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首位的生产资源,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盛衰,所以,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了“户籍相伍”制度,在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由于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的北方混乱,引起北方人民大量流亡江南,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不少于70万人,滞留山东境内的达20万人。北方农民的南下,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使了南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人口亦有较大增加。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便出现了天下田无荒弃的现象,按“黄册”登记的户口,户达16 052 860,口达60545 812,每户平均3. 77口。康熙五十年时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不存在像前朝那样隐漏户口的情况。

——摘编自叶瑞汶《中国历代人口和耕地走势的分析》

材料二: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走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
2 . 下表为清代中国赴日商船所载商品种类数量统计情况。对其数据变化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A.中日之间贡赐贸易加强B.日本蚕丝织造业有很大进步
C.殖民扩张危及中日商贸D.中国民族资本得到长足发展
3 .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以上现象说明
A.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B.数据统计存在严重偏差
C.西方科技不适应于中国D.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是明代上海县人口数据变化
明代上海县人口
年份户数口数每户人口性比率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114,236532,803278,874253,9294.66109.8
永乐十年(1412年)100,924378,428199,781178,6473.75111.8
正德十五年(1520年)93,023260,821179,52481,2972.80220.8
隆庆六年(1572年)113,985192,967158,53234,4351.69460.4

——资料来源:万历十六年《上海县志》卷4

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     
A.社会动荡导致大量人口流亡B.人口结构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C.人地矛盾尖锐抑制人口增长D.人口统计的重点发生了转移
2024-03-02更新 | 21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所示为1775~182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输华毛织品价值数据(单位:两)。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时间

1775~1779年1780~1784年1785~1794年1795~1799年1817~1819年

1820~1824年

价值

27767

378696

1586662

1556419

1951267

2042102

A.传统经济已失去了竞争力B.沦为英国商品的倾销市场
C.保持了与世界市场的联系D.政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2023-04-2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清之际出现了一批科技巨著,《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提出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农政全书》集传统农业之大成,总结了明末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还吸收部分西方的灌溉技术;《天工开物》注意运用数据来说明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据此可知,明清科技(     
A.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完成向近代科学的转化
C.在传承中有所创新D.突破了封建体制的束缚
7 . 下表为18世纪中英小麦价格对照表(每公石公分银),该数据可用于说明(     
年代中国的小麦价格英国的小麦价格
1701—171025.2065.20
1711—172024.1768.21
1721—173023.3461.60
1731—174026.1655.76
1741—175029.8846.08
1751—176042.7463.05
1761—177044.9673.44
1771—178039.7384.19
1781—179042.0188.21
1791—180051.29138.56

——据刘瑞中《十八世纪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估计及其与英国的比较》

A.英国人口增长率比中国更高B.中英技术革新的驱动力差异
C.中国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D.中国银产量剧增使银价下跌
2023-07-27更新 | 3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有同学在研究清朝人口问题时,收集了如下数据,并据此对清朝前中期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的原因作了一些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全国人口总数(单位:万人)
顺治九年(1652年)1448.3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2358.7
乾隆六年(1741年)14341.1
A.疆域开拓并得到巩固B.美洲高产农作物广泛种植
C.皇帝勤政与皇权强化D.对外贸易和交往达到顶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应星已注意到了运用数据来说明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如留心人力踏转龙骨车和牛力转动龙骨车之间的功效差别,推算了一亩稻秧可供移栽的面积和稻秧生长的时日,比较了胡麻、菌麻子、樟树子的榨油量。材料说明宋应星的研究(     
A.推动了明朝后期传统科技完成转型B.已接近近代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
C.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工艺相关知识D.逐渐成为当时科技领域的主流方法
10 . 下表为明朝前期部分进口货物交易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明朝前期
货物名称苏木胡椒乌木檀香
计量单位
规定价格500文3贯500文500文
与琉球贸易价格10贯30贯
与暹罗贸易价格5贯25贯40贯10贯
与满剌加贸易价格20贯40贯10贯

注:1贯=1000文;"-”表示数据缺失。
A.朝贡贸易特征明显B.国内经济高度发达
C.政府重视对外贸易D.华夷观念根深蒂固
2021-11-12更新 | 303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高考考前冲刺卷(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