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康熙年间,北方兴起了一个新的儒家学派一颜李学派,代表人物是颜元(1635- -1704年)和李堞。颜元平生注重实学实行,不尚空谈,认为“思不如学,学必以习”。在为学方法上,他抨击理学家的读书静坐、居敬穷理,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习行实践。颜元教授弟子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及兵、衣、钱、谷、水、火、工虞诸学。目睹明末政治日坏、风俗日降、兵专而弱、士腐而糜等时弊,他极为痛切,以匡时济世为己任、提出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当时的土地问题,颜元主张恢复井田制度。鉴于明朝中央集权所造成的弊端及明亡的教训,他主张恢复封建,“非封建不能尽天下人民之治,尽天下人材之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颜元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颜元思想产生的主要因素。
2024-01-1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王夫之与近代船山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自号船山逸老,学者称为船山先生。他青年时代立志改革社会,明亡后起兵抗清,晚年隐居著书,留下的著作有一百多种、四百多卷。他总结明亡的教训,对整个传统文化展开总结、批判工作。他学识极为渊博,对经、史、子、集诸部均有较深造诣,在天文、历数、医理乃至兵法、卜筮、星象等方面,亦有旁通,而且留心当时传教士传入的西学。王夫之的著作富有批判精神,主张天理寓于人欲,继承发扬易学系统中的朴素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气一元论思想。他在哲学本体论与价值取向上判定老庄哲学和佛教理论为“异端”,在思想方法、具体认识方面又吸取其合理认识。王夫之很善于熔铸大量的先行思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具有历史总结意义的博大思想体系。

——摘编自郭齐勇《中国哲学通史套书》

材料二   近代中国部分学者对船山学研究情况简表

时间学者对船山学研究概况
19世纪中期曾国藩认为王夫之“幽以究民物之同原,显以纲维万事,弭世乱于未形”。
19世纪晚期谭嗣同“为学专主船山遗书,辅以广览博取”。
19世纪晚期梁启超对船山学的研究和借鉴,主要是基于维新变法需要,从传统文化里寻找思想资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章炳麟认为王船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促使自己从支持改良主义转变成为了坚定的革命者。
20世纪早期胡适认为王船山在哲学方面的思想与德国哲学家尼采有相通之处。
20世纪30年代侯外庐、张岱年等认为王船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和杰出的唯物主义者,他们从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出发批判继承地研究了王船山的学术思想。

——据刘觅知《近代社会思潮演进格局下的船山学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船山学研究的特点及其原因。
2023-11-2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后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史学进入了一个转型发展期。延续数百年的程朱理学走向没落,经史考据之实学思潮兴起,并且出现了早期的启蒙思潮。士大夫对理学的批判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发展。顾炎武作为明清之际的“三大家”之一,他在史学方面的建树,反映和促进了这一时期史学的嬗变与转型。顾炎武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民本思想,即对普通劳动者历史作用的认识和认识论等方面上。 顾炎武认为“天子一位”,君主只是一个爵位,是人民“推举”而来的,没有绝对的贵胄,君主要重视人民。 在认识论上,顾炎武的学识是建立在自身的实践基础之上的,他通过自己的学识与实践正确论证了“感性”和“理性”的关系。他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摘编自金海峰《浅析17-18世纪中西方史学的嬗变与转型》

材料二:对于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的社会史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用唯物史观解释中国历史,与当时国内主流史学界并不符合。社会史论战本身既是由现实问题而来,又全然表现为回到现实问题中去。由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进而展开的社会史论战,因其较为明显的非学术色彩、普遍生硬的史论综合特征等原因,短时间内难以得到主流史学界认同。 社会史论战使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联结在一起勾勒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雏形,但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尚需从历史学研究的学术层面充实加强。之后的几年里,人们更注重反思社会史论战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实史料的基础上加强社会经济史研究。研究者及其观点也发生了各种变化,经过几年的讨论、研究、调整、淘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阵营在30年代末至40年代以后逐渐明确。

——摘编自张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社会史论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史学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史论战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2024-02-2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
(2)三段材料反应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的主张有什么本质区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2019-11-06更新 | 62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5 . 黄宗羲认为“大凡古文传世,主于载道,而不在区区之工拙”。顾炎武称“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而既以明道救人,则于当今之所通患”。同时,对白居易《与元九书》中“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之语颇为称赏。据此可知,两者的观点(     
A.继承了宋明理学思想的精华B.彰显了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
C.推动了明清社会思想的转型D.反映了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
2024-05-23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李贽认为,凡人与圣人之间,凡人不曾高,众人也不曾低,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每个凡人都具有一般所谓圣人的德行。材料表明李贽(     
A.抹煞了人们的差异性B.继承了孟子的性善说
C.否定了理学的空谈性D.肯定了众生的平等性
7 . 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黄宗羲主张“工商皆为本”,这些思想本质上反映了
A.理学的官学化B.商品经济发展
C.西学东渐兴起D.儒学的哲学化
8 . 历史一般是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研究历史可以采取不同的历史角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自宣宗(1398~1435)以后,很少皇帝能专注于国事,朝廷作为主要操在官僚手中,而皇帝则被赋予浓厚的神秘性格,仲裁百官间的争执,强迫性地执行开明专制。当时的士绅官僚,习于一切维持原状,而在这种永恒不变的环境中,形成注重内思的宇宙观,使今人看来,晚明时期显得停滞而无生气。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


(1)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化科技的角度简述明朝中后期“注重内省”的相关史实。
(2)你是否同意黄仁宇“停滞”的判断,请说明理由。
2020-04-2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9 . 历史学家顾颉刚说:“各时代有各时代的孔子,即使在一个时代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孔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多辞谬说……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悌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

——(庄子)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失败),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这种做法)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希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自尧舜以下,若不生个孔子,后人去何处讨分晓?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

——(朱熹)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仲尼虽圣,效之则颦。

——(李贽)


(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待孔子的相同态度。
(2)据材料二,指出两人对孔子形象的不同认识,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孔子形象的因素。
2020-12-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唐宋家训首重忠君报国,次重修身守礼,士大夫家训无不要求子弟苦读以求取功名。明清家训重视贞烈观,以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妇孺皆知,除此之外,家法惩戒、婚丧嫁娶规范等内容愈见增多。明清时期家训变化主要基于(     
A.儒家思想发展演变B.传统信仰面临新危机
C.人口数量不断增多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2024-06-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14次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