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国的特殊地区,被称为核心区。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秦汉时期、唐末至北宋时期、明清时期)的核心区分布图。


   

                                                    图1


   
                                                       图2
   
                                                         图3

——据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从以上历史时期中任选两个时期的图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这两个时期核心区变迁的信息,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指出所选的两个时期,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5-14更新 | 257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内阁与皇帝之间权力运作图示


材料二奏折制度产生于康熙年间,要求具折人亲自书写,内容不得为他人所知。雍正皇帝完善并推广了奏折制度,具折人员的范围包括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布政使、按察使及学政官,要求他们随时奏闻一切地方之事:奏折的内容范围包括君臣筹商政务、制定和执行政策,了 解地方的的吏治和民情,讨论用人问题和宣布官员的任使。要求收回朱批奏折,打造奏折专用箱锁,奏折直达内廷,皇帝亲自阅看,不假手于人,严禁臣下互通奏折内容,与军机处相辅而行,确保奏折的绝对保密,对不遵守奏折规定的人予以惩处;形成了朱批谕旨制度。

——冯尔康《近50年来清代奏折制度研究综述》


(1)指出明朝设立内阁的原因。材料一图中,内阁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清朝奏折制度的“创新”之处。
(3)有学者认为:“有清一代......在我国传统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延续,也有创新。”任举一项史实, 说明明清时期在经济或文化方面的延续与发展。
2023-02-12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人评价小说《禅真逸史》一书中的插图说:“图像似作儿态,然史中炎凉好丑,辞绘之辞所不到,图绘之。其间仿景必真,传神必肖,可称写照妙手…”这段话道出了小说插图的首要作用是
A.努力营造诗画合一的意境B.形象地补充文字表述的缺陷
C.满足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D.使小说中的奇闻异事图示化
4 . 下图为明清时期粮食需求和生产状况示意图。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
A.粮食产量持续提升B.经济结构不断调整
C.生产技术获得突破D.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2024-02-0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文化成就斐然,下列示意图空格处应填的是(     
A.《禹贡地域图》   《儒林外史》B.《氾胜之书》   《女史箴图》
C.《齐民要术》       《农书》D.《蒙古秘史》   《三国志通俗演义》
2024-01-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6 . 下面为“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变化”示意图(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改编)。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长(     

①总的背景是经济繁荣、国土开发                 ②与赋税制度的调整存在一定的关系
③高产粮食作物的引进是重要原因                 ④直接导致华工出国,形成苦力贸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13更新 | 238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4届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面是嘉庆道光年间樊城重修山陕会馆捐款客商的地域分布示意图。52个地名类中,大致确定具体位置的有44个,无法确定具体位置的有8处,52个地域来源大致可反映樊城的经济往来范围。樊城重修山陕会馆(     
A.推动了全国各地的交流B.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C.促使商帮归宗意识构建D.重视地域和行业的发展
2023-11-05更新 | 9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检测(二)历史试题
8 .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六、十七世纪世界贸易体系示意图》


材料二   《清朝全国耕地面积和人口变化表》(部分)   

年代1耕地面积(万公顷)人口(亿)
1661年(康熙元年)5490.2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6081.2
1724年(雍正二年)6831.5
1812年(嘉庆十七年)7913.6

——三民书局《历史(第二册)》

材料三   玉米和甘薯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两种重要农作物。哥伦布首航美洲时就发现了玉米和甘薯,此后,玉米在欧洲和非洲等地逐渐流传开来。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薯约在明朝后期传入中国,又名“番薯”。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1)列举材料一示意图中①和②的主要贸易商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带来的重要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并从中分析当时的危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材料二中耕地和人口变化的原因。
2023-07-05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为明至清粮食产量和需求量、人均粮食占有量演变示意图。据此可知,明至清(     
   
A.高产农作物失效B.经济作物普遍C.社会生产力衰落D.人地矛盾加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海外贸易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乾隆皇帝(1711—1799 年)诏令:“天朝物产丰盈, 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 并沾余润。……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 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

——摘编自《清高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与南宋相比在对外政策方面的不同。说明这种政策导致的结果。(提示:结合世界发展的时代背景)
2023-12-1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