后,为了表明政权的合法性及其重要地位,自称“炎黄子孙”,开始以“中国”自居。同时,仍然称宋朝为“中国”。他们强调夷人懂礼即是“中国”,并不反对汉人懂礼也是“中国”。到辽圣宗(983-1031年在位)后期又自称“正统”。在自称“正统”的同时,仍然继续称宋朝是“中国”。

金人进入中原后,亦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理论,自称“中国”,也没有将辽、宋排除在“中国”之外。辽金时期,实际上萌生了多元正统意识,即比较宽泛的“中国”意识,或称“大中国”意识。

——摘编自赵永春《10—13世纪民族政权对峙时期的“中国”认同》

材料二   清代(1840年以前)在经济上比唐、宋、明都有较大的发展,在边疆版图、对外关系、文化思想等方面更为显著。但与同时期西方相比,发展相对缓慢,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影响。总之,清代(1840年以前)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积极、消极并存。

——摘编自杜家骥《论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1)阅读材料一、概括辽、金时期“中国观”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中国观”的历史意义。
(2)运用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观点的理解。
2023-11-1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