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在江苏盛泽市镇的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材料三: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时间占世界GDP份额
(世界=100
人均GDP
1990年国际元)
中国西欧中国西欧
150025179600774
1600292199600894
18203292366001232

——摘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明末农业物种新变化,简要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清代前期巩固疆域的主要措施2条,概述清朝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认识。
(4)综上,为使本题更加完整,你认为还可以补充什么内容?(你或可以补充本大题引导语、或可以补充材料、或可以补充问题,请你其中进行选择一点,并适当阐释。)
2022-03-1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八 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1)顾炎武的言论抨击了明代的什么制度?
(2)顾炎武在抨击这一制度时与什么历史事件进行了对比?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败坏人才”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