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后期杰出来学家的研究实践   

科学家研究方法具体实践
李时珍“医者贵在格物”考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实地观察、采集各种药物,向当地人民请教药物知识,搜集民间药方。动手栽培、加工炮制和试服药物。
宋应星科学结论“皆须试见而后详之”长期深入民间、作坊,亲身调查获取工农业生产技术第一手资料,记录各种工艺进程,并绘制图画。
徐光启“躬执耒耜之器,亲尝草木之味,随时采集,兼之访问”一生钻研农业,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在上海、天津开辟实验农庄,对农作物选种、施肥、嫁接以及北种南移、南种北移等问题亲自试验,作出记录。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9303月始,红四军先后攻战多处县城。由于受到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革命经验教条化的影响,红军一度将城市的店查封、没收,造成居民生活的不便。54日,毛泽东来到寻乌县城,一连进行了十天的详细考察,掌握了大量该县物产、价格、土地占有情况、阶级结构等第一手材料。毛泽东在《调查工作》中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物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科学论断,这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摘编自李捷等主编《毛泽东著作辞典》

材料三   为了引进技术和项目,1977年开始党和政府陆续派高层领导人出国考察美国、日本、欧洲。19784月底,邓小平同即将出访欧洲五国的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等人谈话,要求他们在访问时广泛接触、深入调查和研究一些问题,了解现代化工业发展的水平,把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学回来。访欧代表团在归国后向中央政治局提交的报告中写道:“我们现在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差距还很大,大体上落后二十年,从人口平均的生产水平讲,差距就更大。”

——摘编自刘艳《出境考察与改革开放起步阶段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中后期科学家研究实践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寻乌调查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出国考察对中国发展的影响。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调查研究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2023-07-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植物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一—(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河南、山东等地爆发饥荒。陈振龙的六世孙陈世元拖家带口从福建北上,将陈家拿手的番薯种植技术传到北方,饥荒危机得以缓解。因“教种有效”,陈世元被清廷授予举人头衔,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因种植、推广农作物而获得举人头衔的人。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

材料三   18世纪,许多欧洲大国开始大规模引种外来高价值植物,并逐渐形成全球植物流动网络。欧洲的政治经济学家认为:精确的自然知识是国家财富积累的关键所在,由此可以影响国家实力。英国皇家植物园尤其注重对外来高价值植物的收藏,该植物园栽培的物种由1769年的60种增加到1813年的11000种。1760至1808年,西班牙国王共派出了57支探险队去调查殖民地的植物群。18世纪末,这些欧洲国家以海外殖民地为主要基地,在全球建立了约1600座不同类型的植物园。有学者指出:“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对植物种质进行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核心与全球边缘之间历史关系的持久特征之一。”

一摘编自张鹏《杰斐逊的植物引种实验及其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番薯在中国种植推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方国家植物引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国家植物引种的看法。
2023-07-0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