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中国古代小说即使虚构,也要写上真实的年代、真实的地点,甚至真实的人名。故事是虚构的,故事发生的空间与时间却是真实的;人物是虚构的,人物的名字却是真实的。中国小说的书名常冠以记、传、志之类的字样,如《石头记《水浒传》《东周列国志》等,记、传、志本身就是史书体例的称谓。由此推知,古代小说(     
A.与历史著作具有同等史料价值B.能够准确记述历史人物的事迹
C.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运用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2023-06-01更新 | 1030次组卷 | 10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图所示为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胡旋舞》,胡旋舞是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该作品体现了(  )
A.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
B.宗教思想对艺术作品的影响
C.风格多样且壮丽欢腾的特色
D.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3 . 据史料记载,清朝某一时期直隶、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山西等20多个地区已经种植玉米。这一时期最早可能出现在(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乾隆时期D.道光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回,贾母向林黛玉介绍王熙凤时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段材料作为史料可用来研究(     
A.中国古代社会习俗的变迁B.新航路推动全球物种交流
C.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D.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
2024-05-0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回望历史发展,粮食革命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水稻(占城稻)被广泛引进之后,适合种植的江南地区终于确立了经济中心的地位,“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宋代人口出现急速增长的趋势,开国初年,全国人口约5000万人,到200年后的公元1200年已经超过1亿,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亿级人口的庞大帝国。发生在10世纪的这场“粮食革命”,对中国历史演进的意义非同小可。从此之后,统治者失去了对外进行土地和人口掠夺的“刚性需求”,与汉唐相比,宋人的“血性”明显不足,“弱宋”之论由此而生。这一特征投射在社会制度上,就是国家的成长路径不由自主地趋于内生化,“稳定”的意义第一次决定性地大于“扩张”,其后的制度变革均以此为思考起点。

——选编自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材料二       

史料   内容史料   来源
“五谷皆种,以玉黍(即玉米)荞麦为最,稻获次之。”道光年间
陕西《留坝厅志》
“于潜、临安、余杭三县,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光绪《孝丰县志》
卷三《水利志》
“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清)严如熤
陕鄂川《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一
“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同治十三年(1874
《湖州府志》
番薯“扑地传生,一茎蔓延至数十百茎,节节生根,一亩种数十石,胜于种谷二十倍”。(明)王象晋
《群芳谱》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清道光二十一年)袁景辉
《建始县志》


(1)阅读材料一,概括10世纪的这场“粮食革命”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从军事角度列举北宋时期追求“稳定”的措施。
(2)外来粮食物种的传入引发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粮食革命”。请充分提炼材料二提供的史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05-19更新 | 35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主观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史互证”是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方法,而参以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语言学、论释学理论精华的一种既打通汉、宋,又融合中西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于这一史学研究方法,梁启超认为诗古文辞、小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史料,善于治史的人往往能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于非事实中见出事实”;陈寅恪也曾提出:“小说等虽然有很多疏漏错误的地方,但是具有通性之真实。”

——摘编自景蜀慧《“文史互证”方法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任选一篇或多篇你熟悉的文学作品,采用“文史互证”的史学研究方法从历史层面对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文章篇目,史论结合,阐释清晰)
2024-01-03更新 | 85次组卷 | 7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历史学家尹达指出,“到了明朝,尤其是正德以后,私人修史数量浩繁、体裁齐备、内容广泛确是其突出特点,也是前代无法比拟的”。明朝时期的当代史撰修成为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主流,私家所修的编年体和纪传体当代史书就有46部,当朝人物传记共108部。明代私家修史(     
A.表明理学的格物致知盛行B.总结了历代的经验教训
C.利于发挥史学的经世价值D.旨在推广新型文学体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  )
A.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B.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
C.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D.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2023-11-06更新 | 78次组卷 | 3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据清代史料记载,朱泾镇(今属上海市)“前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当地中间商)奉布商如王侯”,牙行“争布商如对垒”。该史料说明,明代
A.纺织业出现商品化趋势B.商业兴盛促进市镇经济繁荣
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提高D.民营织业因疏于管理而失序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的主要内容即铺陈事物,赋者,铺也。赋的内容决定了它文风的绮丽。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解释了赋为什么要绮丽的问题:“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例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子虚赋》等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歌颂大一统中央王朝不可比拟的气魄和声成。……汉武帝本人爱好辞赋,他的“言语侍从之臣”众多,《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武帝时期的辞赋就有400余篇。

——摘编自唐燕飞《论汉赋的特点》

材料二   明代时期,小说、戏曲等文学艺术作品适应了百姓生活文化娱乐的需要。进入明代中期以后,长篇小说的创作进八到高潮时期。这一时期小说形式种类呈现多样化,有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公案小说等。明清小说中反映的社会百态,有的是对明清两代的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有的则是对历史故事和现有社会的升华,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最明显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该书对中国的封建社会文化、制度进行了批判,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民主社会的愿望。除此之外,明清小说中也描写出一些自由快乐的生活景象,表现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心态。

——摘缟自韩亮《浅析明清小说及其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汉赋和明清小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汉赋和明清小说繁荣的社会背景,并分析其共同的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