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随着时代的变迁,儒学也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荀子)星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董仲舒)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己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摘自子《天论》、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国。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三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思潮分属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社会批判的产品,后者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有些学人将这两种形态的文化等量齐观,显然不太恰当。

——冯天瑜《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荀子与董仲舒自然观的本质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对天人关系的认识所反映出他所倡导的政治主张及其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和王阳明对儒学发展的共同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为打破朱熹“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所提出的新的修养途径。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末清初的儒学较宋明理学的新发展。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存在缺陷的角度说明其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理由。你认为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欧洲哪一思想文化运动可以“等量齐观”?
2 . 弟子陆澄有个困惑,问:“静坐用功,觉得此心异常强大,至想着如果我们遇到某某事,必能轻松解决。可一遇事就蒙了,真是烦躁。”师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师”的

A.“知行合一”思想B.“格物致知”理论
C.儒学与传统的决裂D.“致良知”生命哲学
2020-07-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泰州市姜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李贽评点《水浒传》人物时,他最瞧不起的就是宋江,认为这个人是假道学,装出来的;最赞扬的就是黑旋风李逵,认为李逵出身市井,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一看法
A.启示了近代的思维方法
B.突破了传统的思想观念
C.否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诠释了经世致用的内涵
2019-11-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夫为政之患,闻古人之效而悦之,不察其精意,不揆其时会,欲姑试之,而不合,则又为之法以制之,于是法乱弊滋,而古道遂终绝于天下。”对材料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A.制度应适应时代发展B.不能随意地因革制度
C.重视古制的内在价值D.每代制度都自成系统
5 . 在今天的台北有一风景区——阳明山,它以前叫草山,蒋介石到台湾后,由于崇拜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所以改名阳明山。王守仁(     )
①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②其思想有利于培养人的主观意志力
③具有唯心主义思想
④首先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孟子》

材料二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盖天下之纪纲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有所系立。

——《宋史·朱熹传》

材料四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的目的?
(3)引用材料三中原文,朱熹认为治国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立纪纲”的主要途径。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思想的历史价值。
(5)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古代的儒学家们对“君权”有何共同认识?
7 . 《宋史》这样描述了一位历史人物:“初读《论语》,即疑有子之言支离,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他是
A.程颐
B.程颢
C.朱熹
D.陆九渊
2019-11-2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温家宝总理曾公开一封私人信件(见下图),高度评价明清时期黄宗羲(1610-1695)的学术思想“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许多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温家宝总理称赞黄宗羲思想具有民主性, 其原因之一是黄宗羲(   
A.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B.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C.批判程朱理学,提倡个性自由和男女平等
D.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9 .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每个人都有的,“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最常人亦无不如此。”这表明王阳明意在(     
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B.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C.传播社会等级观念D.彰显人的自我意识
2023-11-2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在明清之际学风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关心社会现实的观念得到复兴;另一方面,回到经典,即经以求道的实证性“经学”倾向也开始出现,成为乾嘉考据学的向导。此外,以基督教为中心的“西学”东渐中国,出现了像利玛窦那样的融会基督教和儒教的杰出人物。

——林甘泉、张海鹏《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的含义及其代表人物。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2023-11-2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